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健荣

黄健荣

浏览次数:

 

 

 

黄健荣,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博士,公共管理硕士,历史学学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政府决策能力与决策分析、公权力监督制约与政府问责、治道变革与公共政策分析、国家治理与政治文明等。

 

电子邮件:jrh3@nju.edu.cn ncl_1688@163.com

 

一. 名家论坛

2014年10月16日下午,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黄健荣教授做客中国政法大学名家论坛,为法大学子奉献了一场题为《改善国家治理必须遏止公共政策负排斥》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由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处主办,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承办,来自中国政法大学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社会学、法学等专业的百余名同学聆听了讲座。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刘俊生教授担任主持及点评嘉宾。

公共政策排斥性是黄健荣教授提出的一个新的学术概念,基于该概念所建构的公共政策排斥论是一个新的学术论域。

黄健荣教授做客中国政法大学名家论坛

黄健荣教授认为,没有区分就没有政策。制定和执行一项政策,即是旨在实现一种必要的界分与排斥,包括:或是将某些社会成员或群体确定为该项政策之受益者而将其他人置于此范围之外;或是将某些社会成员或群体确定为政策受制者;或是区分该项政策之受益或受制者受政策影响的不同程度;或是否定、排斥、遏止某些社会成员或群体的价值取向或行为。换言之,排斥性是公共政策的重要本质属性之一。通过公共政策排斥论的建构,可以开启政策认知的新界面,有助于深化对政策性质、政策功能与政策运行效度的认识,深化对政策运行驱动力、政策相关主体利益关系及政策博弈关系的认知,促进政策正排斥,遏止政策负排斥,从而促进社会公正与经济社会良性发展,增进社会福祉。

 

黄健荣教授认为,公共政策排斥性有正负排斥之分。其定义是:如果一项政策的排斥性有利于促进、实现和维护社会公正,有利于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及资源配置效率的持续实现,即为公共政策正向排斥(正排斥);反之,则为公共政策的负向排斥(负排斥)。他从政策排斥性产生的原因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公共政策正向与负向排斥的作用机制与影响,并着重阐述了公共政策负排斥的性质及其危害性,结合具体事例,提出研究公共政策负排斥的重要意义。他认为,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在社会生产力愈是落后,人身依附关系愈是紧固的时代,政策负排斥的强度愈突出。反之,在社会生产力愈是发展,政治文明愈是进步,社会成员的自由和权利愈是在较高的程度上得到实现的时代,政策负排斥就愈是弱化。概而言之,公共政策负排斥程度愈高,社会愈是背离公平正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公众对维护自身权益的认识比过去任何时代都更为明晰,对追求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愿望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因此,公众对各种政策的负排斥现象及其危害,对产生政策负排斥的根源,有更敏锐的感受和更深刻的认知,从而激发更自觉更强劲的对公共政策负排斥的抵制和抗争。关注公共政策负排斥问题,有利于使政策研究更多地聚焦于遏止政策负排斥和改善遭受政策负排斥者之境况,有助于破除差等权利观,匡扶正义,铲除滋生社会不公正的土壤,有助于整合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社会公正和经济社会良性发展。

黄健荣教授结合当下中国实际,重点分析了当下公共政策负排斥的表现、成因与危害,并从破除差等权利观、维护人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与市场力量发展、改善政府决策能力、改善政策协商平台和建立健全政策救济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治理公共政策负排斥之路径。

讲座最后,黄健荣教授与现场师生进行了积极的互动。 [1]  

 

[1] 南京大学黄健荣教授做客我校名家论坛 .法大新闻网

 

二. 主要讲授课程:

博士生课程——《政治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公共管理模式的嬗变与重构》《现代决策理论与决策分析》

研究生课程——《公共管理研究》《决策理论与决策分析》

本科生课程——《公共管理导论》《新公共管理》(双语授课)

留学生课程——《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英语授课)

 

三.个人履历

教育经历

1993-1998,英国纽卡斯尔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

1990-1991,英国利物浦大学,获公共管理硕士学位

1989年2月-7月,武汉大学教育部高校教师出国英语培训中心学习

1984年9月-1986年7月,北京大学历史系进修,修完西欧中世纪史硕士课程

1978-1982,广西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学士学位

 

