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国最成功的村子,不少人立马就会想到江苏无锡江阴的那个天下第一村——华西村。华西村是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典型榜样,有很长一段时间,它都被看成是适合居住的休闲好地方,好多地方还把华西村当作改革发展的榜样标杆。
不过,这几年,被称作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逐步在走下坡路,当下的华西村不光人口流失得厉害,经济收入跟以前比差得老远,居然还欠了差不多 400 亿的债。

过去,华西村那可是人人都想住的好地方,差不多人人都能住大别墅,私人飞机也是常见的出行方式。但现在,华西村慢慢没了以前的热闹,因为跟不上时代,逐渐衰败了。
那曾经的华西村到底是咋一步步拿下天下第一村这个头衔的呢?现在的华西村又到底遭遇了啥才慢慢变得没人了?咱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今天这篇文章讲述的故事里。

天下第一村所取得的辉煌成果
在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华士镇的西边,有个叫华西村的地方,它号称天下第一村。改革开放以后,华西村借着时代的好机会走在改革发展的前头,慢慢变成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带头者和显著榜样。
在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的引领下,华西村的村民靠着勤劳苦干,使劲发展钢铁产业和纺织产业这些支柱产业,亲手打造出了让人羡慕的幸福日子,华西村慢慢变成了当地有名的富裕村。

华西村最红火的时候,村集体一年产值能超 300 亿元,村民日子普遍过得美美的。那阵子,家家都能分得不少村集体的钱,谁家要是连五六百万元存款都没有,准得让人笑话。
那时候,华西村人的人均生活水平,普遍比中国农村和城镇的人均生活水平高得多。华西村差不多每家每户都住大别墅,还带私人泳池,开豪车出行那都算最低标准了。而且,华西村还建了高速公路、人工隧道,还有私人直升飞机机场。

那时候,华西村上空常常能看到的直升飞机,里头或许没什么大人物,说不定只是周边的村民出去游玩或者有紧急的事要处理。这么讲可能有点夸张,不过那时候的华西村确实在中国是独一份儿,富裕的程度就连现在不少后来发展起来的发达地方都赶不上。
华西村不单第二产业发达,旅游业的收益也特别好。早在 1978 年,华西村景区就向外开放了。经过好几十年的大力搞建设和谋发展,华西村依靠自身的魅力,把旅游业弄成了村集体的核心产业之一。

在华西村,那一排排标准化盖起来的私人别墅就是村民平常过日子住的地方。要是您在华西村瞅见了一些豪华的建筑,像悉尼歌剧院、法国凯旋门,还有美国国会大厦啥的,可别太吃惊,因为这是华西村花了大钱按照这些经典建筑原样一比一重新建的。
华西村可是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和榜样,这里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旅游产业链,比如华西村农业示范园、华西村博物馆还有民族宫,吸引了超多游客来参观。

在华西村的好多旅游景点里,最豪华、最有派头的建筑要数华西村龙希国际大酒店,这高达 328 米的建筑是华西村全体村民凑了三十亿盖起来的,刚建成的时候就成了华西村很有代表性的地标建筑之一。
龙希国际大酒店过去宣称是全亚洲最大的五星级酒店,能同时让好几千人居住和吃饭,它那豪华的装修就是富裕繁华的华西村的一个写照。在这栋楼的顶楼,还有一头重达一吨的金制黄牛,从这就能看出华西村有多富。

那华西村到底是咋变成闻名全国的天下第一村的呀?从以前没啥名气的穷村子到人人日子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华西村都经历过啥让人难以忘怀的变化呢?
华西村的兴起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荣光,然而起初,华西村不过是中国众多村庄里平平常常的一个,还曾经因贫困而闻名。

天下第一村的兴起历程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华西村不过是江苏无锡的一个没什么名气的小村子。
由于位置太偏,那时的华西村总共人口都没到 1000 人,总的耕地面积也不到 1000 亩。一开始,华西村的村民就只是靠单一的搞农业生产来维持生活,日子过得特别艰难。
在这么困难的状况下,华西村人口流失得厉害,好多村民受不了苦日子,都纷纷跑到外地去讨生活。瞧着村里的人越来越少,那时的华西村村民吴仁宝心里别提多着急了。

