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的受害人》大结局,大快人心!下场最惨的人就该是他

周讯、刘奕君《主演的电视剧《不完美的受害人》自开播以来,就以炸裂的演员阵容和敏感话题,再配上悬疑的叙事风格,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这部聚焦于职场性侵,家庭暴力等敏感题材的影视作品,话题热度始终居高不下。它可能不是目前最火的,但一定是争议最大的。

剧情以一场性侵案开始,在人性的边缘反复试探,不断反转,直到最后我才明白整部剧最惨的人居然是他。

在成功入狱后,有很多观众在为他鸣不平的同时,也有很多观众指责赵寻又当又立,指责晏明执法妄为,指责林阚临阵倒戈。

但我想说的是,导演,你是懂观众的,懂如何制造话题的。

赵寻在受到侵害前,职场坐上晋升天梯、奢侈品拿到手软,侵害中不拒绝、不反抗,侵害后在警局试图弯曲事实,反复无常举动根本让人同情不起来。

而成功究竟是施暴者亦或者是受害者的身份也随着赵寻的前后矛盾而左右摇摆。

按理说塑造一个完美的受害人才是一部影视作品的主流价值,那这部剧为什么要南辕北辙呢?

要明白这个原因,我们先要搞明白两个概念,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观点。很多人其实都搞不明白这两点。

打个比方,“今天超级冷”是不是事实?,这不是事实,这是观点。是你的感觉被表述出来了,“今天零下15度”这才是事实。事实是不容易争议的客观存在。

那么在这部剧中,那晚成功和赵寻发生了关系,这个就是事实。“成功有没有侵犯赵寻?”是你对这个事实的看法,有或者没有,这才是观点。

每个人的过往经验、认知水平、思维方式各不相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观点。在互联网上容易引发不同观点的事实往往就是热点,因为所有人都觉得自己能代表事实,这也是这部剧争议不断的原因。

为什么有的观众唾骂赵寻又当又立,而有的观众对他深表同情内?

屏幕里也一样,晏明、陈墨、林阚是同情派的,而大成公司员工都是唾弃派的。

是因为除了事实和观点,影响人们判断一件事,还有一个重要的依据叫立场。

立场就是被利益和所处位置影响的观点。陈墨同情赵寻是因为爱,晏明和林阚同情赵寻,一个是因为经验,一个是因为经历。

而大成公司那帮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同事,一边在义正言严词的唾弃,一边在暗自羡慕,巴不得自己就是赵寻。

而屏幕外的观众又何尝不是如此?对于赵寻和成功,有多少人在谩骂?多少人在羡慕?

这就是这部剧的话题吸引人的地方,你去看某条和某音,点赞评论转发的内容一定是充满争议的。只有这样的作品 才会有流量,影视剧如是、自媒体亦如是。

但是一部影视作品能够过审和观众见面,过程可以争议,结局必须正义。所以成功必须成为那个最惨的人。

为什么是成功呢?因为一切都是他的错。

普通人判断对错通常只从法律和道德层面来下定义,而刘润老师在《底层逻辑》里面告诉我们判断对错要从三个维度出发。

第一个维度是法学家层面

成功有侵犯赵寻的动机,也有相应行为,作为有妇之夫潜规则女下属,无论从道德还是法律层面,他都有错。

第二个维度是经济学家层面。

通常在上位者和下位者之间,因权力不对等或地位不对等的情况下,一旦发生侵害,受害人通常对“糖衣炮弹”后的危险并非全然无知,但贪婪和怯弱正是他们泥足深陷的重要一环,是人性弱点的客观存在。

就像剧中的赵寻一样,她难道不知道“生命里所有的馈赠都是暗中标好价格来的吗?所以用扼制上位者的恶来保护下位者的弱,是全社会最节省资源的做法。所以也是成功的错。

第三个维度是商人的维度。

谁的损失最大,就是谁的错。观众站在上帝视角来看,整件事,无论是从财富、地位、名声来看,都是成功损失最大,所以还是他的错。

三错合一,所以全剧最惨的必须是成功!

他一个堂堂的上市公司总裁,因为潜规则了一个女下属,被锒铛入狱,还在狱中被狱友霸凌。

更可怕的是,他身边居然没有一个好人,没有一个向着他的人。

刚一入狱,结发妻子便开始策划纂夺董事长的权力,会里也无一人出声为他辩护,全票通过罢免决议,让辛路兵不血刃的接过权力的手杖。就连亲生子也因此和他疏远了父子关系。

不仅妻子儿子趁火打劫,身边的亲信也忙不迭地落井下石。

刚辞职的保镖转身将他举报,重金雇佣的律师,回过头来把枪口对准了他,整个基层员工都在暗戳戳的嘲讽他的风流丑事,唯一还不确定的就是知三当三的副总裁李怡还会搞出什么幺蛾子来呢。这些都让他彻底舔尝了众叛亲离的苦果。

所以整部剧最惨的就是成功,也应该是他,根本就不值得观众同情,他的悲惨是咎由自取,他的结局是罪有应得,德不匹位,必有余殃,古人诚不欺我。

举报/反馈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