所获奖学金

1990年获英国外交部FCO奖学金

1993年获英国政府ORS奖学金

 

工作经历

2000-2016,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3-2016,南京市首届城市治理委员会委员

2008-2015,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

1982-1993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助教、讲师、副教授

 

 

四.学术成果

 

1、英文著作

(1)The Applicability of Policy-Making Theory in Post-Mao China,  Ashgate Publishing Limited, Aldershot UKBrookfield USA , Singapore, Sydney Australia 1999.7. (本书出版后被欧美等地包括美国国会图书馆、英国国家图书馆,以及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和多伦多大学等在内的近百所大学或政府机构的图书馆收藏。)

 

(2)The Dynamics of China’s RejuvenationPalgrave 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Hampshire UK, New York USA ,2004.7. (本书出版后被美、日、英、俄、荷兰、奥地利、丹麦、南非、香港和台湾等国家或地区的大学,包括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台湾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图书馆收藏。)

 

2.中文著作与译著

(1) 《公共管理新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5月

(2) 《公共管理典型案例分析》,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7年5月

(3) 《公共管理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12月

(4) 《公共管理导论》,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

(5) 《公共管理与政府决策研究》,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10月  

(6) 《执行公共政策:理论与实践中的治理》,[英]迈克·希尔,[荷]彼特·休普著,黄健荣 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9月

 

3.主持科研项目: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科学发展观与政府决策能力研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深化我国行政问责制度改革研究》、南京大学“985工程”二期重点建设项目研究生核心课程《公共管理研究》等科研项目。

 

4.学术论文:

“以史为鉴探究有利于思想学术产生传播之主导机制”,《公共管理与政府决策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10月

强化政府决策监督与问责的三个维度”《群众》,2017(06)

坚持正确的决策价值导向”《群众》,2017(24)

“从国家治理视界认知社会治理”,《贵州省党校学报》,2016(5)

“公共政策排斥论:政策认知的新探索”,黄健荣 钟裕民,《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5,(04)

“探求破解城市管理困局之对策”,《人民论坛》,2015,(17)

“公共政策排斥论:政策认知的一个新界面,”《光明日报》,2014-11-05,理论周刊·学术版

“政府决策能力是政府能力的核心”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08-01,公共管理版

《论中国公共政策之差等正义——基于批判封建主义残余之视界》,载北京大学历史系世界古代史教研室主编:《多元视角下的封建主义》(论文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11月,第513-525页。

“科学发展观与政府决策能力研究”,载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选介汇编》第九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8月,第220-224页。

“当下中国公共政策差等正义批判”,《社会科学》,2013年第3期

“中国若干重要领域政府决策能力论析”,《南京社会科学》,2013年第1期

“Finding breaking through points for strengthening governmental accountability in Current China”,( American Society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s 71st Annual Conference2010 美国第71届公共管理学术年会学术论文),罗宏杰 主编《王宽诚教育基金会学术讲座汇编》,第34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7月出版

“国外协商民主研究30年:协商民主何以须为何以可为”,李强彬 黄健荣,《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2012年第3期

公共危机治理政府决策能力的反思与前瞻”,黄健荣 胡建刚,《南京社会科学》, 2012年第2期

“政府决策能力论析: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决策之视界”,黄健荣 徐西光,《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

“中国政府决策能力评价及其优化研究: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例”,黄健荣 钟裕民,《社会科学》,2011年第11期。

“论权力的内涵:形式与量度”,杨占营,黄健荣,《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论现代政府合法性递减:成因、影响与对策”,《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中华精神与中华民族的复兴”,载刘德海主编,《价值》第4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9月第1版

“政府决策注意力资源论析”,《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论现代政府合法性递减:成因、影响与对策”,《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9月16日在线优先出版,http://211.103.157.86:81/Jweb_zjuskb/CN/article/showOldVolumn.do

“论当下中国公共治理中的网络话语表达”,李玲,黄健荣,《探索》,2010年第4期,第71-76页

“论当代地方政策移植:内涵、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向玉琼,黄健荣,《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 第2期

