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满万不可敌的女真人沦为“水军”,想不战五渣都难

前几天看到一个有趣的榜单,说是历史上跟中原王朝相爱相杀过的各大游牧民族中,最能熬的是匈奴——从战国中期的周慎靓王三年(公元前318年)首见于史册,到南北朝时的和平元年(公元460年)由匈奴别部所建的高昌北凉被柔然所灭,足足熬过了将近800年;融合度最高的当然是鲜卑人,当大势已去时人家一不北逃二不西迁,干脆在中原大地上当起了钉子户,结果把自己给融没了;最没进取心的要属突厥,连逢南北朝和隋末唐初两大可以占便宜的良机,可突厥人却几乎全程蹲在塞外吃瓜;还有最“专情”的非吐蕃莫属,与李唐王朝同兴同亡,堪称千年等一回的爱恨情仇;比如最能打的要是蒙古谦居第二,没人敢当第一;再比如除了木兰姐姐外跟谁都不熟的柔然、作恶最甚却因为年代久远总被人忽视掉的羯人、最头铁结局也最惨烈的党项人、在汉化与保持传统间最首鼠两端的契丹人、运气最好的满洲人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我看来,最让人一言难尽的的民族,则是女真人。

从北宋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建立金国,到南宋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蒙宋联兵灭金,女真人如同流星般一扫而过,在中原大地这块舞台上亮相的时间不过短短的119年,却彻底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话说要不是女真人蛮横的站出来插了一脚,就以宋人混吃等死、契丹人愈发堕落以及党项人穷困潦倒的德性,这种三国鼎立的局面哪怕再维持个一两百年也不奇怪。而契丹人虽然越来越战五渣,但对塞外草原的重视程度和控制手段却远非脑子里全是肌肉的女真人能比的。所以要是蒙古人头上没换过主子,那么他们还能否如期在斡难河源崛起、继而横扫欧亚大陆如卷席,说不定也是个未知数了。

都说蒙古人是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怪兽,可要是遇到同为极盛期的女真人又胜负如何呢?以后者7年灭辽、3年灭宋时所向之无往不利,以“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时兵锋之坚韧犀利,我还是宁愿押宝在后者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这种关公战秦琼式的战斗之所以没有发生,责任肯定赖不到蒙古人头上——毕竟铁木真在南宋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便立国称汗,此时距女真人建国还不足百年,正常情况下还是一个王朝“开国气象”犹在的时候。可这时候的女真人已经堕落到何种程度?连昔日的手下败将宋人,都成天吵吵着要北伐收复故土了。

事实上女真人早就堕落了,而且哪怕下坠的速度越来越快,脚下的黑渊仍然深不见底。

01

政和五年正月元旦完颜阿骨打在皇帝寨(今黑龙江哈尔滨)称帝后,马上就迎来了契丹人的疯狂反扑——正月二十九日,辽国步骑兵20余万人在达鲁古城(今吉林土城子)与金军展开首次决战,结果几近被全歼。当年十一月,辽天祚帝耶律延禧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拼凑出10多万兵,然后脸皮一厚就号称70万与女真人决战于护步达冈(今黑龙江五常),结果又是全军大溃。至此,女真人在立国不足一载的情况下,已经将契丹人最精锐的野战部队消灭了个七七八八,使得后者彻底失去了战略进攻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辽国已经窘迫到了何种程度?不得不征募辽东饥民组成“怨军”试图起死回生,然而仍是一败再败。到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辽国五都中的东京(今辽宁辽阳)和上京(今内蒙巴林左旗东)已经失陷,至此辽国已经在事实上亡国——毕竟上京是契丹人发源地,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在五都中地位最高嘛。此后金军又在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一口气攻陷了中京(今内蒙古宁城西)、西京(今山西大同)和南京(今北京西南),将辽国版图尽数笑纳——之所以青史所载辽国亡于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皆因辽国末帝耶律延禧擅逃,东躲西藏之下直到3年后才被女真人抓到。

而在灭辽时,金国的本族人口才将将达到10万户。除了镇守祖地、压制各族以及进行生产的守备兵力外,能够调动的机动兵力应该不会超过5万人。像决定辽金两国前途命运的护步达冈之战,完颜阿骨打手中的参战兵力才区区2万人而已,女真武士战斗力之强大由此可见一斑。

此后灭宋更是如同砍瓜切菜——要不是中原之地太过广大而女真兵力实在太少、还不怎么认路,又何须耗费了两年多的时间?