瞧着村里常住的人变得越来越少,吴仁宝渐渐明白,要是华西村再不做点啥留住想离开的村民,那华西村这个自然行政村没准就慢慢没了,说不定还会被旁边的村子给并了。
瞅着自己打小生长的村子成了这般模样,吴仁宝下决心要做点事儿来改变华西村的情况。吴仁宝清楚地察觉到,普遍提升华西村村民的人均收入是阻止华西村人口大量外流的首要任务。
那,咋样才能把华西村村民的人均生活水平给提上去呢?要晓得,那时的华西村人都跑了好多,而且农业产业特别单一,村集体经济发展一点活力都没有。可华西村每家每户年均才 50 元的低收入,逼着吴仁宝带着华西村村民踏上了经济发展的艰难破冰之旅。

吴仁宝心里清楚,跟别的村庄一比,华西村除了搞农业,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方面根本没啥竞争的优势。要保证村民的基本生活,吴仁宝最先干的事儿,就是把华西村耕地粮食的亩产量给提上去。
都说兵马未动,粮草得先行,吴仁宝这人眼光可真是够敏锐的。他清楚地明白,要想把村民留住,就得让他们觉着生活有盼头。为让粮食亩产量上去,吴仁宝带头,积极招呼并领着村民修建水利工程,把华西村本来就少的土地资源充分用起来。
经过好几年的辛勤劳动和积攒,华西村耕地的亩产量有了大幅提升。那时候实行的是集体劳动的方式,村里水稻的亩产量一般都在 600 斤往上,和同类村庄相比,华西村当时的农业生产已经挺不错了。

瞧着华西村的农业生产慢慢变好起来,好多当初打算离开华西村的村民又瞅见了生活的盼头,他们被吴仁宝的真心实意和不懈努力给感动了,决定留下来建设华西村,不管穷富都和养育自己的家乡同甘共苦。
在粮食产量普遍提高,村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解决以后,吴仁宝又琢磨起华西村未来的发展规划了。吴仁宝心里很清楚,只靠种地绝对不能带着华西村村民脱贫致富。
和旁边差不多的同类村庄相比,华西村的耕地没那么肥沃,位置也较为偏僻。虽说靠辛勤劳动能满足自家的生活所需,可农业生产终归不能成为华西村有竞争力的核心产业。

经过几番尝试,吴仁宝决定把目光投向钢铁工业。那时候的新中国刚处于建设起步的发展阶段,对钢铁的需求是实打实的。想到这儿,吴仁宝于 1969 年领着华西村的村民一起集资建了个小型钢铁厂。
在那时大包干的时代环境里,集体劳动属于主流。吴仁宝领着村民凑钱办钢铁厂,虽说不用遮遮掩掩地搞,可也冒着巨大风险,要是失败了,就会变成反面例子被批判。

不过好在,钢铁厂刚兴建运作没多久就正常运转了,头一年,钢铁厂就赚了五万块。在吴仁宝的号召跟带领下,华西村的村民生产劳动的积极性被大大激发,华西村也就这样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与此同时,吴仁宝在好多方面进行投资,把村集体里的男男女女劳动力都充分用上,建起了华西村第一家有规模的纺织厂。因为有了钢铁厂跟纺织厂,华西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过去呀,华西村的村民那都是紧巴巴地过日子,不过在吴仁宝的引领下,华西村完全变了样。刚创办钢铁厂和纺织厂没多久,华西村的村集体收入在当地就遥遥领先了。
改革开放之后,华西村借着时代的东风,基于原先的基础,慢慢赢得了天下第一村的名号。那在改革开放以后,华西村到底取得了啥让人惊叹的成果呢?而身为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又是咋渐渐没落的呢?

