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老布,(https://xueqiu.com/2431057144/205646150)
交流纪要
投资者关系总监:
均胜在汽车行业布局较为丰富,在智能座舱领域也受到投资者的广泛关注。今年前三季度均胜普瑞和均联智行分别在智能座舱和座舱域控制交出了亮眼成绩单,同时也看到智能座舱行业在 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伴随现在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的变化,智能座舱环境的改变,均胜如何在智能座舱领域守住自己的护城河,守住自己的客户和产品优势并挖掘新客户,针对客户架构进行 调整来稳固自身的产品优势变得至关重要。
均胜普瑞中国区总裁:
今年疫情和芯片短缺对均胜业务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但中国区经营情况相对良好。普瑞中国区去年销售额在17.8亿,预期今年能增长到 24.8 亿,同时盈利情况也会改善。均胜普瑞作为高端 HMI产品供应商,客户结构集中于大众集团,包括保时捷、奥迪、宝马、奔驰、福特、通用、以及沃尔沃,同时今年也成功拓展了国内的新势力品牌和自主品牌领先企业。预计今年24.8亿的销售额当中,外销与内销平衡,整个经营情况来看,今年运行良好,随着今年获 取的国内品牌的新项目逐渐投产,明年销售额预期比今年增长35~40%。
均胜投资者关系总监:
在智能座舱域控制器领域,今年前三季度完成2020年全年的销售额26亿rmb,主要来自于大众,产品聚焦在车机和智能网联。除大众外,公司也在不断拓展新项目和新客户,公司会和华为一起陆续获得新订单。均胜和华为合作提供的智能座舱系统解决方案,第一个订单和第二个订单将在明年的四季度和后年一季度,陆续进入量产阶段,为国内自主品牌提供产品落地。均胜汽车电子业务前三季度营收94亿,其中15亿是新能源汽车电子,未来随着外部形势改善,均胜竞争优势将会体现。
Q:目前公司汽车电子核心客户中内资品牌份额占比较小,后续公司在客户战略和结构上会不会 有调整?
A: 第一,公司原本客户结构集中在欧系、美系头部客户,目前集团已经意识到中国本土乘用车电动化、智能化弯道超车的速度,远超公司原来的预期,所以公司也在快速的制定新的关于中 国区的战略,目前对头部的造车新势力已经有所突破,有了实质合作。第二,目前在准备落地中国区的战略,今年也成立了前沿开发部门,加大各方面的投入逐步拓展本土的力量,今年一 年公司已经和国内 5 家本土的主机厂展开了真正的业务合作,预计明年会有更多智能座舱的产品在中国的头部的自主品牌中落地。
Q:随着后续合资品牌在车上逐渐发力,判断对公司的后续成长贡献主要集中在哪段时 间?峰值在什么时候?
A:在新能源汽车电子, 公司是全球最早做 BMS 的企业之一, 已经覆盖了所有的欧系高端品牌,BMS产品覆盖 12V 到800V,已经投产包括宝马的I3I8产品、大众ID系列产品,BMS 产品开发周期较长,预计订单的销售额峰值在23年底到24年初。智能座舱产品相对开发和认可周期较短,公司今年3月份获得的自主品牌订单10月份已经sop投产了,这也代表均胜在中国战略上的决心,去适应中国客户快速响应、快速投产的需求。
Q:未来像特斯拉、这样在智能座舱领域自研水平高的主机厂商,是否会摆脱tier1直接对接 tier2,对公司座舱电子业务拓展造成阻碍?
A:以下个人观点:目前来讲,特斯拉、小鹏很多产品都自己做的模式,确实是困扰我们传统 tier1的一个最大问题。那么对均胜来说,第一,均胜本身最强的是软件和匹配能力,目前均胜已经开始积极介入全球客户的软件定义汽车的研究小组,希望未来我们的软件和算法能力能够支撑未来主机厂的发展;第二,我相信术业有专攻,对于汽车产业链这样冗长的产业链,不管是做代工还是提供零部件,相信还是有很大的空间;第三,我们也和很多技术专家有过沟通,大家认为HMI产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还是会得到良性的发展。
Q:面对全球疫情的二次爆发,均胜有没有措施去保障海外基地开工率和运营效率?
