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以租代购的消费模式逐步火爆起来,其低首付、无指标限制、金融分期灵活、到期可回购等销售方式吸引了不少的消费者。但以租代购的火热背后,各类融资租赁公司一哄而起,实力参差不齐,部分公司的租赁协议中存在霸王条款,消费者稍不注意就会掉进消费陷阱。因此,容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容县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提醒广大消费者:为避免落入部分租赁商打着“以租代购”购车方式的消费陷阱,需要注意几点:
一、清楚合同条款,明晰车辆所有权
在“以租代购”的模式下,消费者在用车阶段支付租金,实际只具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服务商办理分期付款,在租赁期结束后,才将车辆的所有权过户给消费者,因此服务商占据相对“强势”位置,在签约购车协议中要注意。尽管租赁期满后消费者有权退车,但在实际情况中,退车的难度比较大,有多种限制,退车率也非常低。
二、规避隐性风险,注明优先处置权
消费者需要在购车环节签订协议时,注意车辆的最终处置权属于谁,如果服务商在租赁期破产,而协议未说明,车辆处置权依旧属于服务商,法院有权拍卖其名下车辆,消费者车辆可能沦为被拍卖的公司资产。如果想要规避风险,消费者需要在合同中协定除标准流程之外特殊情况的车辆优先处置权,有权利在服务商经营出现问题后,由实际还款人,也是消费者优先购买该二手车。
三、合理看待宣传,“零首付”不便宜
注意“以租代购”需要支出的成本仍旧比较高,尽管服务商在宣传时标明“0首付”,或以很低的首付定金吸引消费者,但交付服务商的租金依然会高于消费者正常分期购车,消费者“以租代购”的支付成本会高于一次性购车支出。这是由于“以租代购”的基础是服务商出资买车,将车辆租赁给消费者使用,通过租金与开支的差值赚取利润,因此消费者要依据自己的经济情况,合理看待宣传,理性思考是否使用“以租代购”模式。
案例一:
某地,张先生通过“以租代购”模式购车也遇到提车难,退款难的困扰。张先生于2022年10月31日在某地的“花生好车”线下门店订购买了一款车。张先生表示,他是通过微信转账向销售员支付1万元预订金,除了销售员的口头承诺和一张收据,门店没有提供相应的订车合同;销售员承诺“十天左右就能提车”,然而他等了又等也没提到车。眼看就要过年了,张先生想退车,要求门店退款,又遭遇拖延,无奈之下,张先生拨打了12315进行了投诉。经12315工作人员调查发现,张先生在“花生好车”订车时,门店没有提供相应的订车合同,商家以正在向总公司申请提车为托辞进行拖延,因此,在张先生维权过程中,存在一定困难。到目前,车也没提到,钱也难以退回。
案例二:
2022年2月,一位大学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在网上找工作时被某地“花生好车”门店录用,被同事说服用她身份证帮忙代购一辆车,并承诺给予一定的回扣。最终车没看到,大学生名下竟然背了9万多的贷款。
对此,县消委会提醒广大消费者:
在消费过程中
首先应该确认商家的主体资格是否正规、合法;
第二确定合同内容,明晰合同条款,索要票据凭证;
第三如果帮助他人贷款,首先要清楚后果并保证贷款进入自己的账户,这是基本的一些常识,不要听信口头承诺,更不要贪占小便宜。
内容来源:容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容县的发展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发展的成果需要我们共同呵护。请您在接到广西民调中心调查电话(0771-12340)时,耐心接听,全面、客观、公正地回答每一个问题,为容县持续好转的治安环境点赞!您的肯定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我们一道共建平安、法治、和谐社会,共创美好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