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错过的下一代互联网—web3.0的诞生

最近有一个词火爆全网,甚至被誉为下一代互联网形态,它就是web3.0技术,简称web3,那这一技术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突然出现在大众视野里?又为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在它未来发展的过程当中,又会衍生出什么样的机会?这一连串的疑问,今天就用这个视频和大家简单来聊下web3.0。

概念

同样,我们还是从概念出发,先来了解什么是web3.0,首先我们可能要先知道什么是web1.0和web2.0。

我们从web1.0开始,其实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咱们个人电脑时代的互联网,用户利用web浏览器通过网站,直接的,单向的获取内容,可以主要进行浏览、搜索等操作,所以在web1.0时代,用户只是被动接受内容,没有互动,也就是你只能看不能发。

那web2.0其实对应的是咱们现在使用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不再只是内容接收方,更可以在线阅读、点评、制造内容,成为内容的提供方,还可以与其他用户进行交流沟通,提供服务的网络平台成为中心和主导,聚集起海量网络数据。

说到这里大家或许就有点明白了对吧!咱们假如说web1.0的本质是接收,web2.0的本质就是互动,可以让网民更多地参与信息产品的创造、传播和分享当中来,但是web2.0的缺点是没有体现出网民发出有价值信息背后的价值。所以从本质意义上讲,web2.0很脆弱,在现在大部分行业都被互联网渗透的今天,互联网本身的内容创作却缺乏商业价值,所以纯粹的web2.0 在商业模式上一直在遭遇重大挑战,需要跟具体的产业结合起来才有可能会获得商业价值。

这个时候,web3.0就应运而生了。web3.0搭建在web2.0之上,它可以从根本意义上维护网民创造的劳动价值,并且能够实现价值的均衡分配。在此环境下,用户不必在不同的互联网平台创建多种身份,而是能打造一个去中心化的通用数字身份,用这个身份的体系去通行各个平台,在平台上运作以及发布内容。

要素

具体来讲的话,web3.0生态里面重点需要关注的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是用户身份,这个是肯定区别于传统平台身份的,因为老的所谓的中心化身份平台,非常容易产生各类风险,而web3.0可以构建了一个去中心化的身份标识,以DID(分布式数字身份Decentralized Identity,DID)作为web3的用户身份表现形式。

第二个是组织形式,web3.0的核心观点会统一形成用户共建自治的组织形式,而非平台直接管理,所有的权力都在中心化平台,而丧失掉了用户的本质权力,这个叫DAO(去中心化组织, 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DAO)。

第三个是经济系统,数字类资产是web3的核心要素,数据资产将会构成整个经济系统维持web3.0的底层逻辑。到目前为止,DeFi(去中心化的金融,Decentralised Finance,DeFi)各项目总计超过约712万活跃用户,几乎每过1个月市场都有大规模的增长,NFT主流项目资产规模合计也超过100亿美元,成为元宇宙项目中发展最为迅猛的领域。

第四个是呈现形式,web3中的所有活动和交互都需要依赖于特定的应用来实现,通过交互最终构成动态的web3世界。

第五个是去中心化存储,即IPFS,为web3提供基础支撑。在web3生态中,区块链是核心支撑,其具有的技术、金融和社会属性将帮助构建一个去中心化的、可信的数字化价值交互网络。

总体而言,web3.0更多的不是仅仅是一种技术上的革新,而是以统一的通讯协议,通过更加简洁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更为个性化的互联网信息资讯定制的一种技术整合,将会是互联网发展中由技术创新走向用户理念创新的关键一步。

应用

说完了web3.0的概念,那web3.0究竟解决了什么问题呢?

刚才我们说了,区别于Web1.0的被动接收和Web2.0被动接收和主动输出,Web3它是基于区块链技术,赋予用户数据的所有权及自主权,并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实现数据的互操作性,即接收,输出,并拥有。从2.0的“用户创造,平台所有,控制分配”模式升级为“用户创造,用户所有,用户控制,协议分配”的模式,打造出以用户为主导的去中心化、开放协作、隐私保护的数字经济生态。正如中国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姚前在《中国金融》发表文章所言,Web3有望大幅改进现有的互联网生态系统,有效解决Web2.0时代存在的垄断、隐私保护缺失、算法作恶等问题,使互联网更加开放、普惠和安全。所以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内容被盗用,让用户真正拥有自己的创作天地。

