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燃烧在淌水崖水库的岁月之董金祥

访“开石先锋”董金祥

董金祥,今年68岁,是朱庄村人。1973年,淌水崖水库刚刚破土动工,他就来到了工地上。起初,在河底里清坝基,他们八九个人一组,宋光起也在这个组里。

董金祥说:刚来淌水崖水库工地的时候,他有25岁,宋光起年龄比他小点,管他叫哥哥。宋光起平时喜欢说笑话,很乐观,干活非常能吃苦肯干。在劈一块大石头的时候,出了事故,宋光起牺牲了。

董金祥慢慢回忆道:宋光起去水库工地稍早一点,1973年的冬天,宋光起在辛大铁路上干过石匠。而我是冬天水库大会战的时候才去的。工地上准备开会,我们组整在石场里开石头。有人吆喝我们:“喂—停下—别干了,赶快上来开会啦!”大家刚要放下手中的工具往上走,宋光起就说:“哎,这块石头看着动开了,二哥,咱再撬一下试试吧?”这不,我们5个人就再撬一下。董金台在中间,宋光起和孔宪正是挨着董金台的,我在东头,王建春在西头。没觉着怎么使劲,就“咕咚”一声,前边那一半巨石就倒了,我在头上拿着撬站着,一下子被闪倒了,我们就急忙往上爬。宋光起和孔宪正在董金台那跟下,宋光起是俩脚伸着,蹬着那块石头,拽着那个撬,腚坐在另一半巨石上了。他一动就往前滑,滑到第二块石头前边去了。又“轰隆”一声,那个响声很大,泛起一阵烟雾,当时尘土把人都淹没了,好长时间看不清人。河底里的石匠们就吆喝:“那石头底下扣上人了,快看看你们的人够了吧!”俺二哥就挨个点名,吆喝着。在场的听到叫自己的名字就答应着。当喊宋光起的名字时,没有人答应,接二连三又喊了几声,他仍没有答应。不答应,我们就转到巨石下边看了看。只见在那块巨石底下露着一只脚,就知道不好了,宋光起被压在巨石底下了。那块大石头足有40多方,头半块石头滚下去以后,后半块石头没有支撑点紧接着就扣过来了,宋光起是掉到后半块石头前边,所以被扣在石头底下去了。孔宪正和董金台掉到石头后边去了,掉下来些沙土,把他俩都埋起来了,但是没有被石头砸着,也就是碰破点皮,不大要紧。那时候,指挥部里高学谦等领导都跑过来,领着大家用大木头当撬棍,插在石头底下,木头上系上绳子,拉着绳子,他喊着号子,大家一起使劲,撬一撬垫一垫,再撬一撬再垫一垫……众人把那巨石硬撬起来,费了好长时间才把宋光起拖出来。当时,宋光起的头被砸破了,脑子都淌出来了……俺们都不忍心看,看着那场景真是难受啊! 多亏那下边有点洼,没有那个洼的话砸得更扁。宋光起可能是闪下去,想往上爬,一下子没爬起来,被第二块石头扣下去了。那确实是个意想不到的事,光想着撬石头,没想到那两块石头一点连劲也没有,一块滚了,另一块没有支撑点也跟着滚了过来。

宋光起牺牲以后,大家都非常思念他,他为人极好的脾气,积极肯干,吃苦耐劳,乐观向上,团结他人。宋光起,我的战友,他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董金祥说,对这个事故,后来九山公社党委给处理的。当时,党委书记张彦士,让他四弟宋光义当了勤务员,以后又安排到供销社里去了。还有,他家里人口多,公社里把他家以前借的储备粮给免了。再有,那时他家弟兄们多,生活困难,别没有什么待遇,只是逢年过节的时候,给他父母三十五十的救济款。出了这事故,他的父母受打击也不小啊。

董金祥继续说:在水库上干了多少年已记不清了,但我是一直干到工地上不再用石工了才回来的。回来时,我的孩子都很大了。宋光起牺牲以后,工地指挥部给我们组发了一面锦旗,绣着“开石先锋”四个金色大字。那面红旗,我们组一直扛到水库竣工。

董金祥说,干石工这活是又累又危险,俗话说的好“当石匠的三天不见血,就成了活神仙”。你只要干,磕磕碰碰是经常的事,破皮流血也很正常。抡大锤打楔劈石头,打跑了楔子也是了不得,一些叫它伤着的。做料石,蹦起石头渣子来泚破皮,泚着眼,那时又没有眼镜戴。后来,我的眼光淌眼屎,我就到医院里做了个检查,医生说:你的眼受过伤吗?我说,是啊。当时,我打石头的时候,蹦起那石头渣子来,泚到了黑眼珠上,幸亏没有打破眼球,只是疼和流泪。医生给开了点眼药和工伤假条,让我休息几天。工地上工期那么紧,怎么好意思的歇着,仅休息了一天就继续干。当石匠的都有个习惯,破点皮流点血,捏上点石面子就行了,连包也不用包就继续干。我的眼还没好,就回到工地上继续劳动。这不,至今还得靠点点眼药,好不了了,去不了根啊。

董金祥说,我们在工地上全是自己从家里带饭来,有煎饼和窝窝头。生产队里按照工地上给你开的定额工,回到生产队后再给你折算,工地上一个定额工,队里就给记15分工。一般出去干活的,一天挣12分工。必须是工地上给你算下来能达到8分定额工。你要是挣不着定额工,也就挣不着队里的工分,耽误工夫是你自己的。一个定额工,一斤工效粮,工效粮在伙房里蒸成窝窝头,你就可以去领窝窝头吃。

董金祥还说,我们石工连,在山上开石头。要是石头埋在地里面,需要清土,这就要自己去扒石头,这也叫扒毛。这得和施工组的人协商,给点扒毛工,要不开不出料来,挣不着定额工。施工员看看,确实是需要耽误工夫,就给你拨上几个工。

董金祥说,打料石,夏天非常热,坐在石头上,就像坐在鏊子上。虽然,头戴苇笠,但大热天的,在太阳底下,就像锅蒸一样,非常难熬。冬天很冷,坐在石头上,手脚都冻肿了、麻木了。其他工种可以一月一换,而我们石匠是常年的,指挥部不让换班。石匠活只能是坐着或半蹲着干,非常非常苦啊。

董金祥说,我认为水库上那套管理手段还是比较科学的,要不,哪里还有人干活吗?当时,工地上干活的人那么多,光石匠就3000多人,还有砌工,小工等等。管理不科学就乱套了,管人不是个简单的事。

董金祥慷慨地说,淌水崖水库精神,就是实干、不怕苦不怕累、艰苦创业。农村实行改革,也是淌水崖水库“计件包工”管理办法的发展。党的政策一步一步地把老百姓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实干才能使家庭收入增多,勤劳致富。只要在淌水崖水库干过的,他们都知道实干,你不实干,白瞎。你扛着杠子,抬不来石头,抬不来石头,你这里就量不上方量,量不上方量就挣不着工分,就得不到钱和粮食。你干,它才有变化,你干,才有成果。

董金祥最后强调说,淌水崖水库培育了九山人民的苦干实干、艰苦创业的精神,淌水崖水库精神激励着九山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必将描绘出更加绚丽的画卷!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