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代的吴仁宝
从2001年开始,华西通过“一分五统”的方式,帮带周边20个村共同发展,建成了一个面积35平方公里、人口达3.5万人的大华西,组成了一个“有青山、有湖面、有高速公路,有航道、有隧道、有直升机场”的美丽乡村。华西集团1996年被农业部评定为全国大型一档乡镇企业,华西村获得了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文化典范村示范点、全国乡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乡镇企业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被誉为“天下第一村”。作为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农村典型,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分别对华西村给予高度评价。2009年,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第一村,创造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2010年,中央党校“三农”研究中心授予华西村为全国“三农”实践基地。
【精神内涵】
华西村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共同富裕惠民、基层有效管理之路。华西村在多年发展的历程中,积累并形成了独特的华西文化,孕育了华西精神。2005年1月,江苏省省长梁保华将华西精神的内涵概括为与时俱进、率先发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改革创新;以人为本、共同富裕;协调发展、团结和谐。
华西精神是与时俱进、率先发展的精神。华西人始终坚持高举旗帜,坚定正确方向;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率先发展不停步;坚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永不自满,勇攀高峰。
华西精神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坚持实事求是,善于从实际出发,既符合中央精神,又符合群众意愿。
华西精神是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的精神。以改革求突破,以创新求发展,把握机遇,抢抓先机,始终把握发展的主动权,不断开创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华西精神是以人为本、共同富裕的精神。华西人富裕不忘国家、不忘集体、不忘左邻右舍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先后在省内外帮助多个贫困村脱贫致富。
华西精神是协调发展、团结和谐的精神。华西村始终坚持两手齐抓、协调发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建设,形成了热爱科学、崇尚文明、尊老爱幼、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的良好村风,社会安全,生活安定,百姓安宁,在建设和谐社会方面进行了成功实践。
【精神价值】
成功论证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真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华西村始终把带领全体村民致富作为首要任务,以其卓越实践再次向世人证明了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重点方向。
特色发展模式证明了共同富裕的可行性。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于如何实现共同富裕,是否必须通过“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过程来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很多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索。华西村以其独特的发展模式和分配模式,证明了在发展过程中即可同步实现共同富裕。“二八”分成、“一分五统”等模式作为华西特色的发展模式,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丰富了科学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华西村的实践证明,在坚持科学发展的思路和理念的基础上,可以实现具体发展模式和路径的多元化。“华西模式”与“南街模式”等一道成为我国基层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探索科学发展的重要尝试,丰富了科学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
弘扬华西精神要始终把百姓的利益放在心上,真正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于民。“人民脸上的笑容,就是构建和谐社会乐章的音符”。“造福人民”是发展的终极目的,华西精神中“使劳苦的人健壮,不幸的人幸福,苦恼的人微笑”的发展理念已和“美丽华西、幸福华西”共同成为新时代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弘扬华西精神要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努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造福人民,经济是基础,发展是关键,实现率先科学发展是第一要务。有了经济效益,有了经济实力,才能更好地增加人民幸福的“经济资本”“政治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经济搞不上去,不论说什么、干什么都是一句空话。在当前,全体党员干部要树立带领人民艰苦创业、科学发展的理念,实事求是地探索科学发展道路,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循环经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敢抓机遇、善抓机遇、用好机遇,坚持科学发展。
弘扬华西精神要始终发扬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精神。全体党员干部要学习华西村党员干部“只愿创大业,不愿做大官”的精神,把为人民幸福而艰苦创业当作人生最大的快乐、最大的幸福、最大的力量。始终坚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划,并将规划憧憬变成幸福的现实。
弘扬华西精神要始终坚持在发展经济与丰富村民精神生活并举,提高村民素质,形成良好村风。华西村做到了全村处处都有好环境。这种发展模式避免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暴”式发展增长。从思想和精神层面建立了关心服务群众、造福人民的机制,使华西村成为无黄、赌、毒的一方净土。
弘扬华西精神要始终坚持发展基层民主,推动制度创新,广泛调动村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华西精神中始终强调“共建共享”,强调发动和保护好广大村民的积极性。弘扬华西精神,要坚持用党的方针政策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要坚持广大干部以身作则,和群众同甘共苦,从而不断发展基层民主,推动制度创新。
【代表人物】
吴仁宝 (1928—2013),江苏省江阴县华墅乡吴家基(今江阴市华士镇华西村)人。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当代中国农村干部的杰出代表,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原党委书记。中国共产党第十次、第十一次、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曾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十大扶贫状元等称号。
吴仁宝始终把“老百姓过上富裕的生活,是我最大幸福”作为自己的工作宗旨和目标,带领华西人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他几十年如一日,每天工作13—14个小时。始终坚持“三正”(办事认真、处事公正、经营廉政)、“三平”(政策水平、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三守”(守法、守约、守信誉)、“三不倒”(夸不倒、难不倒、吓不倒)的标准,做到了“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始终坚定信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闯敢干、心系群众。
【权威评价】
这是农村光明灿烂的希望!
