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贤是连接传统文化与先进文明的纽带。相比外来投资者,他们大都对本地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同时具有新知识、新眼界,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及声望,影响、感染周边人,随时随地推介家乡。从这种意义上说,有效凝聚广大乡贤共识,就能有力引导资源配置投向。
第三届金华发展大会正是一场凝聚共识的大会。
一个个峰会、一场场主旨演讲、一次次嘉宾访谈,广大乡贤经历了强烈的思想碰撞、产生出惊人的智慧火花,共识也在不断碰撞中升腾凝结——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把金华放在全省乃至全国发展大局谋篇布局,赋予“高水平建设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当前的金华“得天时、居地利、享人和”。只要我们把准金华发展的时与势,围绕“打造国际枢纽城、奋进现代都市区”目标,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就一定能够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赶超发展、突出重围。
这条前人没有走过的新路怎么走?参会嘉宾、交通运输部原总工程师徐亚华认为,金华打造国际陆港枢纽要“三管齐下”,其一是全域在设施建设、政策机制上深化联动,打造补链强链示范工程,主动融入国际性枢纽集群;其二是吃改革饭、走创新路,加快发展铁路双层集装箱运输,构建完善货运网络,探索多式联运一单制,努力打造新型枢纽样板;其三是优化运输结构,大力发展铁路专用线、航空货运,补足现有物流体系的短板。
兰溪乡贤、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认为,有别于传统都市区,现代都市区是多中心结构的异质中心群落组合,不仅具备优越的生态环境,也拥有链接G60长三角创新网络的高能级科创平台,可以推动区域产业平台协同高质量发展。同时,现代都市区还能给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医疗和公共服务,承载力和辐射力进一步增强。
参会嘉宾、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王彦庆表示,金华“一轴两带三区多平台”的国际陆港枢纽发展格局具有独特优势,要紧扣省委“三条先行路径”和三个“一号工程”,以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全球贸易枢纽中心、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支撑,充分发挥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的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坚持内陆开放引领、现代产业体系、空间网络拓展导向,构建以港促产、以产兴城、以城育港的港产城一体化发展格局,不断提升枢纽融通力、竞争力、辐射力。
理越辩越明,道越论越清。上升期的金华恰遇奋斗期的广大乡贤,相互赋能定会彼此成就,相互加持定能共同出彩。只要全球金华人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就一定能绘就“国际枢纽城、现代都市区”的宏伟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