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立秋是夏季和秋季的分割线,从天气方面来说,是由夏季多雨湿热向秋季少雨干燥气候过渡的节点。不过,立秋并不代表炎热的天气理解结束,由于还在三伏天内,所以,高温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民间关于立秋,流传着很多谚语,有些谚语从立秋当天是下雨还是晴天的角度,来预测当年后续的天气情况。有人说立秋当天下雨好,有人说立秋当天晴天好,到底咋回事?本篇内容,笔者结合具体谚语说说这件事,大家看完后就有答案了。
“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
这句谚语从字面意思很好解释,如果立秋当天没有降雨的话,属于“空秋”,那么当年的农作物产量只有一半左右,也就是说,由于天气因素,没有出现风调雨顺,庄稼产量受影响。
从农业种植角度来分析,立秋之后,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已进入中后期,此时,需要充足的水分和养分,才能满足生长需求。营养主要通过底肥、追肥来补充,属于前中期的工作,而水分则是整个生育期内的工作。
如果立秋当天没有降雨,预示着后续的降雨也不会很多,尤其是已经长时间无有效降雨的地区,此时田间已比较干旱,如果后续一直还不下雨,则会由于水分不足,而导致减产的情况,庄稼也就只能收获一半了。
“立秋有雨丘丘收,立秋无雨人人忧”
这句谚语所表达的大概意思是说,如果立秋当天下雨了,那么每一处的庄稼都会丰收,相反,如果立秋当天没有下雨,那么每一位农户都会感到担忧。
至于为何出现这种情况?还是从农业种植方面来说,立秋下雨预示着后续雨水多,以前人们种地,没有便利的灌溉条件,雨水基本上都是依靠降雨,如果当年降雨多一些,风调雨顺的年份下,庄稼就会获得丰收。
如果立秋当天没有下雨,预示着后续降雨也不多,土壤处于干旱的情况下,再加上无法灌溉浇水,庄稼生长不会很好,最终的产量也不高。而以前的人们主要是以种地为主,当无法获得高产时,就会为生活感到担忧。
“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
这句谚语用了夸张和比喻的手法,意思是说,如果立秋下雨了,那么遍地都是黄金,“雨淋淋”代表的是下雨,“遍地是黄金”的含义,也是从农业种植角度来说,不论什么农作物,都能获得丰收,当庄稼丰收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也就等于是“黄金”了。
以玉米举例,立秋之后,大多数玉米种植区的玉米进入了灌浆期,在此期间,虽然适宜的高温天气有利于灌浆,但是,水分的需求也尤为重要,尤其是已经处于干旱的地块,由于缺少水分的补充,容易导致玉米籽粒不饱满,或者出现缺粒、凸尖的现象,导致千粒重下降,最终形成减产。
而如果立秋下雨了,后续降雨相对多一些,玉米吸收到了充足的水分,籽粒饱满,品质也得到提升,总产量增加,庄稼丰收了,生活质量好了,也就等于“遍地是黄金”了。
“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
这句谚语从字面意思来说,如果立秋当天有雨(也可以理解为立秋过后下三场雨),即使是秕稻也会变成米。从水稻的生长过程中来分析,引起秕稻的原因有多种,其中干旱就是很常见的因素,水稻处于灌浆期间,如果水分供应不足,长时间处于干旱的情况下,灌浆无法正常进行,秕粒增多,也就是人们说的秕稻。
而立秋过后,如果雨水充足,水稻得以正常的生长,灌浆正常进行,秕稻现象大大减少,个个粒大饱满,千粒重增加,最终形成增产。
通过上述4句谚语可以看出,都指向了一个结果,那就是立秋当天下雨,预示着当年后续的时间降雨多一些,如果立秋当天没下雨,预示着后续降雨少一些。
而从农业种植方面来说,此时适当的降雨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能促进产量的增加,也进一步说明了立秋当天下雨是好事。
今日立秋,我们这里是晴天,你们那里呢?
感谢您点击下方“关注”“点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