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记者马行健北京报道】北京时间8月29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在梅地亚新闻中心举办第一场记者见面会,五位民主党派中央负责同志出席记者会,介绍对抗日战争的认识等方面情况。其中,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卢国懿在问答记者提问时,一句“华侨的爱国之心,越出国越爱国,他们真是这样做的”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8月29日下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在北京举办第一场记者见面会,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陈星莺、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王路、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卢国懿、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丛斌、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江利平介绍对抗日战争的认识等方面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图为记者见面会现场。(图片来源:欧洲时报记者马行健 摄)
卢国懿当时正在回答记者提出的“致公党作为具有‘侨’‘海’特色的政党,与海外华侨华人联系密切,请问当时致公党在联系海外、为国纾难中有哪些历史细节?发挥了怎样的作用?”的问题。在回答中,卢国懿介绍了致公党积极参与抗战的三种主要形式,即舆论宣传、直接参与武装斗争和捐款捐物。
在举例介绍直接参与武装斗争这一形式时,卢国懿专门介绍了南侨机工的故事。他表示在1939年抗日战争最关键的时刻,3000多名来自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的南洋华侨青年回到祖国参加抗战,通过运输保证国际援助物资从滇缅公路进入内地。
根据卢国懿的介绍,3000多名南洋华侨青年在几年时间内,三分之一倒在血泊当中,伤亡率甚至高于直接参与一线的伤亡率。
“真的是不容易。并且这帮青年基本都是殷实家庭的孩子。那个时候就会开车、会修车真的是不容易。所以说我讲这些,说明我们华侨这种爱国之心,我们经常说一句话,越出国越爱国,他们真是这样做的。”卢国懿动情地说。
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卢国懿出席见面会。(图片来源:中新社)
在记者会上,卢国懿还介绍了抗战中中国致公党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心路历程,华侨通过舆论宣传和捐款捐物方式积极参与抗战的细节信息,以及致公党通过举办主题教育活动,捍卫一个中国原则,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和发挥侨海优势,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赓续伟大抗战精神的情况。
中国致公党是中国民主党派之一,由华侨社团美洲致公堂发起,于1925年10月在美国旧金山成立。中国致公党由归侨、侨眷和与海外有联系的代表性人士、专家学者组成。2025年中国致公党将迎来成立100周年。
(编辑:冀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