可能有人会质疑:这不是女真人有多能打,而是契丹人和宋人实在太渣,才使得女真人矬子里拔大个、显得特别能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果真如此?

宣和四年,按照宋金海上之盟的约定,宋徽宗赵佶遣童贯、种师道率15万大军北上,兵锋直指幽云故地。要知道此时的辽国已经被女真人揍得有进气没出气,野战精锐尽丧、五都失了四京、天祚帝耶律延禧都逃得不见了踪影。即便在此绝境下,负责南京守备的辽国二三流部队也在耶律大石的率领下在白沟之战中打得宋军落花流水,“士卒蹂践死者百馀里”(《续资治通鉴·卷九十四·宋纪第九十四》)。

那么就是宋人才是渣中之渣?其实也不能这么说。童贯麾下的这支大军在北伐之前刚刚剿灭了蔓延东南的方腊之乱,而在四年前更是对(西)夏战争中一举攻克横山,逼得夏崇宗李乾顺在亡国之危下不得不上表称臣谢罪——难道说西夏才是比渣中渣更渣的渣上渣?

宣和二年,因天祚帝耶律延禧被女真人撵成了狗、慌不择路逃进阴山,作为契丹女婿的李乾顺遣大将李良辅率3万精锐前往接应救援。话说西夏人口最多时也就300万左右,号称全民皆兵也不过能征发50万精壮,其中能凑得齐一身甲胄的所谓精锐撑死不超过七八万人,可见李乾顺此举也算是对老丈人尽心尽力了。

那么号称渣上渣的党项精锐对上女真精兵的结果又如何呢?

“乾顺闻辽主走保阴山,遣良辅将兵三万救之。次天德境,金都统娄室遣将突捻、补扌颠以骑二百为候,良辅击之殆尽,知金兵将大至,设伏以待。未几,金将阿土罕以数百骑来攻,伏发歼之,阿土罕弃马越山得脱。”(《西夏纪事·卷三十三》)

虽然是李良辅人多欺负人少,而且战后又骄纵轻敌被金国名将完颜娄室和完颜斡鲁设伏大败,但天德之战仍是女真人在鼎盛期难得的一场败仗,几乎破掉了女真不可敌的神话。可别小看李良辅打败的这几百女真骑兵——在宣和、靖康年间,就是这么点兵马也能将成千上万的辽国、北宋精兵像撵鸭子一样撵得溃不成军,而成千上万的辽军和宋军又不止一次的揍得党项人跪地叫爸爸,你说这种连环套又该怎么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西夏还能成为衡量女真与蒙古战斗力的“工具国”——蒙古为了征服西夏,从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到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间先后发动了5次伐夏之役、历时22年才灭掉了西夏。而从嘉定五年(公元1212年)起,名为安全却毫无安全意识的夏襄宗李安全不顾蒙古人如虎狼在侧,非得揪住早就堕落得不像样子的金国死磕,在13年间两国打了25仗,直打到“精锐皆尽,两国俱敝。自兵兴之后,败卒旁流,饥民四散”(《西夏纪事·卷四十二》),这才便宜了一直蹲在边上开心吃瓜的蒙古人,导致西夏国灭。

而蒙古灭金,也是从嘉定四年(公元1211年)一口气打到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整整用了24年。当然可以说蒙古人无论是灭夏还是灭金都有点三心二意,比如期间还没完没了的搞了好几次西征,但别忘了此时正值蒙古的极盛期,这个效率无论如何也谈不上有多高。

跟女真人7年灭辽、3年灭宋更是没法比。而且就算比烂的话,巅峰期的蒙古人遇到的女真人和党项人也不见得比彼时的契丹人和宋人强到哪里去。

还有南宋——从端平元年的端平入洛到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的崖山蹈海,蒙古灭宋足足用了46年。

话说蒙古攻宋时,南宋军队的战斗力固然比靖康时的北宋军队要强得多,宋理宗赵昀和宋度宗赵禥再荒唐也不及徽钦二帝之皮毛,孟珙、王坚、余玠等将领显然也比童贯、种师道、李纲更懂得如何打仗,就算贾似道也比蔡京靠谱一百倍……可蒙古人若是真像某些人说得那么强大,何至于花了46年才灭掉南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算从蒙古人认真起来算起,从咸淳四年(公元1268年)忽必烈发起襄阳之战到南宋彻底灭亡也用了11年多,比女真人灭北宋的效率差多了。

