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教育家精神】 汪华林院士:坚韧不拔守初心,谱写创新大文章

汪华林坚持引导学生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他的“旋流分离”就是闯出来的。在他博士毕业没多久的一天,汪华林去十六铺码头,乘船前往中石化镇海炼化厂,看到两名乘客穿着该厂的厂服。汪华林主动与他们攀谈起来,攀谈中得知,镇海炼化厂正考虑用旋流分离技术治理含硫废水,想找个专家来帮忙。对方话音刚落,汪华林便主动请缨攻克难题。其实,旋流分离并非他的博士课题,他只知道点“皮毛”。但后面凭借他的钻研精神和执着的韧劲,很快就从“皮毛”深入到“骨髓”。

面对机会要主动出击,穷追不舍。汪华林的“含硫含碱废液处理”技术能获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就是“追”的成果。2003年的一天,中国石化巴陵分公司副厂长和技术人员,带着难题来汪华林这里寻求帮助。巴陵公司人员中午来到华理,下午参观了汪华林的实验室,晚上就赶回公司所在地湖南岳阳。临走,他们对汪华林说:“我们对你的技术挺感兴趣,回去向公司汇报一下,再与你联系。”按常理,科研人员会在大学校园、在实验室静候企业的消息。但汪华林第二天一早,就坐了飞机“追”到巴陵公司,他和企业人员表示要和他们一起向领导汇报,一起开讨论会,这样才可以把这套技术讲得更清楚。讨论会上,汪华林抓住机会,展示自己课题组的新成果,并提出新技术既可以解决企业环保难题,还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两者兼顾。这样的技术对企业具有诱惑力,公司领导心动了,但还有些犹豫。汪华林趁热打铁:“先不谈技术费用问题。做小试,我们课题组自己掏钱,不用企业花钱;小试成果出来了,我们再进一步合作。”由此,这项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迈出了第一步。

2007年,汪华林领衔的科研项目 “石油焦化冷焦水密闭循环利用成套技术与示范”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汪华林团队研发的“含硫含碱废液过程减排新技术”再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