“论现代社会之根本性和谐”,《社会科学》,2009年第11期

“论我国地方政府问责制之建构:问题与对策”,黄健荣,王勇,《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

“论政策移植与政策创新”,黄健荣,向玉琼,《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公共政策执行应当承受之重”,《四川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政策执行之意蕴:公共治理的视界”,《读书》2008年第9期

“当代中国政策议程创建模式嬗变研究”,刘伟,黄健荣,《公共管理学报》,2008年第3期

“知识公务人:政府官员角色跃迁的新愿景”,黄健荣,叶芬梅,《公共管理学报》2006年第4期

“对柳州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再审视”,《当代广西》,2006年第19期

“论公共管理的本质特征、时代性及其它”,《公共管理学报》,2005年第3期

“论中国治道变革与建设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型政府”,《公共管理高层论坛》,2005年第二辑

中华民族复兴的曙光照耀21世纪”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0年4月8日第8版

决策理论中的理性主义与渐进主义及其应用性”《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政策、决策及其研究”  《理论探讨》2001年第1期

浦东新区建立过程中的政策制定研究”,黄健荣 著 胡元梓 编译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1年第6期

浦东新区建立过程中的政策制定研究”黄健荣 著 胡元梓 编译, 俞可平,田赛男等主编:《海外学者论浦东开发开放》,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

“新公共管理批判及公共管理的价值根源”,黄健荣 杨占营,《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第2期

“论公共管理与宪政”,黄健荣 余敏江,《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不完全公共契约与民主国家政府的责任制困境”,杨占营 黄健荣,《中国软科学》2006年第1期

“建构问责制政府:我国政府创新必由之路”,黄健荣等, 《社会科学》,(上海), 2004, 9

“建构我国的问责制政府:理论基石及路径选择”,黄健荣等,《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4,5

 “论问责新政:多维理论之考察”,黄健荣等,《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11

“依据法治理念加快建构政府问责制——与南京大学教授黄健荣谈政府问责与人大监督”,人民日报记者专访,《人民日报》,2004年7月7日第16版

“中华精神与中华民族的复兴”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0 年12月9日第8版

“反腐成本考量公共管理制度平台”,《文汇报》文汇时评(中国新闻名专栏),2003年9月9日,第5版; 红旗出版社 《新世纪党政干部理论学习文集》2004年。

中国治道变革的动力和方向论纲”,“转型中的中国政治与政治学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汇编(2),2002年7月, 120-130页。

“精神行贿辨析”,《读书》,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第 6 期

“中古西欧城市与王权的盟友关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

“略论自由大宪章确立‘王在法下’的原则及其意义”,《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4期

“论黄宗羲的民主主义思想”,《广西师范学院学报》,1982年第2期

 

5.其它

走近公共管理”,《南京日报》理论版2003年6月25日, C 3版

新公共管理的兴起”,《南京日报》理论版2003年7月9日,C3 版

“纽约世贸中心重建方案的选择-- 谈新公共管理的公共选择理论”,《南京日报》 理论版2003年8月6日,C3 版

“对柳州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再审视”,《柳州日报》2006年6月17日,第3版《论苑》专栏

“政府职能与绩效管理”,《柳州日报》2006年3月16日第6版

“中华精神与中华民族的复兴”,《人民日报》人民网, 2000年12月11日

“再论中华精神与中华民族的复兴”, 红旗出版社 《新世纪党政干部理论学习文集》,2004 (原载《人民日报》人民网 2002年2月28日)

“什么是文化?”,秦淮亦柳斋微信公众号,2022年1月

“应当如何评价知识青年上山些下乡运动?”  秦淮亦柳斋微信公众号,2018年6月

 

五.学术奖励

 

2002年2月,英文专著The Applicability of Policy-Making Theory in Post-Mao China (《决策理论在中国改革时期的适用性研究》)获南京大学第三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2006年2月,英文专著The Dynamics of China’s Rejuvenation(《中国复兴的动力》)获得南京大学第五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006年12月,学术专著《公共管理新论》获江苏省高校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008年10月,学术论文《建构问责制政府:我国政府创新的必由之路》获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四届行政管理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4年7月。论文《反腐成本考量公共管理制度平台》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优秀论文奖。