华西村的兴盛和衰落
改革开放刚开始那会,华西村一年就能盈利好几十万元,村民们不但每家每户都能吃得饱、穿得暖,还盖了新的房子和学校,村民手里的存款也慢慢变多了,不少原来离开华西村的村民,听说家乡有了这样的变化,全都迁回来了。
在好多村民看来,过去想都不敢想能有华西村这么富裕。那时村里的万元户多得数都数不过来,家家的日子都超过小康水平啦。不过,华西村的村民可不满足现状,毕竟谁都想日子越过越好。

因为国家政策,华西村啥顾虑也没了,甩开膀子使劲干。原来的钢铁厂和纺织厂规模不只又上了一个台阶,而且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的激励下,华西村还大力搞起了农业生产模式的创新。
有了吴仁宝的支持,华西村搞起了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意思是,华西村把耕地包给村里少数村民集中种。这么做,不光让华西村农业生产水平大幅提高,还把更多劳动力解放出来搞工商业生产了。
发展了好几十年,到世纪之交那会儿,华西村不光构建起好多条完备的工商业生产链,而且慢慢走向了全国,还登上了国际舞台。当时的华西村,年盈利是一年比一年大幅增加。

在这么好的形势当中,吴仁宝不光领着华西村全体村民搞了总注册金额上亿 的华西集团,在钢铁建材、纺织制造、旅游观光这些方面都表现出色,而且让华西村成功上市了。华西村是中国头一个上市的村庄。新世纪刚开始的时候,华西村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2004 年,华西村被评为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在这期间,华西村的规模持续变大,顺便还兼并了周边十几个村庄。
2004 年年底的时候,华西村总的面积达到了 35 平方千米,居住的人口超过十万了,村集体总产值超过五百亿,家家户户都能开豪车、住别墅,谁要是手里连几百万存款都没有,就会被大伙笑话。

2007 年那会,华西村有三百户村民,每户都出了 1000 万,凑了足足 30 亿的善款,在华西村盖起了一座现代化的五星级豪华酒店,叫龙希国际大酒店。这栋 328 米高的华西村标志性建筑在 2011 年举行了剪彩,竣工完成。
龙希国际大酒店的建成意味着华西村进入了黄金时期,一时间,全国还有世界各地的游客纷纷赶来,就为瞧瞧这座号称天下第一村的样子。然而,就是备受瞩目的华西村这个天下第一村,近些年来却逐渐走起了下坡路。
那,这到底咋回事呢?实际上,近些年来,华西村的经济增长越来越没劲儿,人口大批离开,村集体欠的债多达 400 多亿,曾经号称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眼看就要破产啦。

要说为啥,根本在于华西村没能跟上时代,慢慢就被时代给甩下了。这几年,华西村的钢铁工业跟纺织工业没啥劲,倒是旅游业涨得快,这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不均衡的毛病很快就显出来了。
华西村的钢铁和纺织业没法给华西村的持续发展带来足够的动力,反倒常常得靠旅游业的资本来帮忙。这么一来,曾经让华西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钢铁和纺织这两大支柱产业,现在却成了华西村经济发展的累赘。
华西村的衰败,一方面是因为传统制造业转型缓慢又艰难,另一方面和日渐僵化的村集体管理脱不了干系。2013 年,当了华西村党委书记整整十年的吴仁宝卸任,华西村的核心领导人物就这样退场了。

吴仁宝之后,华西村发展没啥创新,老是照着过去的路搞建设,这让好多人慢慢失望了。并且,自 2003 年吴仁宝全面接管华西村起,吴氏家族的影响力渗透到了华西村主要产业的每个角落。
讲句不好听的,在吴氏家族主导经济的这种形势下,华西村简直成了某些人的家族产业,不少村民又气又没办法,都对华西村的未来不抱希望了。
所以呀,除了华西村一开始就在的村民,不少后来搬进来的村民又慢慢走了,华西村人口和资金流失的情况越来越糟,曾经被称为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慢慢就不那么风光了。

结束语
华西村在新中国那可是天下第一村,见证过一个时代的灿烂呢。原本是个没啥名气还穷得叮当响的村子,后来在创始人吴仁宝的引领下,发展成了人人眼馋的上市村,创造了好多传奇,这是咱中国人的自豪!
不过,辉煌的成绩那都是过去的事儿了。要是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趋势,创新企业的管理模式,还不根据实际情况做些必要的改变,就只知道守着过去的成绩,自我满足不再前进,哪怕是像华西村这种号称天下第一村的传奇,最后也逃不掉没落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