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奇迹!几千金兵,灭亡几十万大军的辽国(完颜阿骨打)


2

乌古乃的外号“活罗”,就是乌鸦的意思。

这种食腐动物,最善于突袭已经受伤的猎物,不择手段也要获取利益。

称一个人为“活罗”,那必然是心狠手辣,诡计多端的。

乌古乃得到部落首领之位,就是杀死弟弟乌古出,才夺取的权力。

又来到蛮荒部落时代,强悍的少数民族女子又该出场了。

和之前那些胡族大女主差不多,乌古乃的功绩,军功章上有妻子的一半。

当乌古乃死后,妻子多保真继续辅佐儿子们,充当精神支柱,颇有大丈夫之风。

乌古乃死后,三个儿子劾里钵颇剌淑盈歌先后当上部落首领,就是节度使。

这也是我们熟悉的情形,仍处于部落蛮荒期,不可能建立父死子继的封建集权更替模式,而是采用类似“部落选举制”的兄终弟及模式。

在野蛮状态下,保持“国有长君”的状态,才能基业长青。

在北魏、辽早期,这种模式已经屡见不鲜,之后的蒙古、满清早期,也莫不如此。

我们通过观察胡族政权的模式,也可以倒推汉族早期,仍处于蛮荒状态下的夏、商,恐怕也是类似的情形。

这也符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唯物史观。

当然这种“部落选举制”之下的兄终弟及,其间必然伴随很多争夺、流血。

我们暂不展开,细讲一下阿骨打的继位曲折。


3

完颜阿骨打是劾里钵次子,从小就展现出勇猛善战的天赋。

力大无穷,射术精湛,从小就受到父亲和叔叔们的另眼相看。

金太祖阿骨打是金朝的开国之君,所以正史《金史》中对于他的记载,难免有一定的溢美之辞

勇猛善战确实是渔猎民族的长项,阿骨打作为部落首领家族的男孩,肯定也不例外。

但是否超凡脱俗到碾压同龄人,可能也未必。

至于史书中记载的很多案例,父亲劾里钵、叔叔盈歌,都非常偏爱阿骨打的记载,则要打一个更大的问号了。

阿骨打跟一般的部落男子一样,少年时期就得跟随父兄外出征战,在征战之中磨练意志。

父亲去世时,阿骨打已经二十五岁,也有了不少随父征战、出使辽朝的政治军事经验。

劾里钵去世后,并没有传位给阿骨打的意思,而是按常规的“兄终弟及”的方式,先后传给自己的两个弟弟,颇剌淑、盈歌。

颇剌淑在位时间不长,只有一年,盈歌在位时间有十年。

颇剌淑继承节度使之后,女真族纥石烈部,起兵反抗完颜部。

纥石烈部历来就反对完颜部的领导。

这次反抗,阿骨打崭露头角,立下了首功。

之后叔叔盈歌在位期间,阿骨打再立新功。

辽朝天祚帝登基,引发了后族萧海里的反叛。

盈歌带领的女真完颜部,成为辽朝的鹰犬,讨伐萧海里。

这一战中,乌雅束、阿骨打兄弟同样身先士卒,为擒拿萧海里立下战功。

但是,这一战为辽朝立功,阿骨打却没有受到辽朝的任何封赏,这成为阿骨打对于辽朝心中怀恨的开始。

但试想一下,辽天祚帝怎么可能认识阿骨打这个蛮族小子,没有封赏肯定是因为叔叔盈歌没有上报。

这也反映叔侄之间可能存在猜忌。

之后盈歌去世,但首领之位仍没有轮到阿骨打,而是他的哥哥乌雅束按顺序继位。

乌雅束在位期间,阿骨打遭遇“头鱼宴”事件。

辽天祚帝往混同江钓鱼,各族酋长来拜见,阿骨打作为女真完颜部代表参加“头鱼宴”。

“头鱼宴”是辽国皇帝每年例行举办的盛大宴会,其主要目的就是巡视部落,震慑藩属,并非一般意义的吃吃喝喝。

宴会之上,天祚帝命酋长们跳舞助兴,阿骨打坚决拒绝。

天祚帝发怒要诛杀阿骨打,幸亏辽朝宰相萧奉先力劝,才打消了天祚帝的怒气。

“头鱼宴”事件史书是渲染了阿骨打的反抗精神,但细想想这类国家大典,不是个人意气用事的时候。

