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事件为真实事件稍加改编,但并非新闻。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事件真实画像,仅用于叙事呈现。声明:作者专属原创文章,无授权转载搬运行为一律追究到底!
作为明朝的第二位君主,洪武大帝亲自指定的接班人,朱允炆却没能落得善终。上位仅四年,他就被亲叔朱棣推下了皇位。
朱棣即将打进皇宫时,他放了一把大火,烧了雄伟的宫殿,但他的下落却成了个谜。有人说他命丧大火中,也有人说他出家为僧,还有人说他流亡到了海外。

朱棣在正史中给出的结论是:宫中大火,建文自焚。但近些年来,种种证据被人们做了总结——朱棣骗了世人600年。那么,朱允炆究竟去了哪里呢?
朱元璋定都南京,建国大明,从大明开创的第一天,朱标就是太子。朱元璋对这个大儿子寄予厚望,他悉心培养。
晚年时,为了替朱标扫清骄兵悍将,他大肆屠戮功臣,血流成河,但让他没想到的是,一向体格健壮的朱标于洪武25年突然患病去世。

明史上记载的是风寒,但据明代野史记载,朱标向来仁厚,朱元璋命一酷吏和他共同审讯犯了罪的功臣。酷吏给功臣判死刑,他去求情。
朱元璋觉得儿子不理解自己的作为,便发了通脾气。那时朝野上下都很惧怕朱元璋,大臣们上朝时都得提前给家人交代好遗言,生怕被朱元璋处死。
虽然朱标很有才干,但这与他怕父亲并不起冲突。他被吓得跳河,这才一病不起。就这样,皇位没有经过朱标就落到了朱允炆手中。
因为朱元璋对长子非常疼惜,即便朱标死后,他也决定将皇位留给孙子,不会考虑其他儿子。经过爷爷六年的悉心培养,朱允炆已经堪当大任。

上位后,朱允炆广寻天下贤才,并推行了有利生民的措施。他当皇太孙的时候就想对那些手握重兵的藩王叔叔们下手了,但碍于爷爷,所以他不敢说出削藩的想法。
掌权后,朱允炆对藩王们磨刀霍霍,因为诸朝代的藩王之乱已经让他隐隐感到不安,藩王中势力最大的是燕王,朱允炆对这个势力颇大的四叔很是忌惮。
他的宠臣黄子澄认为,削藩应该先从势力小的开始,于是,朱允炆连续将几位叔叔废为庶人,并将他们逼死。
这种做法是很不人道的,当时有大臣上奏,大意是可以剥夺他们的兵权,让他们做个清闲王爷。但朱允炆认为,这样做会更激发他们的不满,还不如把事情做绝。

削藩的莽撞是他被推下皇位的祸根,1399年,已经做好一切准备的燕王朱棣打着清君侧的名义起兵。
朱元璋晚年时将那些会打仗的悍将们杀了个遍,虽说这些人后来不能对新皇造成威胁,但也使朝廷中没有能打之将。
朱棣的部队虽比侄子要少,但他手下猛将如云,且全是久经沙场的精锐,明军节节败退。到了1402年,当了四年皇帝的朱允炆意识到大势已去,因为朱棣的水师已经到达了长江北岸,离南京只有数里之遥。
朱允文发出罪己诏,派人与朱棣谈判,他想划江而治,但朱棣离皇位近在咫尺,岂会放弃。他断然拒绝,并狠狠嘲笑了朱允文一番。

大意是,你识人不明,做皇帝只会给天下人带来祸患,让你在宝座上,我对不起太祖啊!这年6月13日,大军打到了金川门下。
明明已经在京城了,但朱棣却非常发愁,他不知道该怎么安排这位皇帝侄子。突然,人们看到皇宫方向起了熊熊大火,浓烟遮天蔽日。
朱棣高兴极了,认为侄子体面的死在了火中,但之后发生的事情却让他心生疑虑…
剩余60%未读
暂时无法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