 

 

六. 指导学生获得博士、硕士学位与完成博士后研究:(共158人)

 

1.博士学位获得者(32人)

03级  余敏江 褚添有 刘仁春 杨和焰 杨占营

04级  王学军 梁  莹 周晓丽 叶芬梅

05级  王  勇 曾令发 王子明

06级  刘  伟 向玉琼

07级  李强彬 张 华 王 丽 廖业扬

08级  陈宝胜 胡建刚 刘 超

09级  钱  洁 钟裕民 谢来位 韦正富

10级  谢治菊 蒋励佳 姚  莉

11级  鲍林强 李  玲 廖尹航

12级  王君君

 

2. 博士后出站(3人)

赵银生 朱德宏 宋学文

 

3. 硕士学位获得者(45人)

01级 梁宝华 胡栋梁

02级 周  鑫 钱  洁 吴小建 刘  灵 顾  亮 刘善堂 凌学武

03级 刘  伟 钟裕民 申  滢 施富兰 蔡  平

04级 张鸣明 李强彬 杨连强 李良平 刘  峰 吴文艳

05级 陈宝胜 李  振 郑成功

06级 孙军军 赵玉峰 苏建红  李月静

07级 徐怡婷 朱  波  

08级 朱琬宁 张来安

09级 杨树林 陶  帅 梁  永 王君君 李延伟

10级 李  玲 顾  超 王绍山 赵永闽

11级 马  杰 孙秋芬 张军浩

12级 陈艳萍 宰  俊

13级 谌文婷 邓春水

 

4.在职申请硕士(8人)

肖其明 高  玲 卢庆强 黄晓洁 徐  进 孟定定 季  刚  徐晓雪

 

5. 专业硕士学位(MPA)获得者(70人)

首届 2004年 曹 欣 顾 君 华晓琦 王冰梅 王惠晶 谢 芳 宣红慧 张 杰     郑知邦 周孝荣 朱鲁峰 蔡清华

 

第二届 2005年 黄 亚 施劲华 钮立文 朱志祥 蒋 波 蔡 清 候建军 刁文凯  王守军 杜仁彬 李 哲 徐国新

 

第三届 2006年 陈幸忠 潘 洪 王朝晖 王 恒 王晓川 王晓江 严华江

 

第四届 2007年 卞惠忠 蔡 剑 蔡 隽 郭晓岚 徐 清 周 泉

 

第五届 2008年 聂 晶 邵丽华 沈 鹏 孙 义 王一亮 魏传龙 杨 阳

 

第六届 2009年 鲍林强 唐 俊 杨 玲 黄孝恕

 

第七届 2010年 吴兵成 李  洁 李晓莉 骆  娜 吴 俊 杨晓军 范飞龙

 

第八届 2011年 王长鹏 张京宁 蒋凯渊 田 野

 

第九届 2012年 董建忠 梁威威 彭 鹏

 

第十届 2013年 秦 江 沈新宇

 

第十一届 2012年 孙 晨 汤 晶

 

第十二届 2013年 陈 进 仇王炜 袁天燚 赵新宇

 

 

 

七.学术报告与学术交流

 

(1)学术报告

 

2021

127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怎样写好学术论文与学位论文》

2019

626 新疆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乌鲁木齐):《国家治理再审视:主体与客体辨析》

2016

516  江苏社会史学学会年会(扬州):《关于社会治理若干问题的认知》

2015

1026 国家税务总局干部学院(扬州):《公共管理与政府行为研究》

718 南京大学商学院EDP中心:《地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政务服务平台建设》

2014

101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当下中国公共政策差等正义批判》

1016 中国政法大学:《改善国家治理必须遏止公共政策负排斥》

2013

1022 江苏省检验检疫局(扬州):《优化政府服务能力与增强政府合法性》

61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商务部)外国政府官员培训班:Understanding Public Management

