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风生/对接“十五五”规划 强化香港国际枢纽新角色\雄学琛

  随着2025年施政报告公众咨询的展开,香港社会各界再度聚焦如何加快推动香港的高质量发展。日前,本地智库“知远港澳研究网路”与“香港特区政府公务人员联会”与特首政策组会面,提交“施政报告建议书”,从六大方向提出二十六项具体建议,目标是为香港在国家“十五五”规划中找准定位、巩固国际地位、提升治理效能,提出更有针对性建议。

  成为“增值者”与“推动者”

  在全球政经格局深度演变与中美战略竞争持续的大背景下,香港作为连接国家与世界的重要“制度媒介”,既面临严峻挑战,也迎来再次强化自身角色的历史机遇。未来五年,香港不应仅满足于传统“联系人”的角色,而应主动成为国家战略的“增值者”与“推动者”,以更积极姿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国家“十五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正在进行,香港应做好对接“十五五”规划的相关工作,尽快设立高层级专责工作组,制定清晰的时间表和实施路径,推动各政策局出台可量化、可考核的具体行动计划,切实将“国家所需、香港所长”转化为发展实效,避免在区域竞争中被边缘化。

  公务员体系是特区政府施政的核心支撑。现行制度已未能完全符合“爱国者治港”及新时期的治理需求,亟需全面推动体制改革,将“政治忠诚”与“专业表现”双重指标纳入人事管理制度,并推出“大湾区城市挂职计划”,拓宽公务员的国家视野与实务经验,打造既熟悉国情、又精通国际规则的新型治理团队。

  面对全球人才竞争加剧与本地人口老化的双重压力,香港必须转变“重引进、轻留存”的引才模式,通过优化“高才通”计划、扩大非本地生招生比例、延长毕业生签证期限、设立行业专项引才计划等措施,从“流量思维”转向“沉淀思维”,构建“引才─育才─留才”全周期生态体系,使人才真正愿意在香港长期发展、成家立业。

  国际化是香港区别于内地其他城市的显著优势。为进一步巩固和提升香港的全球枢纽功能,建议从金融、科技、法治、文化等多维度发力:巩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地位,打造“全球华人人才枢纽”和“国际机构总部枢纽城市”;研究以“中国香港”名义发起设立聚焦金融、科创等领域的区域性国际经贸组织,采用非政治化章程和公私合营模式,使香港成为解决区域挑战的中立平台;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重点扩展仲裁服务,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塑造国际文化都会形象;开放公共场景支持科技应用落地,吸引大型科技企业落户,构建国际创新高地。

  主动谋划作创造性贡献

  当前,“一国两制”实践进入新阶段,香港治理主题正从由乱到治迈向由治及兴。香港的未来,取决于能否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并在这一进程中持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接“十五五”规划不是被动回应,而是主动谋划;不是机械执行,而是作出创造性贡献。唯有持续巩固法治化、国际化、市场化的制度优势,不断提升治理效能和政策执行力,香港才能在国家新一轮发展浪潮中把握机遇、重塑辉煌。

  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知远研究网络创办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