当时节度使是乌雅束,阿骨打和弟弟吴乞买只是随同参加。

阿骨打表现出藐视宗主国,但吴乞买等人却极力讨好天祚帝,之后还获得了封赏。

所以这是女真完颜部已经有了较强的实力,对宗主国进行的一次有意识的挑衅和试探。

而天祚帝君臣也尚未做好开展准备,所以便没有追究。

但经此事件后,金、辽双方就摩拳擦掌,开始互相试探,双方都在积蓄力量,蓄势待发。

而之所以让阿骨打出头唱黑脸,吴乞买唱红脸,说明完颜部仍是在两手准备。

一年后,乌雅束去世,阿骨打袭位。

但阿骨打一直唱黑脸,多次反抗辽朝的命令,所以辽朝就拖延册封,直到半年后才任命阿骨打为节度使。

这时距阿骨打起兵反辽,已经很近了,但是完颜部内部仍存在一些问题。

阿骨打的堂兄撒改,仍与阿骨打分治诸部。

当阿骨打决定出兵侵扰辽朝的宁江州,打响反辽第一枪之时,撒改拒绝了联合出兵。

阿骨打只好联络族人迪古乃一起出兵,抢劫屠杀了宁江州一番,胜利回师。

宁江州之战只是阿骨打初试牛刀,作为对辽朝的一种试探。

但堂兄撒改并未出战,也反映出阿骨打尚未完全控制完颜部。


4

辽朝被阿骨打咬了一口,当然不会善罢甘休。

一个月后,天祚帝派都统萧嗣先、副都统萧兀纳讨伐阿骨打。

史书写阿骨打兵力不足四千,辽军兵力十万,虽然过于夸张,但肯定也远多于阿骨打。

所以阿骨打第一次面对气势汹汹的辽国大军,聚集各部首领,以刀嫠面,仰天哭曰:“生死存亡,在此一战,各位须人人效死。否则大家就把我一族杀了,你们投降,可转祸为福。

这苦肉计其实主要是演给撒改听的,毕竟撒改是阿骨打不可控制的因素。

撒改主动表态,率部加入阿骨打的队伍,坚决抵抗辽朝。

阿骨打感激堂兄,终生对撒改非常尊重,对撒改长子完颜宗翰倍加重用,其地位几乎不亚于阿骨打的弟弟吴乞买。

众志成城之下,阿骨打率领女真军大败辽军,获得出河店大捷。

这次大捷,女真人缴获了大量车马、武器、甲胄,还俘获了不少辽兵,女真军发展到一万人的规模。

出河店大捷后,女真兵威大振,在众人拥立之下,阿骨打即位称帝,建立大金。

金国建立后,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比如勃极烈制、猛安谋克制,同时逐步废除部落联盟制的遗存,转向封建集权制。

之后天祚帝御驾亲征,率领大军欲与阿骨打决一死战。

史书上所写本次辽军共发兵一百余万,更加夸张,但实际也得有十万大军,辽朝也算是做了彻底动员。

阿骨打手中有了两万左右兵力,加上之前缴获的军资,在护步答岗两军相遇,金军大破辽军,天祚帝逃跑。

护步答岗大捷,把辽军主力打崩溃了,也把天祚帝的胆子打没了。

之后金国更加顺风顺水,先后攻占辽东京、上京、中京、西京、南京。

到阿骨打去世前,辽国实际已经崩溃,天祚帝逃亡夹山,北辽小朝廷也已失败。

从几千装备简陋的军队起兵,阿骨打只用了八年时间,就把数千万人口,拥兵百万的宗主国几乎给灭了。

一方面说明阿骨打和女真人确实能征善战,“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

另一方面辽朝自身的腐败无能,也已经病入膏肓。

之前在辽朝系列中讲过,就在金军摧枯拉朽之际,辽朝内部后族之间还在争权夺利,文妃案爆发,导致太子被冤杀,大将耶律余睹被迫投降金国成为“带路党”,天祚帝威信扫地,国内分崩离析。

这些都是不作不死的铁证。

反观金朝正生机勃勃,虽然内部也有纷争,但大敌当前,仍能摒弃前嫌,同仇敌忾,一举破敌,岂非气运使然?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