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灣區民俗文化種子教師培訓 與FASCA青年研習「臺灣地誌文化」

金山灣區文教中心於8月22日至24日舉辦「海外民俗文化種子教師在地培訓」,由資深推廣者陳麗玲老師領軍8位講師,以「臺灣地誌文化」為主題,設計六大課程 「十份天燈」、「鶯歌陶瓷」、「三峽藍染」、「臺中太陽餅」、「埔里造紙」及「美濃紙傘」,帶領學員從北到南體驗臺灣多元風貌。

本次共有42位教師及26位FASCA學員參加,課程強調文化、地理與歷史的結合,期望培養教師成為文化傳承的種子,將臺灣特色融入海外課堂。

活動策劃人陳麗玲表示,這次以「地誌文化」為核心,希望讓海外學子與教師認識臺灣,不僅停留於觀光,而能理解背後的文化深度。「當孩子們回到臺灣,不只是走馬看花,而是能知道每一個地名與工藝背後的故事。」她指出,當文化和地理、歷史結合,學員會對臺灣有更深的情感與認同。她也強調,文化教育需要和日常學習緊密連結,如果能將文化和旅遊結合,學到的不只是技藝,更是對臺灣土地的歸屬感。

文教中心主任莊雅淑感謝9位教師的用心,說明此次培訓有兩大特色,包含密集三天培訓營,課程緊湊完整,涵蓋臺灣地誌文化精華;除培訓老師外,首次邀請FASCA青年志工參與,培養新世代成為文化大使。她期許透過這樣的交流,未來能有更多年輕人肩負起推廣臺灣文化的使命,讓文化種子持續在海外發芽。

在24日成果展中,學員展示作品並分享心得。老師任維真表示,此次課程是一種翻轉教育,非傳統的翻轉,而是真正符合需求的方式。她期盼學員成為在地的文化種子,把所學帶進課堂,愛上臺灣,也從文化中學習華語。

活動最後,林苑宜與任維真代表領取結業證書,全體學員以熱烈掌聲感謝團隊的付出,為三天的文化之旅劃下圓滿句點。


更多僑務新聞請至僑務電子報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