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他晚上开了一个会,赚了一个亿,是否有人还记得这个人?

我从小就穷,瞧见有人穷我就难受。我这辈子最大的念想就是让穷人过好日子,这是我干活的劲儿头。这话是吴仁宝说的,他半辈子都在忙活,把一个欠债累累的贫困村弄成了人均存款上百万的“天下第一村”。

【我能让大家吃饱饭】

1928 年,吴仁宝出生在江苏省江阴县一户特别穷的贫农家里,家里穷得不行,都叮当响,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没办法呀,穷了就想着变变样,那时候他就各种想法地想活下去。后来新中国成立啦,农民都解放喽,他可深深感受到党对他们的恩情,就积极往组织那儿靠呢。

1961 年他接手华西村呀。那时候华西村可不得了,全村就 667 人,还背着 1.5 万元的债呢。那穷名那叫一个响当当,有人就说,就算把闺女扔河里也不能让她嫁到华西村,大家都躲着它呢。

可吴仁宝就爱跟大家对着干。到了华西村后,他先把华西村好好摸了一遍,接着连夜就弄出个“十五年规划”,想着把华西村变成个富裕的村子。

但所有事儿的起始点呢,就是他们吃饭那地儿。华西村六百来号人,每户分到的土地连半亩都不到,还都零零散散的,有的甚至在山坡上,还不挨着沟渠水道,把一群农民都饿得够呛,就只能守着那片荒地。

吴仁宝啥也没说,直接带着自家儿子还有村民们肩挑手扛开始平整土地、修水利。把零散土地拢一块儿,把蛇形河道弄直弄平。这么一来,地棒了,水也有了,华西村的粮食产量也上去啦。

吴仁宝兑现了让村民们吃饱饭的承诺。可吃饱饭了呀,那就得接着干,得让村民们生活过得好起来。接着吴仁宝又许下了第二个承诺。

【我要带大家富起来】

吴仁宝晓得呀,光靠农业可没法富起来,他秉持着“要想富就得靠工业富”这理念呢。

一开始先试试身手,从邻村买了个石磨,带着村民盖了个磨坊。接着这村子靠着这个石磨,加工饲料和粮食,一年下来就赚了 1 万块钱呢,当时把村民们高兴坏啦!

就跟那句话讲的那样:“你得偷偷努力,然后惊艳所有人。”华西村在吴仁宝的带领下,一点点地蜕变。

磨坊挣钱后,村民们对吴仁宝更信服啦,这时候吴仁宝又有个大胆的想法:办厂子。

那时候这可不行呀,但大家都穷怕啦,只要有个能不受穷的法子,他们咋着也得去试试呀。况且之前跟着吴仁宝都尝到不少甜头呢,村民们可舍不得就这么放弃。

干啥厂子好呀?吴仁宝到处去考察溜达了一圈,他瞅见当时市场上特别缺的五金零件,好多大工厂都瞧不上做,这可不就是华西村的机会呗。

就这么着,悄没声儿地,一个占地连 10 平米都不到的小五金厂建起来啦。自打厂子开了,村民们那干劲儿老大啦,早出晚归的。有个村民后来回忆说那时候他们都不觉得累,也不在乎钱多少,就觉得心里有盼头啦,总比以前风吹雨淋的踏实,也更幸福喽。

这个小五金厂是华西村起家的根源呢。在五金厂刚建起来的第一年呀,他们就净赚了 5 万呢。接着呀,靠着这个五金厂慢慢建起了小学、中学,家家户户都有了不少存款啦。

10 年过去,华西村又让所有人都特别惊讶。1972 年的时候,村里所有人都住进了大瓦房,家家户户都娶到了新媳妇,甚至还有外村的小伙子来这儿入赘呢。华西村确实是发家致富啦。

【实事求是不跟风,跟着实际情况规划道路】

1978 年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可是在全国都铺开啦,周边村子都在搞包产到户呢,可华西村那会儿没啥动静哟。

面对村民的疑问,吴仁宝说他们分地是依据他们实际情况,不分也是按咱村实际情况。每户分半亩地咋能富裕起来呀。

吴仁宝琢磨着,要不把地包给几个种粮大户,其他人进工厂。想要生活过得好,得靠工业,可不是农业。

就这么着,全村都使劲儿发展工业呢,吴仁宝又凭借他那敏锐的眼光说过段时间要开个农药喷雾器的药械厂。

这想法好多人都不明白呢。吴仁宝说呀,以前种地是大伙一块儿干,农具归公家。可现在不一样啦,包产到户了,各家各户都得自个儿有农具,还得自个儿打药杀虫。全国都在搞包产到户呢,这市场那潜力可大得很哩!

