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白山黑水—金源霸业

如飓风从东北方向刮来,它的兴起是一个传奇,迅猛崛起,迅速强大,快步融入先进的文明,成为阵阵甘霖,滋润着天眷改制与大定三治。然而,它由何其短促,刚刚巩固的根基,竟然一败再败,转瞬化为一股青烟,在历史的时空飘然远逝,这是女真族建立的名为大金的王朝,留给后世无尽的感慨。

被誉为东北第一高山的长白山,女真人一直把它作为自己的发祥地,早期的女真人世代生活在中国的东北,古老的肃慎人是他们的祖先,肃慎人很早就与中原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周朝认为肃慎是他们的北部疆土,后汉时肃慎称为挹娄,南北朝时称作勿吉,隋唐时称靺鞨,辽人和宋人称他们女直或女真,辽圣宗时一部分内附的女真人被迁往东京辽阳以东,编入辽籍,称为熟女真,生活在黑龙江和长白山一带的女真部落,被称作生女真。但生女真并没有编入辽籍,生女真约有十万余人,散居按出虎河畔的山谷之中,小的部族有千户,大的部族有几千户,他们彼此独立,以好斗著称,但分散的力量制约着他们的发展。辽朝中期,生女真人逐步联合起来,形成了几个较大的部落联盟,其中完颜部最为强大,完颜阿骨打就是生女真完颜部的一员,他的父亲劾里钵曾是当年的完颜部。当年的完颜部聚集黑龙江省哈尔滨以东阿什河流域,劾里钵的父亲乌古乃担任酋长时,完颜部已经征服了白山、统门、耶悔、耶懒、土骨论和五国部等生女真,辽朝仁他为生女真部节度使。此后,劾里钵又将势力范围扩展到呼兰河和牡丹江上游等地,生女真虽然没有被纳入辽籍,保持着本族的习俗制度,但臣服于契丹、定期向辽朝纳贡,这时虽然完颜部的力量已逐渐强大,但是还远远不能与辽朝抗衡,常常遭受辽朝的欺辱。

①头鱼宴

公元1112年的春天,辽天祚帝就在吉林省西部松花江畔的查干湖附近举行头鱼宴,完颜阿骨打代表完颜部参加了这次盛会,按照传统习惯,在宴会中,各个部落首领要为天祚帝歌舞助兴,但阿骨打并没有准备歌舞。此时的阿骨打,早已打定主意,不顾生命的危险,他对天祚帝充满了仇视,要为生女真出口气,当天祚帝要求阿骨打歌舞助兴时,阿骨打端坐正视,当面拒绝。在宴会中,只有他拒绝了为天祚帝舞蹈,光是这一点,他就会招来杀身之祸,甚至为整个完颜部带来灾难。天祚帝十分不悦,觉得阿骨打心有大志,以后难免会成为辽朝的心腹大患,第二天就要杀死阿骨打,辽朝大臣萧奉先却根本不把阿骨打放在眼中,认为没有必要在意这么一个野蛮人,在他的劝说下,阿骨打得以保全性命。当阿骨打快马加鞭返回完颜部时,他当面拒绝天祚帝的消息已经迅速传遍女真各部,这是女真历史中从来没有过的,阿骨打由此成为女真人的英雄。不久,阿骨打顺理成章继任为生女真联盟首领,都勃极烈。

②女真建国

公元1114年9月的一天,阿骨打集结了2500多名壮士,举行了郑重的告天仪式,述说了辽朝历年来的侵辱,大家压抑已久的怒火与斗志同时被激发出来,他们以索还阿疏为借口,进兵辽朝的宁江州。但此时辽朝的十万大军正火速赶往距宁江州不远的出河店,两军的比例是1比27,这对女真军来说,无疑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这种情况下,阿骨打采取突然袭击,为了稳定和鼓舞士气的战场上,阿骨打利用女真人最信任的萨满教梦卜之说。阿骨打在战场上充分借助了萨满教神的力量,他告诉大家,神明暗示他连夜出兵。于是阿骨打决定带领2500名壮士突袭,鼓声震天之后,士兵们听到了阿骨打的话,士气顿时大涨,上千铁骑直扑辽军驻扎地。女真军如狼似虎,打的辽军措手不及,纷纷溃败,此一役,女真军俘获的辽兵以及车马、珍玩不可胜数,阿骨打遍赏官署将士,附近各路军队纷纷来归,阿骨打兵力已经过万。