A:我们的工厂有全球化布局,全球一共有5大工厂,分布在墨西哥、葡萄牙、罗马尼亚、德国和中国宁波,这样的全球布局能够非常本土化的支撑客户业务。基于全球的业务布局,我们可 以进行全球的采购和供货,俗话讲叫东边不亮西边,当某一基地出现困难的时候,其他基地可以提供帮助。今年由于缺芯造成全球的oem 出现间歇性停工,也对均胜生产经营造成了影响,但均胜通过成本控制,今年中国区的经营指标完成良好,销售额比去年增长将近6亿,增了30%,利润率今年应该也超过两位数,这都是以往所没有的一个大幅增长。
Q:疫情对海外工厂的影响具体是怎么样?
A:影响是巨大的,以前均胜的海外客户订单都是相对优质的,供应链两端的需求预测都相对稳 定,但今年随着疫情和芯片短缺的影响,导致客户也出现紊乱感,经常会由于一些短板造成车厂的停产,对均胜的物流和生产管控系统造成了巨大的挑战。但均胜依靠全球的生产和供应链体系,能够在几大工厂之间做出平衡,在中国区快速做出应对客户需求的有效变化。
Q:公司HMI产品的平均单价区间如何?对未来智能座舱HMI产品平均单价上升的趋势已经价格区间怎么看?
A:座舱的平均单价很难解读,因为不同的车型、同一车型不同的配置,价格区间都拉的非常开,差异比较大。从产品单价上看,均胜中国区销售额能够从去年的18个亿增长到今年的25个亿,以及预计明年能够有30%以上的增长,完全得益于IVI产品的单价增长,预计明年IVI产品的 销售额有望突破10亿rmb。
Q:现在HMI产品类型有没有变化?
A:从HMI产品的定义上,按键式的开关、大屏业务、中央控制系统到驾驶模式控制系统这些均胜都有在做,目前从产品结构上,均胜在往整个座舱内产品的集成方向做。目前获得的一家 自主品牌的订单,整个不含IVI的座舱 HMI产品,一套在1000rmb左右。对于定制化屏幕的发展趋势,均胜也成立前沿开发部门,在一个北美品牌发布的产品,开发新一代的屏上的应用,来拓展我们自主品牌的一个客户群,同时提升我们的产品的附加值。
Q:目前安全业务的整合情况如何?在方面,安全业务的价值量会有一个怎样的变化?
A:安全业务一直在持续整合,18年以来整合费用已有明显的逐年下降,今年前三季度是1.1亿rmb,全年计划2亿,相比去年4.4亿已有大幅减少。预计今年完成大部分的整合后,明年 业务重心将集中在经营上,提高公司产能利用率和经营净利润。新能源车的安全产品来看,传 统车用到的安全产品新能源车依旧会用到,并且像安全气囊、电子安全带、DMS等安全产品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新能源车上。目前法律法规在完善,安全测试机构在安全方面也对新能源车增 加要求,未来安全行业还是有相当程度的一个增长空间的。
Q:能不能对合肥政府基金增资均胜安全业务这个事情做个分享?
A:公司下半年和合肥方就开始接触,预计明年动工投入在国内的第8家安全业务工厂。选择在合肥的目的不言而喻,公司认为合肥国资加入后能够给公司带来新增客户资源,包括像、大众,在未来对中国区业务有进一步的促进。此外,消除了市场对均胜会不会有商誉减值的风险这样一个疑虑,对公司经营管理现金流有改善。
Q:公司在软件部分的团队规模如何,软件部门未来重点开发的方向?我们跟中国创达在业务上是否会有一些交集?
A:均联智行软件开发团队规模在800人左右,中国区300人。和我们一直有紧密合作,根据分工不同负责不同业务,公司主要做系统之间兼容以及应用、中间层的适配,此外系统本身相关的一些外包工作,会请像中科创达这样的企业去外包完成。
Q:关于800V产品一些情况以及后续计划?会不会在中国区有相关的落地计划?
A:公司目前在800V产品上相对领先,并且认为800V技术路线还会继续发展。目前公司在竞 标欧洲两个项目,预计获取时间在明年5-6月,推出的将是一个集成式的产品,会覆盖这两个主机厂的绝大多数的电动车,公司有信心未来几个月内将两个项目落地。公司也在积极推进产 品在中国区落地,目前有一个本土的项目正在洽谈,将会在中国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