听了吴仁宝的分析,村民们都特服。1983 年 1 月,华西喷雾器药械厂建起来啦,就跟他之前预料的那样,才一年呀,这药械厂直接挣了两百多万呢。吴仁宝带着村民富起来的承诺也兑现啦。

但他可不满足于此呀,接着呢,吴仁宝领着上百个村民跑到南京雨花台那儿宣誓,说要在 3 年内把华西村干成个亿元村,要是干不成,那所有家底全上交充公。

【将华西村干成亿元村】

华西村的厂子是越来越多啦,像钢材厂、纺织厂啥的。华西村的村民为了成为亿元村,那劲头可足啦,又热火朝天地投入生产干活。1988 年的时候,华西村的工业总产值达到 1 个亿,成了全国第一个亿元村哟。

但吴仁宝可没骄傲自满,他一直有个习惯,就是每天都看新闻,就算出差也从不落下一天,就为紧跟国家政策,他每次的明智决策都多亏了他这习惯。

1992 年 2 月呀,邓爷爷南巡讲话啦,关于他讲话的那些内容呀,新闻报道一篇接一篇的。吴仁宝瞅着这些新闻报道,老觉得要有大事情要发生。

嘿,有天凌晨突然的,吴仁宝灵光一闪就赶紧开紧急会议啦。等那些干部打着哈欠、迷迷糊糊地赶来,就被吴仁宝的一个决定给惊得睡意全跑啦!

吴仁宝觉着,国内往后肯定会刮起一股制造业发展的大风。得大力发展制造业,那肯定得有原材料呀。所以当下就得囤原材料,等那大潮来了,就能靠着原材料狠狠赚一笔。

虽说挺疯狂的,但对于华西村来说,吴仁宝的决定,大家都服,所以他一开口说,那所有人都跟着响应。

所以天一亮,华西村靠着信誉和资产从银行借到 2000 万,还从村民那筹到 400 万。接着村民们买了上万吨钢坯、几千吨电解铜、铝等原料囤起来。

在旁人都还没反应过来呢,全国就大力发展制造业啦,原材料价格那可是一路疯涨好几倍呢。华西村就靠着这股风一下子赚了一个亿,外面都传吴仁宝开个会就赚了一个亿。

虽说冒险了,但吴仁宝可不是激进的人,他会依据市场走向以及国家政策,再结合本村的实际状况去调整自己的决策。

他觉着“风险”呢,就有风就有险,得避开风头就能避开险。他这话还真让华西村躲过不少损失呢。

有阵子呀,部分地方流行起“毛纺热”,好多人就都一窝蜂开起毛纺厂啦,吴仁宝琢磨了一番觉着那处在风口浪尖上的产业没啥兜底的,就没去做。没多久呢,各地的毛纺厂全倒闭咯,就这么着,华西村给躲过去了这一劫。

1994 年华西村成立华西集团,主要搞钢铁、旅游、纺织这些,吴仁宝又抓住钢铁行业的好时候,让华西村稳稳立足到百亿级别啦。1999 年华西村在深圳交易所上市,成了第一个村子上市的呢。

就那样呗,在吴仁宝领着的情况下,华西村弄出了一个又一个了不起的事儿,从原先那个欠债的贫困村变成了个“家家住别墅,户户有车”的“咱中国第一村”。

【变化与不变】

华西村变化人人都瞧见啦,可华西村那“不变”的更让人感动哟。全村都住上小别墅啦,吴仁宝还住着他那上世纪 70 年代建的老房子呢,平时吃饭也就是粗茶淡饭,特别节俭。

他自己对物质那叫一个看得明白,他说过:“家里就算有好几吨黄金,可一天也就吃三顿饭呗。你住再大的房子,一个人也就睡那一张床。不管手里有多少钱,等以后人没了,啥都带不走,啥牵挂都没啦。”

就因为有那样的念头,他压根儿不看重物质享受,一心就想着带村民们变富裕,他不光领着华西村,还带动周边村子一块儿建厂致富呢。

而且他有时候会给那些专门来向他请教的,其他村子的村干部传授他的心得经验呢。

吴仁宝半辈子都投身华西村建设,他最大愿望就是让穷人过上好日子,这是他一辈子追求的。2013 年 3 月 18 号,他因肺癌去世,享年 85 岁。

对于吴仁宝呀,人们对他那评价可不一样,有人觉得他好,有人觉得他不好,毕竟他不是按常规来做事的人,他身上的争议也挺多。不过呢,确实没法否认,他还真就打造出了个没法复制的“新农村”。

这些年呀,华西村也在搞改革搞转型呢。前段时间老有传闻说它负债上百亿,没了吴仁宝的华西村到底咋走还真不好说。真心希望华西的后辈们能赶紧转变思路,机灵地跟上时代节奏,可别让吴仁宝半辈子的心血就这么没落喽。

(图片和故事的素材全都是来自互联网的)

举报/反馈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