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 元月薪遇冷:就业市场的 “错位困局”

一边是 1000 多万毕业生投简历石沉大海,一边是企业喊着 “6000 元招不到人”。这种看似矛盾的景象,藏着就业市场的深层错位。

“不是怕吃苦,是怕苦得不值。” 一位 985 材料专业毕业生的话戳中要害。她拒绝了月薪 6000 元的仓库管理岗 —— 登记库存、搬运材料,“苦读四年不是为了做重复劳动,学不到东西,就是浪费生命”。年轻人不怕累,怕的是学历被辜负,看不到成长空间。

企业的 “算计” 更让求职者却步。外资企业招行政助理,要求写方案、做海报、剪视频还得开车,6000 元要顶三个人用;有的企业标着 “硕士优先”,实际干的是中专生培训一周就能上手的活。“高配低用” 成了常态,难怪毕业生吐槽:“这不是招人才,是把学历当白菜。”

短期用工的套路也加剧了信任危机。互联网公司招实习生做完项目就清退,工厂用劳务派遣签短期合同,转正无望。年轻人看透了:“这哪是找工作,分明是打零工。”

更关键的是,选择多了。6000 元在企业可能意味着每天 12 小时、单休,而外卖员、网约车司机同样能赚这些,还能自己说了算。“自由比被压榨强”,成了不少人的选择。

说到底,这不是简单的 “眼高手低” 或 “用工苛刻”。毕业生要的是价值匹配,企业缺的是诚意 —— 给合理的成长空间,别把 “吃苦” 当压榨借口,少点 “一岗多责” 的算计。唯有双向奔赴,6000 元月薪才能不再 “遇冷”。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举报/反馈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