相比之下当女真人能打时,是真的能打、不掺杂任何水分的能打。

02

关于女真人的强大,人们听得最多一句话就是“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

其实我以为这句话有两层意思,其一是成规模的女真人真是让人头皮发麻的不好打,其二就是女真人想要聚成规模、想要“满万”则从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因为女真的人口实在是太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文说过,金灭辽时动员的兵力顶破天也就5万人左右,以至于在护步达冈决战时完颜阿骨打只能派出区区2万兵马。而就算他们灭辽灭得再势如破竹,但在屡屡以寡敌众的情况下也无法避免兵力的损失,所以在灭掉辽国之后,金国能够调动的机动部队数量恐怕远远达不到5万的水平。因此完颜阿骨打才力主对宋友好,坚持执行海上之盟中将燕云故地归还北宋的约定。

为此他儿子完颜宗望还曾抱怨过“太祖止我伐宋,言犹在耳”(《靖康稗史之四·南征录汇笺证》)。

可仅仅两三年后,金国就能发动东、西两路大军各10万人南下攻宋,这是咋回事,难道女真人学会了撒豆成兵?

这就不得不提到女真人的兵制,即猛安谋克制度:

“其部长曰孛堇,行兵则称曰猛安、谋克,从其多寡以为号,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谋克之副曰蒲里衍,士卒之副从曰阿里喜。部卒之数,初无定制。至太祖即位之二年,既以二千五百破耶律谢十,始命以三百户为谋克,谋克十为猛安。”(《金史·卷四十四·志第二十五》)

由此可见,猛安谋克制度具有以下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一,猛安谋克制度是女真社会的基本组织,也是一种非常原始的由渔猎活动需要发展而来的具有行政、生产与军事合一的行政组织。非战时猛安、谋克是部族长,战时携本部青壮编入军队并成为基层军官。这就导致了像完颜宗望、完颜娄室之类的女真统帅可以决定麾下几十万大军的生死,比如说想砍掉某个不听话的猛安或是谋克的脑袋轻而易举。但是他们却无法剥夺这个猛安或谋克的部属,更不能决定他的继承者人选——因为这玩意还是个爵位,还能够世袭,部族之外的人很难干涉。

其二,女真人在军队编制上与契丹、蒙古等游牧民族看起来大致相当,比如都是五人为伍、十人为什、五十人为队,其上即为相当于百人队和千人队的猛安谋克,再往上还有万户、都统、都元帅等更大的编制。但在实际作战中,女真人最具战斗力的核心部队仍是以猛安谋克为主的小股精锐为主,往往通过他们的亡命突击造成敌军一点破继而全线动摇的势态,从而获取战斗的主动权。

其三,虽然完颜阿骨打规定三百户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又通常以十猛安为一万户,但女真人猛安谋克的实际兵力从无定数,主要是本族人口太少导致,最后不得不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千人队和百人队。同时在基本编制上也千差万别:在金灭辽时,一个万户还能保证有7~10个猛安,但一个猛安却只辖5~7个谋克,根本无法满员。

这可咋整?其实好整——掺水呗。

早在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时,他麾下的军队就并非清一水的女真本族。像汉人王伯龙、高从佑,渤海人挞不野以及一些契丹、奚族降人就被授予世袭猛安,作为补充兵随同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就是说在金灭辽、女真人战斗力最强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水”了,这都是本族人口不足导致的无奈选择。

等到金灭辽后收获了大批契丹、奚族降人,金军水得就更厉害了。其中一个肉眼可见的标志就是装备重甲重箭的女真铁骑、也就是纯粹的本族猛安谋克在军队中的比例越来越低,而纯粹的步兵或杂骑越来越多,战斗力也随之下降——在第一次南下攻宋期间,由于西路军屡攻太原不克,兵围开封的东路军在事实上已经陷入了进退两难的窘境。要是徽钦二帝胆子能大一点、就是不肯割地赔款的话,女真人其实还是避免不了悻悻撤兵的下场。

等到完颜娄室打富平之战以及完颜宗弼搜山检海时,因为又收获了大批北宋降兵,使得金军本族猛安谋克在军中的比例已经下降到了一个十分危险的比例。这就使得女真人在上述两场战役中打得前所未有的艰难,甚至一度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但金军本族精锐的底气毕竟犹在,因此还是能在富平一举将成建制的西军主力彻底歼灭,哪怕是被某些人吹捧为大捷的黄天荡之战,结局也是“(宋)舟军歼焉,(韩)世忠仅能自免”(《金史·卷七十七·列传第十五》)。