公元1115年,在阿骨打的军营中再次跳起了萨满舞,之前阿骨打率军攻陷了辽朝的军事重镇黄龙府。辽天祚帝得到消息,亲率70万大军,浩浩荡荡开赴黄龙府,使阿骨打的将士们再一次感受到强大的压力。这是一个巨大的考验,阿骨打打定了主意,打算与辽军奋力一搏,然而,真实的历史,总有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时候,还没有打仗,辽军掀起了内讧,辽金的先锋耶律章奴临阵返回辽都,打算另立皇帝,天祚帝被迫撤退。两天后,辽军撤退的消息传到阿骨打的军队,大家振奋万分,据当时的形势,阿骨打迅速作出战略部署的多寡,敌众我寡,兵不可分,对方的中军最强大,辽主必在其中,我们集中兵力打败他们的中军,我们就可以得志。于是,阿骨打和他的将士们又凝聚在一起,像锋利的刀刃一样,刺向辽军的核心,辽军全线溃败。此一役,是中国战争史上,又一以少胜多的典型案例。

公元1116年,阿骨打将东京和南路的熟女镇纳入完颜部贵族统治,最终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不久,阿骨打在会宁府(上京)称帝,建立了女真政权,改元收国,《金史太祖纪》记载,收国元年正月壬申朔,群臣奉上尊号,是日,即皇帝位。阿骨打显然自己的政权能够长久,所以说辽以镔铁为号,取其坚也,镔铁虽坚,终亦变坏,为金不变不坏,正是他之所以将国号定位大金的原因。

③灭辽序幕

公元1120年5月,阿骨打派兵攻占了辽上京,攻打辽上京之前,正好有北宋使者前来,宋徽宗希望与完颜阿骨打合作,南北夹攻,共同对付辽朝,对于阿骨打和大金政权而言,这件事无疑是非常有利的。但阿骨打并没有立即答应,相反他带着宋朝的使臣来到了辽上京,让宋军亲眼目睹女真军摧枯拉朽般地攻陷了城池,增加了谈判的分量。七月,大金政权与北宋政权达成海上之盟,双方约定,女真军由平地松林直趋古北口,宋军从雄州直抵白沟,对辽造成夹击之势,以灭亡辽朝,灭辽后,燕京所属六州二十四县归宋,宋将每年给辽的岁币转交给金,全面灭辽的序幕已经拉开。

公元1121年,辽朝都统耶律余睹因家人被天祚帝杀害,转而投靠大金,并将辽朝的内外虚实全部告诉阿骨打,阿骨打由此坚定了灭辽的决心。他首先以幼弟完颜杲为统帅,大举伐辽,大军出发前,阿骨打特地嘱咐,辽政不纲,人神共弃,今欲中外一统,一定要慎重兵事,择用善谋,赏罚必行,粮饷必继,勿扰降服,勿纵俘掠。要金军严守军纪,不得扰民,按照这些政策,金军所到之处,并没有受到强大的阻击,不久,金军占领辽中京和辽西京,辽天祚帝逃亡夹山,耶律大石等人拥戴耶律淳,在辽南京建立北辽政权。在金军大举南下的同时,按照海上之盟,北宋军队大举北上攻打辽军,但令金军不解的是,被他们屡屡打败的辽军,却在危亡之际一再挫败宋军,在袭击辽南京的战役中,宋军被打败后闻风丧胆,自焚大营,仓皇南逃,士兵自相践踏百余里,见盟军如此不堪一击,完颜阿骨打亲率大军南下,发军之前,令弟弟吴乞买监国,他诏令上京官民,辽主未获,兵不能已,明确将俘获辽主天祚帝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他还下令令,凡是在诏后能出首投降者,一律免除以前的罪过,否则杀无赦。公元1122年12月,阿骨打的大军迅速攻占了南京,辽朝百官到军门叩头请罪者一律释放,同时,又采取了一系列安民的措施。

