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公共卫生专家王培忠教授:“加拿大杰出移民奖”是鼓励也是责任

加广中文听众们熟悉的公共卫生专家、多伦多大学的王培忠教授榜上有名。

在整个新冠疫情期间,他定期向加广中文的读者做疫情数据分析和专业防疫措施建议,从未懈怠。

目前,他主持的“”还在坚持就社区健康卫生进行科普和研究。

(视频:2020年6月,王培忠教授就新冠疫情措施接受加广专访)

获奖之后,王培忠教授接受了加广中文的专访。

他非常谦逊表示,说句实话、真心话, 比起我好多做学术的朋友们,我也就一般,应该做得更好。 这不是谦虚。不过,社区工作我比他们做的稍微多一点;大家对我的支持、信任和帮助更多一些,。所以,从提名到投票才能进行的比较顺利。

他在获奖感言中,也是这么说的,“我并不觉得自己做了什么特别的事情,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能看到曾经帮助过的学生在自己的学业和事业道路上不断成长;能通过北美华人健康平台,把科学、实用的健康知识分享给更多社区民众;能在关键时刻为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这些是我感到最欣慰、最幸福的事”。

这次的25位杰出贡献移民颁奖活动在多伦多电影节(TIFF)的Lightbox内举行,除了王培忠教授,还有两位华裔,作家Tong Ge, 以及社区活跃人士Sandra Yeung Racco也榜上有名。

获奖者是经过投票,从75位候选人当中脱颖而出的。

始终如一:坚守公共卫生领域

回顾自己从事公共卫生事业之路,王培忠表示,自己感觉骄傲的部分就是,一直坚守在这个领域,从未有过改变。

他1983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36年前的1989年,作为访问学者抵达加拿大,他分别在萨斯喀彻温大学、曼尼托巴大学、纪念大学、再到多伦多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 —— 这个过程中,他始终坚持在公共卫生领域。

王培忠教授还向我们简单科普了公共卫生的定义:

他继续科普说,流行病学实际上就是研究流行病发病的分布状况,研究发病的原因,以及采取什么措施预防 – 它与医学各个领域都是密切相关的。

而他能够一直坚持下来的原因是相信,自己的研究能够造福大众,向公众提供科学的健康知识等。

王培忠教授还向加广中文讲述了自己的家庭故事。

1966年开始的十年文革,给他的家庭造成巨大影响。他的父亲因受到冲击去世,母亲带着六个孩子艰难度日。

他是其中年纪最小的,也是最幸运的一个。只有他在高中毕业的时候赶上文革结束,不需要上山下乡,父亲也平了反,才让他有机会考入大学 —— 而他的哥哥姐姐们都因为出身问题下乡多年,根本没有机会进一步深造。

提及这一段,他反复强调,自己是非常幸运的。

创建北美华人健康

2018年,王培忠与几位志同道合的同行,创建了北美华人健康网站/公众号,他的夫人曹颖也是最早的参与者之一。

他表示,当时的想法主要是看到互联网上,各种虚假误导信息充斥,感觉有必要成立这样一个机构,以网络为媒介,向移民普及健康知识。

随后,他们成立了非盈利机构北美华人健康,机构的宗旨就是:通过研究和培训,促进移民和弱势群体的健康和福祉。

而机构成立不到一年,新冠疫情大爆发。

他们在北美华人健康上发表了大量文章,分析疫情、介绍疫苗常识,以及预防措施,也与包括加广中文在内的中文媒体合作,像更广泛的受众科普这些医学健康常识。

王培忠教授表示,这些活动与他们的初衷一致,通过我们的公众号、网站、以及接受各种媒体采访,来普及健康知识。

据他的粗略估算,包括接受加广中文的多次专访等,他总共接受的采访超过了三百次。

疫情期间,他们的另外一大工作,是系统性评估疫情对华人的影响,并就此进行了调查,还发布了研究报告。

王培忠特别介绍说,北美华人健康在学术方得益于与高校合作及许多华人学者的参与支持。比如疫情期间,多伦多大学心理学系的杨丽霞、张卫国、及魏晓林等几位教授合作,就疫情对华人经济、心理影响,以及针对亚裔的歧视问题等,都进行了研究。

接下来,他希望能够继续运营这个非盈利机构,为培养更多的年轻人做出努力。

目前,在联邦政府协助下,他们有能力招收了几位来自加拿大不同大学的夏季留学生。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