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1日讯)近年来有越来越多人对“寻根”感兴趣,受访华社会馆表示前来询问者有年轻化趋势,其中海南会馆更大力助推动家庭建构现代版的“小家谱”。
《新明日报》报道,丹戎巴葛集选区议员符策翔上个月在脸书分享他随领导华社联络组的国家发展部长徐芳达,以及另两名海南籍议员李宏壮和许德财,一起走访海南会馆。他也提到现今不少年轻人对自己祖先的背景来历感兴趣,相信宗乡会馆可以在他们寻根的道途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ADVERTISEMENT
媒体于是向会馆了解是否有更多年轻人有兴趣寻根。
海南会馆会长潘家海说,近两三年来发现有越来越多年轻一辈对自己祖籍感兴趣,有者是为了欲回乡处理祖宅或是祖坟却不知在何处;有者则是家有新生儿,欲按族谱取名却不知怎么查族谱。
“后者的询问,很多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父母。碰到这种询问,我们都会先根据他们提供的姓氏等,帮忙联系属下的姓氏会馆查询。如果是要找祖宅或是祖坟,则会需要更多资料,如祖辈大概是什么时候南来从事什么行业等,再看看姓氏会馆等有什么资料。”
潮州八邑会馆会长吴木兴也说,会馆这些年也确实收到不少这样的要求,同样也会根据对方提供的资料,联系属下相关会馆以及潮州当地乡会协助查询族谱资料等。
琼州天后宫主席王振胡说,华人想要了解自己祖先,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家谱入手。海南社团因此积极与族谱团体新加坡根缘文化学会合作,推动建构属于新加坡式的现代版“小家谱”,琼州天后宫则提供主办这类工作坊的场地。
“我们会鼓励他们通过数码方式来写现代家谱,可以从自己那代,其父母和子女先开始,那就有三代人了。然后可能问问叔叔或伯伯,父母那层就更完整了。以此做起,把大家的中英文名字、职业等写出来,例如是否有亲人移民海外等,然后再加上各自的照片慢慢建立起来。”
也是福建会馆会长的宗乡总会会长蔡其生表示,曾任金门会馆主席的他也常常协助查询先辈资料等。他对推广编写现代式小家谱表示支持。
“真正编写族谱可是很大的工程,但也总得有人起个头,从两三代开始,再慢慢编织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