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翻翻史书,你会发现有些仗打得匪夷所思,简直不讲道理。就拿护步达冈那场仗来说,完颜阿骨打手里攥着两万来号女真人,对面呢?辽国天祚帝,浩浩荡荡七十万大军,旌旗蔽日,光是那阵仗就能把人吓个半死。
可结果呢?一触即溃。七十万人的大军,跟纸糊的似的,被两万人捅了个对穿。这事儿怎么看都不对劲,难不成女真人个个都是天神下凡?
当然不是。阿骨打这人,狠就狠在他压根没把那七十万大军当回事。他从头到尾,眼睛里就只盯着一个人——辽国皇帝耶律延禧。说白了,他玩的就是一招精准无比的“斩首”。

他算准了,这位在宫里养尊处优的皇帝,骨子里就是个怂包。大军压境,看着人多势众,其实就是个空架子,真正的核心就那么一小撮。只要把皇帝这个“大脑”给端了,剩下的七十万“身躯”,不过是一盘散沙,自己就会乱掉。
所以你看阿骨打的布阵,那叫一个刁钻。他没想着跟辽军硬碰硬地拼消耗,而是把最精锐的兵力拧成一股绳,像一把淬了毒的匕首,绕开层层叠叠的辽军步兵,直愣愣地就朝着天祚帝的中军大帐扎过去。
他还特地留了个口子,意思很明白:皇帝陛下,这边请,逃跑的路给您备好了。

果不其然,耶律延禧一看女真人那副不要命的架势,当场就懵了,脑子里哪还有什么指挥调度,第一个念头就是跑。皇帝的龙旗一动,整个辽军指挥系统瞬间瘫痪。底下的小兵伸长了脖子往前看,嘿,头儿都溜了,咱还在这儿卖什么命?
于是,一场世纪大溃败就这么上演了。七十万人没了主心骨,互相踩踏,丢盔弃甲,那场面,简直是人间惨剧。阿骨打压根没费多大劲,就这么轻轻松松地捡了个天大的便宜。
这种专找要害下死手的劲儿,好像是他们完颜家的祖传手艺。阿骨打的四儿子,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金兀术,也把他爹这套学了个十足。他带着引以为傲的“铁浮屠”重甲骑兵南下,那家伙,连人带马都裹着铁甲,冲锋起来就像移动的钢铁堡垒,寻常的步兵方阵一冲就垮。

可他倒霉,撞上了岳飞。
岳飞这人,也是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主。你骑兵不是厉害吗?不是跑得快冲劲儿足吗?行,我不跟你玩马战。岳家军里头,专门有一帮拿着大斧头、钩镰枪的汉子,作战任务就一个:砍马腿。
你想想那个画面,金军的铁浮屠排山倒海地冲过来,地面都在发抖。岳家军的步兵们不退反进,猫着腰,瞅准机会就往马肚子底下钻,手里的家伙事儿照着马腿就是一通招呼。马这种动物,腿一瘸,天大的本事也使不出来。上头的骑兵再勇猛,坐骑一倒,也就成了活靶子。

金兀术估计到死都想不明白,自己这套纵横天下的战术,怎么就被一群泥腿子用这么“下三滥”的招数给破了。
这股子从黑土地里长出来的狠劲儿和巧劲儿,一直传了下来。到了清朝,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在雅克萨跟沙俄的“毛子”干仗,又玩出了一手绝活。
当时天寒地冻,零下几十度,土木工事根本没法弄。俄国人仗着自己的火炮射程远,躲在城里头耀武扬威。萨布素眼珠子一转,有了主意。他让士兵们大半夜地往地上泼水,东北那天气,水一沾地,立马就冻成了嘎嘣硬的冰坨子。

就这么一夜之间,清军阵地前头多出了一道晶莹剔透的冰墙。这冰墙比土墙还结实,炮弹打在上面,顶多就一个白点儿,滑溜溜的根本不受力。俄国人想冲出来肉搏,脚底下跟抹了油一样,站都站不稳。萨布素就把自己的“红衣大炮”稳稳当当地架在冰墙后头,对着雅克萨城就是一顿猛轰。
这一仗,是中国军队第一次在正面战场上用火炮干翻了西方军队,靠的不是别的,就是这种把老天爷的严寒都算计进去的脑子。
当然,这种狠劲儿有时候也挺悲壮的。晚清名将多隆阿,也是从黑龙江出来的悍将,带着他的马队南征北战,没少给朝廷立功。最后在陕西周至,他带着骑兵冲锋,结果被城墙上的一杆土枪给撂倒了,正中脑门。

他临死前三天,还在给朝廷写信,信里没提自己的伤,反反复复就念叨一件事:赶紧发粮饷,再不发钱,弟兄们的战马连草料都没得吃了,马一掉膘,这仗就没法打了。
一个身负重伤、命悬一线的将军,心里头惦记的还是他的马。这就是那个时代,从白山黑水走出来的将领,骨子里的那份执拗和担当。
说到底,无论是阿骨打的心理战,还是岳飞的“砍马腿”,亦或是萨布素的冰墙,背后都是一种被严酷环境逼出来的生存智慧。在那片动不动就冰封千里的土地上,光靠蛮力是活不下去的,你必须得比你的敌人更狠,也必须比你的敌人更聪明,知道什么时候该拼命,什么时候该动脑子。这种精神,或许比任何神兵利器都更加可怕。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