2012

516 江苏省计生系统领导干部公共管理核心课程高级研修班:《深化改革促进社会根本性和谐》

915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方政府气象部门官员:《公共管理与政府行为重塑》

917日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学院:《现代政府合法性递减及其治理》

102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学院:《政府行为及其限度:重塑政府行为之路径与对策》

1212 广东教育学会:《决策注意力资源优化配置:改善决策一个重要路径》

2011

39日:南京市投资促进委公务员创新能力讲座:《优化公务员创新能力:理念、内涵与路径》

621 中共南京市浦口区委党校:《社会管理创新研究:理念、路径与机制》

110 安徽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模式之嬗变与重构》

6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之使命:对历史与现实的追问》

12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安徽干部培训班:《公共管理中的政府行为》

616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外国官员培训班: Understand Public Management

2010

51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阅江论坛:《政府、市场与社会:三种力量与机制的交 集与互动》

526 中共南京市浦口区委党校:《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

67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论现代政府合法性递减:成因、影响与对策》

612 昆明市委市政府处级以上公务员报告会:《现代政府合法性递减论析:成因、影响与对策》

1215 南京人口管理学院:《公共管理视野中的社会根本性和谐》

 

2009

59 中共南京市建邺区委组织部:《政府行为与社会和谐:公共管理的视界》

69 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西藏新疆干部培训班:《当代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2008

49 陆军指挥学院(南京):《公共管理导论:公共管理的本质及其特征》

617 柳州市工商联:《政府、市场与社会在公共管理中的互动与合作》

625 江苏省总工会:《政府、市场与社会:三种力量与机制的交集、互动与共进》

1011 江阴市赴美培训干部强化班:《Understanding Public Management

1029 南京市国税局:《公共管理导论:理念、理论体系与方法》

2007

424 江苏省检验检疫局:《政府绩效管理:改善和优化政府管理的有效工具》

75 南京大学暑期讲座:《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建构公共服务型政府》

2006

515 江苏省检验检疫局:《关于建构公共服务型政府与政府绩效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713 南京大学外语部 美国纽约高校代表团: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with the scientific approach for development

826 江苏省交通局:《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建构公共服务型政府》

122 南京大学人文与科学论坛演讲:《中国复兴的动力:追问历史,审视当代,展望未来》

 

2005

825 南京大学暑期讲座:《理解公共政策及其过程:公共管理的视界》

2004

426 南京大学浦口校区学术演讲:《近距离看英国—对英国社会的若干思考》

617 南京大学浦口校区学术讲座:《建构问责制政府:我国政府创新的必由之路》

820 南京大学暑期讲座:《反腐成本考量公共管理制度平台》

915 江苏省编制办:《新公共管理运动与西方行政管理改革评析》

1221 南京大学开放式博导主题论坛:《政府诚信是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基石

2003

1022 南京大学浦口校区学术报告:《反腐成本考量公共管理制度平台》

2002

96 海军指挥学院(南京):《中共16大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发展》

 

(2)学术交流

 

2010821 庆祝中国政治学科恢复与中国政治学会成立30周年,“政治学视野下的中国经验”学术研讨会(南京)

201049日至13 美国第71届美国公共管理学会年会  American Society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s 71st Annual Conference2010(美国圣何塞)

20081021-22 第三届全球公共政策联盟年会 Harmonizing Globalization: Seeking Solutions to Common Problems  北京大学 

 

2007914-15 国际学术研讨会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Education in China Today , 上海,复旦大学

2005.11,国际学术研讨会  Changing Governance and Public Policy Paradigm Shifts: Asian Perspectives转型社会中的公共政策与治理,广州。

2004.5,第二届中美公共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  “变革世界中的公共管理:挑战与机遇Public Management in the Changing World: Challenge and Opportunity), 北京。

2002.12,国际学术会议Governance in Asia:  Culture ,Ethics ,Institutional Reform and Policy Change 亚洲治理:文化、伦理、制度改革与政策变化,香港。

2002.7,国际学术研讨会Political Science and China in Transition  转型中的中国政治与政治学发展”, 北京。

2002.6,首届中美公共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公共管理与治道变革Transition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Governance ),北京。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