因此除了达鲁古以及护步达冈等寥寥数战外,惯常以万户作为局部战场支撑的女真军队基本就没“满万”过。因此能在这种局面下横扫江淮以北所向无敌,女真人军队的编成、规模虽然越来越水,但战斗力是真没水过。

03

从崛起直至南宋初年,女真人基本都保持了简朴勇猛的本性。比如最能体现“军事民主集中制”的画灰议事——每逢战前上至都元帅下至猛安谋克都可以不分尊卑的围坐成一圈,一边饮酒吃肉一边在篝火灰烬中书画及畅谈自己的想法,人人皆可发言,主帅必须倾听。等到有了决议,则抹平灰烬,人人遵令而行,哪怕与自己的主张不符,也绝无二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战斗中,女真人的表现更是堪称历代蛮夷中的另类。

像匈奴、鲜卑、突厥、契丹、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向来有善战之名,但颇有言过其实之处。在与中原王朝作战时,他们极少敢于正面冲击以重步兵军阵和强弓硬弩为防御手段的汉人军队,而是充分利用骑兵机动性的优势以及汉军城池、乡土难弃的弊端,大范围的进行无后勤的劫掠、奔袭作战甚至是故意四散逃窜,以图将严重依赖后勤补给以及机动能力极差的汉人军队拖瘦、拖散乃至拖垮,再行致命一击。也就是说历史上的各大中原王朝要是有机会跟这些纯粹的游牧民族正面硬刚的话,哪怕是战力最渣的北宋军队也未必没有打赢的可能。但在真实的战场上他们基本捞不到这样的机会,而是往往陷入想打打不着、想追追不上,最后想撤又撤不成的窘境,一百仗能赢九十九,但一不留神就溃不成军,最终一发不可收拾。

这就是游牧民族最擅长的风筝战术,其中翘楚就是蒙古人——他们一路将风筝从亚洲放到了欧洲,号称“曼古歹”战术。至于“进如山桃皮丛,摆如海子样阵”、实际上弄不好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凿穿战术,不是以强凌弱或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蒙古人才舍不得用。

而女真人并非纯粹的游牧民族,而是渔猎农牧样样通(当然也样样松),所以在大部分战斗中他们的选择与匈奴、蒙古等族殊异,那就是正面硬刚。

而在具体战术上,他们也习惯性的采用渔猎时惯用的办法,即在正面虚张声势,同时以主力从两翼大规模穿插突击(典型如灭宋时的东西两路军)、包抄敌之侧后,最终造成对方全线动摇。

而且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女真人甚至敢于舍弃战马选择步战,这在历代中原王朝所遇到的外夷军队中,是绝无仅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不畏生死、贴上来就往死里干的打法无论是宋辽都没见过,更不知道怎么应对,所以才造成两国一触即溃、十余年间统统亡国的结局。

而女真人与其他民族另一个殊异之处,就是严格的军纪。

话说从匈奴到蒙古的历代游牧民族,向来是打顺风仗如水银泻地,遇到逆风仗就一溃千里,几乎没有意外。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对于游牧民族而言军纪就是个传说——大家都知道有这码事,但谁在乎?

其社会结构和生活习惯就决定了军纪这种东西对于游牧民族而言,就像良心之于汉人士大夫,有就见鬼了。

所以历代中原王朝也总结出了一个规律,那就是这帮蛮夷确实不好打,但不是不能打。尤其是在他们入侵劫掠到大量的财帛人口开始撤退时,就是其战意最低、战力最差、军纪最糟糕的时候,也是发动进攻的最好时机。像西汉文景时期的名将李广就是靠打这种“捡漏”仗才出头,唐初李世民跟颉利可汗签下渭水之盟后,也是立刻翻脸撵着人家的屁股打,结果占了好大的便宜。

