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将人与技术的关系从“人机协同”快步带入“人智协同”的新阶段,技术的工具性和被动响应特征逐渐消减,智能性与主体性逐渐增强,人与技术的交互模式发生变化。这一变化也重构了当下的混合教学七要素系统,使之成为纳入了智能主体的八要素人智协同教学系统。生成式人工智能不仅是该系统中的独立要素之一,也影响了各要素间的关系:它与教师、学生形成了稳固但异构的4类“师—生—AI”三元主体结构,三主体的角色职能也更加多元且愈加动态化;人才培养目标将因该技术带来的工作岗位革命而变得更加体现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教知识”的教育理念转变为“教学生如何与AIGC协同从而达到学习利益最大化”,教学目标将更加关注能够促进人智协同能力的“复合脑”的培养,发展能促使个体内脑与AIGC外脑融合的高阶能力,如语言、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逻辑推理等;教学内容和资源将在AIGC的赋能下,依据教学标准、教学内容、师生个性、教学需求来动态生成、拓展、创造、定制,体现出丰富性、适切性、新颖性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生成式人工智能将同时体现其工具性与主体性,结合知识分类理论构建融入AIGC的教学活动选择框架;教学环境将更加多模态、个性化与泛在化,但是这种个性与泛在不能仅凭AI判断决策,人类教师更需要从给养理论视角正视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教学评价方面,评价颗粒度愈加精细,精度和深度大幅提升,也能实现为每位学习者提供即时的定制化伴随式反馈。
关键词: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人智协同;教学数字化转型;混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