——毛泽东
华西人民幸福!幸福!真幸福!
——江泽民
华西村不愧是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面旗帜。你们的实践有力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强国富民的正确道路。
——胡锦涛
【延伸阅读】
吴仁宝语录(节选)
信 仰
一个人要有信仰。我就信仰共产党,信仰马克思主义。我一直没有动摇信仰,如果说我动摇了,也可能就没有今天的华西。我最满意、最看重的是先进共产党员的这个奖励。不管到哪个地方,你要有信仰,要让当地老百姓富起来,只有这样子,你就能够成功,就能够发展,老百姓就拥护。
通 透
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一名共产党员,一定要想通。如果一个人活在世上,有几百万、几千万,甚至几个亿,而另一个人只有几百块、几千块、几万块,但到了马列主义那里报到,都是一样。
“大家”与“小家”
没有大家,何来小家,没有国家政策在背后积极地扶持,何来华西今日的幸福。既建好“小家”,又奉献“大家”。凡是能勤劳守法的人,都能建好“小家”;凡是能建好“大家”的人,也都能建好“小家”。如果连“小家”都建不好,“大家”也无从谈起。
“三不倒”
我们做干部,要“三不倒”。再大的困难难不倒,再多的表扬夸不倒,再强的威吓吓不倒。那如何才能会不倒呢?要能上能下,能官能民。从全票当选到缺票落选,我都经历过,但都没有挫伤我的积极性。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
过去人们常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是对的,但还不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思想观念,也要与时俱进。古往今来,很多人往往是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而我们不同,提倡的是“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既能共患难,又能同富贵;既能见困难就上,又能见荣誉就让。当今社会,有少数单位为什么搞不好?为什么人心涣散?为什么难以改变面貌,难以发展呢?这些地方是“有福官享,有难民当”。实践证明,凡是一个单位“有福官享,有难民当”的,就难以有向心力、凝聚力,就难以发展。凡是一个单位,能够做到“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的,组织就有战斗力,干部就有权威,经济就能发展,老百姓就能得到真正实惠。说到底,就是党员干部要淡泊名利,要有奉献精神,真正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事实上,只要我们做到“有福民先享”的,老百姓也不会让我们做干部的穷到哪里去;只要我们“有难官先当”的,当真正遇到困难的时候,老百姓也一定会支持我们,共同挑起担子,共同克服困难。
双 富
口袋富了不算富,脑袋富了才是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实现物质精神“双富有”,也就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具体标准有三条:一是物质生活不断富足;二是人的素质不断提高;三是民主法制不断加强。
“吃透两头”,“两头一致”
华西实事求是,“吃透两头”,“两头一致”。既吃透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又吃透本地工作实际;既一头与中央保持一致,又一头与老百姓保持一致。不管政治风云如何变幻,国家方针政策怎样调整,华西都能够启动自己的“响应机制”,一次次避开风险,抓住发展机遇,实现超前发展、科学发展。
——摘自2013年3月19日《新华日报》
稿件来源:党群工作部
扫描二维码获取
更多精彩
中共沈阳
市委党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