宋军其实也想对女真人这么干来着。

靖康二年(公元1128年)完颜宗弼率大军攻入江南搜山检海,试图一战灭绝赵宋皇统。在金国大军一路南下过程中简直如同摧枯拉朽,郭伟、邵青、杜充等宋将的坚守如同螳臂当车,直至将宋高宗赵构撵到了海上避难,才让完颜宗弼无功而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值在江南抢到了无数金银财宝、女真人满载而归的时候,是不是又到了他们最虚弱之际、可以效仿汉唐故事趁机占一波便宜?于是韩世忠、岳飞等宋将又蜂拥而来,试图从金军身上剥下一层血肉。可结果如何呢?虽然金军越发的水了,但仍能占其中半数左右的本族猛安谋克却全无昔日匈奴、突厥人的臭毛病,不但一顿猛冲猛打杀开一条血路,还气得巾帼英雄梁红玉上书弹劾自己老公“失机纵敌,请朝廷加罪”。

为啥女真人这么能打?除了在白山黑水的严酷环境下培养出的能耐苦战、好勇斗狠的民族性格以及长期以来战无不胜的心理优势外,就在于其严格的军纪:

“伍长战死,四人皆斩,什长战死,伍长皆斩,伯长战死,什长皆斩。负斗战之尸以归者,则得其家赀之半。”(《三朝北盟会编·卷三》)

而原始的猛安谋克制度,也使得女真人并没有多少私心杂念。像在契丹人和宋人军队中常见的见死不救、坐视友军沦亡的现象在金军中几乎绝迹,相反倒是即便身陷绝境仍酣战不休、宁死不退的场景比比皆是。

如此坚韧善战的军队,此前只有汉唐才见。而汉唐之后,也只能在女真人身上才能找到当年的些许风采。

04

然而女真人气吞万里如虎的攻击态势只维持到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在取得了富平之战的全面胜利之后,直到百年后的亡国,女真人再也没打出过吞辽并宋式的大规模歼灭战。剩下的不是跟老对头宋人在江淮流域来回拉锯、或战或和,就是被新崛起的蒙古人揍得屁滚尿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距完颜阿骨打立国不过15年而已,女真人的堕落速度之快堪称史上独一。

为何会如此?首要的原因还是前边的老生常谈,那就是人口问题。

金世宗大定二年(公元1162年),金国人口达到极盛,为4470万。但在其统辖的3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本族人口在划拉了一大堆契丹人和奚人凑数的情况下也只有480万出头。至于猛安谋克,当时的统计数字分别是202个和1878个,这也是在水了一大堆纯粹由契丹、奚、渤海和汉人组成的猛安谋克的情况下才拼凑出来的数字。

话说以秦汉时汉人3千余万的人口基数,才相继涌现出白起、韩信这样的军事奇才,隋唐时坐拥6千万左右的人口基数,才有李世民、李靖、李世勣应运而生。而女真人虽然运气更好,在不断的抓“生女真”以及用渤海、契丹等族凑数的情况下,还能冒出像完颜阿骨打、完颜宗望、完颜娄室这样的杰出人物,简直堪称奇迹。

但奇迹只能现于一时。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完颜阿骨打驾崩后,女真人中再也找不出一个军政全能的人物(完颜宗翰,即粘罕比阿骨打差了不止一个层次);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完颜宗望病逝后,女真人中再也找不出一个合格的帅才,再要灭国亡邦如等闲只有在梦中才能实现;建炎四年完颜娄室死后,女真人中干脆再也找不出一个能打胜仗的将才了,此后最杰出的人物如完颜宗弼,也只能成为岳飞等人功成名就的陪衬和丑角。

人才凋零,就是女真这样人口稀缺民族必然的结果,也是他们无法避免的结局。

再一个无解的问题,就是女真人的文明程度实在是太低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明程度低,并不意味着文化或技术水平低。像金国宰相完颜希尹曾创女真文字,还一直沿用到明朝,这是只有语言而无文字的匈奴等族没法比的。至于军事技术更不用说,像一千多年前的匈奴引以为傲的狼牙箭,真就是从狼的嘴里抠下牙齿做的箭头,这哪能跟女真人驰名遐迩的铁制重箭相比?

但当人家匈奴跟秦汉打成一团时,起码进入了奴隶社会。而女真呢?哪怕他们吞辽灭宋之时,说其还处于原始部落晚期也不为过。

关于女真的起源,有人说能上溯到3000多年前的肃慎。对此我是持怀疑态度的——要是女真人花了好几千年的时间才发展到原始部落时期,那得有多么的迟钝和愚蠢?能跟他们相比的,恐怕只有鲎这种熬了好几亿年都不肯进化的活化石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个角度看,辽国和北宋又亡得有多丢人?

