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大利亚科学家在单根光纤上实现了打破世界纪录的44.2Tb/秒数据传输速度。网速的进化史上有哪些里程碑?我们用得着这么快的网速吗?

撰文/记者 丁林 新媒体编辑/房永珍
在线办公,在线社交,在线娱乐已经成了今天的常态——人们似乎忘了,如果按照拨号上网时代的网速,这一切都是难以想象的。那时的音乐需要在”下载”后欣赏,能够在线流畅收听的,唯有调制解调器那叽叽咕咕的嘶鸣声。
但今天的网速就够快了吗?真实的情况是:十多年前人们在嫌弃网络卡顿,今天的我们还在嫌弃网络卡顿……在我们可预见的未来,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成熟,网络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宽带渐宽,但总是不太够用。
新冠肺炎席卷全球期间,大量人口被迫宅在家,对各地的网络服务商造成了的一次巨大考验。正是在这个节骨眼上,澳大利亚科学家宣布开发出了一种指甲盖大小的芯片,将它接入现有的商用光纤时,单根光纤每秒可以传输44.2Tb(1Tb大约相当于1000Gb)数据。这是目前该国运营商类似网路设施速度的大约100倍。
▲改写网速纪录的芯片,尺寸比硬币还小(来源:dailymail.co.uk)
我们是如何从拨号上网加速到如今以Tb为单位计算的网速的?我们如何应对日渐膨胀的带宽需求?

虽然互联网的雏形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但直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各种因特网协议和技术被标准化,才有越来越多的用户连接到了网络中。当时,网络的使用仍然有技术门槛和可能性上的局限,而万维网的发明和投入应用,让因特网真正实现了所有人的互联。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网络服务变得更加廉价亲民了。
不过,早期的消费者互联网没有自己的专用线路,只能在发展了一个世纪的电话网络上,打了一块”补丁”——互联网数据借助普通电话线进行传播,但需要先将数字信号调变到模拟信号进行传输,再在终端”解调”收到的模拟信号,以获得最初的数字信号。
尽管第一台电话调制解调器在1958年就在贝尔实验室被发明出来,但一直用于该机构内部的设备互联。第一部被设计用于个人电脑(PC)的调制解调器发明于1977年,但是速度更快的56k调制解调器,到了1996年才问世。以这种设备的速度,下载1Gb的文件需要三天半以上。拨号上网的另一个缺点是占用了电话线。当你用”猫”上网时,电话就无法接通了。
21世纪初接入千家万户的ADSL(非对称用户数字线,”非对称”主要体现在上行速率和下行速率的非对称性上)服务让网速有了可感知的提升。ADSL利用数字编码技术从铜质电话线上获取最大数据传输容量,同时又不干扰在同一条线上进行的常规话音服务(原因是它用电话话音传输以外的频率传输数据)。
可以说,铜导线曾经是互联网传输的”脊梁”。但是铜导线的瓶颈在于:线路中能够传输的信号波形是有限的,即便是传输能力更强的同轴电缆也是如此。另一方面,铜线通过电子的移动来传输信号,传输过程中信号的衰减较为严重,这让信号传输的距离受到了限制。
▲消费者常用的网线属于双绞线结构,相关的技术标准仍在不断”提速”(来源于网络)
随着宽带网用户数量的增多,其成本也逐渐下降,于是更多的人放弃了拨号上网。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2004年时,美国宽带上网的人数首次与拨号上网持平。宽带的普及伴随着无线局域网(WLAN)的出现,也彻底改变了人们网上冲浪的方式。没有这种速度,互联网就不会有今天的广泛应用。也正是网速的上升,让各种视频网站纷纷崛起,网上购物和即时交流也变得没有障碍。
但是,”宽带”的定义其实并不很明确。比如在本世纪初,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对宽带的定义是:上传或者下载的传输速度大于200kb/秒。这种速度相当于老式56k拨号调制解调器的4倍以上。到了2010年,FCC对宽带的定义改为:至少4Mb/秒下载速度,1Mb/秒上传速度。2015年,这一标准又改为至少25Mb/秒下载速度,3Mb/秒上传速度。网民的增加和网络科技的升级,让”宽带”被不断重新定义。
……
阅读完整文章
出品:科普中央厨房
监制:北京科技报 | 科学加客户端
欢迎朋友圈转发
公众号、报刊等转载
请发邮件至bjkjbeditor@163.com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违者必究
识别二维码,下载“科学加”客户端
-
大蒜之乡无一感染全是大蒜的功劳? -
天气这么闷热湿度预报却取消了?气象部门回应了 -
评论 | 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不能成为安全盲区 -
黑木耳再次夺人性命,到底应该怎样泡发才安全?
下载“科学加”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科学加(scipress)
提供新鲜科学与生活资讯
组织各类有趣活动
主办:北京科技报社 | 北科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