在web3.0的世界里,平台才真正只是一个平台,没有任何对自身用户数据的处置权利,平台的稳定存在只取决于加入平台的用户。我们可以理解为一块大陆上是否有国家,有怎样的国家取决于上面都有些什么人,web3.0概念是在互联网上建立一个真正世界的前提,就好像现实世界中私有制的保证是建立资本社会的前提一样。

在web3.0的世界里,一个产业、一家公司甚至一条流水线都是一条区块链,而近些年大热,颇具争议的虚拟货币就会成为那个世界中的货币体系,其本质也是一条区块链。在这样一个用户对自己数据拥有绝对拥有权的环境下,每个人在互联网上的劳动产出才可以真正受到保护,这也是加密艺术得以拍出高价的原因。

发展

那Web3发展现状如何呢?简单来说就是基础设施正在不断革新,不断完善,但是应用层仍处萌芽阶段。Web3.0的构成主要由基础设施与网络层(Layer0)、协议层(Layer1)、中间件层(Layer2&3)及用户接入层(Layer 4)构成。随着L1多链并存生态发展、以太坊共识机制的变迁、侧链及Layer2的扩展,Web3.0基础设施的可拓展性正不断增强,以支撑繁荣发展的上层生态。应用方面,尽管NFT、GameFi等领域不断有明星项目出圈,但对稳定的商业模式、经济系统的探索仍处于早期阶段,如何持续创造外部经济价值、实现稳定的现金流仍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机遇

我们都知道一个产业要发展,一定离不开资本的大力支持,据数据统计近一年来,Web3.0所包含的DAO、NFT、DeFi、GameFi等领域不断在互联网投资圈收获较高关注,根据Cointelegraph Research数据,2021年投资于Web3.0相关领域投资金额超过300亿美元,投资并购数超过1300项。Web3.0领域有不少知名投资机构,红杉、贝恩资本等机构纷纷入局该领域,被看作未来10年互联网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当下,web3仍处于摸索阶段,根据数据显示,当前web3.0用户规模与1995年互联网用户规模差异不大,所以符合互联网推进的历史进程,专家预计web3.0用户有望于2031年达到10亿人。从国内视角来看,各类政策利好Web3.0技术发展,各大行业也都在默默的推进区块链的布局。十四五规划多次提到要大力发展区块链技术,同时要加大对沉浸式视频、虚拟现实、8K高清视频等元宇宙相关技术的发展建设,各地政府也竞相出台政策文件,大力推进本地元宇宙相关产业建设。我们认为,在互联网络的发展过程中,Web2.0时代的中心化应用、平台模式将与Web3.0时代的去中心化应用、分布模式长期共存。无论是用户身份、价值系统、用户组织,都会在Web2.0和Web3.0中产生重叠。在这种重叠中,庞大的数据将如何存储、日趋紧张的算力将如何分配、流量竞争将如何发展等新课题,将为生态参与方带来挑战和机遇。

风险

说完了方向和机会,风险问题一定不能忽视,web3.0的潜在风险就在于web3.0仍处在探索阶段,一个巨大生态发展的背后一定存在着很多已知和未知的风险。现在已知的风险有两方面。一方面,当前技术发展仍处于早期,依然存在较多安全漏洞引发的恶性攻击事件。根据Rekt database数据,2021年链上共发生161起恶性攻击事件,造成超过19亿美元的损失。另一方面,针对于web3.0的监管及调控机制仍不完善,DeFi高杠杆等特征导致加密市场波动较大,并不利于web3.0经济系统的稳定。

总而言之,web3.0是以区块链等技术为核心的下一代互联网形态,让人们的工作成果更有价值,对比web2.0,web3.0的创新集中于后端与数据库,其核心特征在于去中心化,通过区块链技术将互联网数据所有权及控制权交还给用户,构建用户为中心,用户共建、共享的新型数字经济系统。现阶段由于网络和现实的交互体系建立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目前web3.0的世界仍是混沌一片,正等待盘古孕育而出来开天辟地,至于未来能发展到何种程度现在谁也无法预料,就如同三百万年前开天辟地的盘古,大概是无法预料到我们现在的生活一样,而组成盘古的契机就在当下,我们要对未来的变化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更多的,持续性的关注web3.0的变化。

《财博汇》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吴小姐(电话:8621-33978788)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