但女真人的文明程度低确是毋庸置疑的。低到了何种程度?直到唐朝贞观年间,中原的汉人们才知道在东北那旮旯还有这么一个类同野兽的野蛮族群:

“女真,东北别国也,盖渤海之别种,本姓拏。唐贞观中,靺羯来朝,中国始闻女真之名,契丹谓之女真。地多山林,俗勇悍善射,能为鹿鸣以呼群鹿而射之。食生肉,饮麋酒,醉或杀人,不能辨其父母,众为缚之,俟醒而解。兽多野狗、野牛驴之类。行则以牛驮物,遇雨,张生牛革以御之。所居以桦皮为屋……旧隶契丹,今归于高丽。人皆劲勇,弓矢精于契丹,故契丹至则败焉。”(《宋会要辑稿·卷一百二十二·蕃夷三》)

话说从传说中黄帝时期的荤粥到建州女真,数千年来从中原四面冒出来的那些外夷们甭管有多么野蛮和落后,也甭管跟中原王朝的关系是好是坏,但相互打交道却是免不了的。而在彼此交往的过程中,作为毋庸置疑的文明高地,中原王朝哪怕再怂再弱也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强势的文化输出。而这一过程从不因战争的胜负而出现过逆转或停滞,因此各种外夷们哪怕对此再排斥、再不屑、再千方百计的固守“蕃俗”,最终也只能以失败收场。

是为民族大融合是也,是谁都无法逃离的历史规律。所以哪怕匈奴、突厥、契丹什么的再善战、传统习俗再根深蒂固也没用,最终的命运都是被中原的汉人们给强行进化成“文明人”,然后养出一肚子的花花肠子,再在中原的暖风熏香中销魂蚀骨。

而且当年往南冲得越猛的,最终也软得最狠——鲜卑、蒙古、满洲人无一例外。

而女真人最初是个例外,最终却也没法例外。

白山黑水的酷寒固然培养了女真人坚韧耐苦战的性格,但也成了与汉文化圈的天然隔离——在他们崛起之前,大多数时候也就跟契丹人打过交道。而在后者南北院制的政治格局下,他们能够接触到的契丹人,也基本都是“生契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可以说,在女真人崛起之前,他们恐怕是历代外夷中跟汉人接触最少、汉化程度最低的。换个角度说,就是他们也是最“淳朴”、最没见过世面、花花肠子最少的。

这既保证了女真人初期无与伦比的战斗力,也让他们在进入到中原的花花世界后,受到的震动和改变也是最大的。

在入主中原以前,女真人甚至没有什么私产的概念,一心奉公、族无贵贱,连完颜阿骨打过的日子都未必赶得上辽国或北宋乡间的土财主。因此他们才能众志成城,一心一意打天下:

“(女真)地狭产薄,无事苦耕可给衣食,有事苦战可致俘获,劳其筋骨以能寒暑,征发调遣事同一家。是故将勇而志一,兵精而力齐,一旦奋起,变弱为强,以寡制众,用是道也。” (《金史·卷四十四·志第二十五》)

可是一旦打下了花花世界,他们的花花肠子却比任何人来得都快。那些曾经在战场上能以一敌十的猛安谋克们,也以十倍的速度迅速堕落了下去:

“山东、大名等路猛安谋克户之民,往往骄纵,不亲稼穑,不令家人农作,尽令汉人佃莳,取租而已。富家尽服纨绮,酒食游宴,贫者争慕效之,欲望家给人足,难矣!”(《金史·卷四十七·志第二十八》)

在这种情况下,女真人的猛安谋克制度遭到了彻底的破坏,战斗精神更是无从谈起。从金宣宗完颜珣开始,曾经骁勇无比的猛安谋克们已经到了“其中多不能弓矢”的地步,遇到战事只能签发汉人代替——问题是女真人的战争关汉人毛事?所以每逢签发便地方骚动、乡里嚎啕,被征发的“签军”不情不愿,士气极为低落,根本无心作战。这种兵连南宋都能打得落花流水,换成面对蒙古人一溃千里也就没什么稀奇的了。

这种已经彻底水了的军队,别说满万了,就是有了十万、百万的规模,也绝对谈不上什么“不可敌”了。

所以说金国虽然享国119年,但也就头十来年还像个样子,后面的一百年不过是像他们昔日的手下败将辽国和北宋一样,在混吃等死而已。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