公元1123年6月,对于完颜阿骨打来说,是非常振奋的,他豪情万丈要一鼓作气擒获辽天祚帝,在他看来,只有擒获辽主,才意味着辽朝的彻底灭亡,金朝的彻底胜利。但这次阿骨打并没有同行,由于生病,无奈之下,他便将军事指挥权交给了完颜宗翰,自己准备返回上京,打算养好病后,继续新的征程。北宋的腐败,使阿骨打看到了新的战机,因此,阿骨打的目光已更加开阔了,对他而言,除了西部,中国南部那块更加富庶的土地更具有吸引力。可惜的是,当年8月28日,当阿骨打行至部堵乐西行宫时,死神降临。当时,完颜阿骨打正在返回上京的路上,他看到大好河山,感慨万千。但就在这时,他波澜壮阔的一生,突然间画上句号,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完颜阿骨打的死令无数人叹息,他的灵柩被送回上京,隔日后隆重下葬。

完颜阿骨打的继任者没有让他失望,他们坚决执行了完颜阿骨打事先谋划的策略,完颜阿骨打并没有确立子嗣继承制度,阿骨打去世后,他的弟弟担任谙班勃极烈的吴乞买即位,他就是金太宗,阿骨打亲征时,吴乞买曾监国,一切事情都根据本朝旧制权宜处置,此时的金军已空前强大。金太宗继续将目标对准辽朝天祚帝,而天祚帝已是众叛亲离,苟延残喘,不久便被俘虏,契丹族建立的辽朝灭亡。不久如此,当北宋政权的无能完全坦露在金太宗眼前时,他便寻找借口,南下攻宋,他们继续保持着完颜阿骨打时期的精悍。锐利,在战争中势如破竹。摧古拉朽啊,在很短的时间内,便攻陷了北宋都城开封,俘获了北宋皇帝宋徽宗和宋钦宗父子。这样,中国历史上出现了金、南宋、西夏对峙的局面。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传奇,从公元1114年,阿骨打率领2500多人发动第一场战役开始,到1127年,北宋灭亡,仅仅13年的时间,一个落后、原始的民族迅速推翻了辽、北宋两个大的帝国。建立了幅员辽阔的金朝,而这一切的成功很大程度依靠于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正如《金史太祖纪》说,金有天下百十有九年,太祖数年之间算无遗策,兵无留行,底定大业,传之子孙。

①金太祖 阿骨打 ②金太宗 ③金熙宗 完颜亶 海陵王完颜亮 ⑤金世宗完颜雍

⑥金章宗完颜璟继位 ⑦完颜永济卫绍王 8金宣宗完颜珣 9金哀宗

④走向辉煌

公元1125年,一支特殊的队伍正在向北行进,队伍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位皇帝,然而,他此时已成为阶下囚,昔日的尊荣与奢靡换来的是被捕后的无尽屈辱,他就是辽朝末代皇帝天祚帝,他的被俘虏标志着辽朝灭亡。仅仅隔了两年光阴,公元1127年,又一支队伍从南向北行进,这支队伍的规模比以前更为浩大,达十数万人,最引人注目的是两位皇帝,一位是宋徽宗,第二位是他的儿子宋钦宗,他们同样已成为阶下囚,他们曾有的尊荣与奢靡,比天祚帝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他们所受的屈辱也远胜于天祚帝,同时受屈辱的还有他们的众多后宫嫔妃,这两支队伍都押送给亡国之君前往同一个目的地,就是金朝的上京,听后一个人的处置。

这个人就是金朝的第二位皇帝,金太宗,连续灭亡两个王朝,使这位政治家在位12年为金朝所做的最大业绩。金太宗完颜晟是金朝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的弟弟,他即位后完成完颜阿骨打的遗志,快速拓展金朝的疆域,在战争中,金朝将士有斗志,能吃苦,个个具备尚武精神,他们像刀锋一样迅猛地发动攻势,迅速灭掉辽朝、北宋,并继续向前推进。此时,金朝已经统治了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东北到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北至外兴安岭,西北接壤蒙古国,西以河套、陕西横山、甘肃东部和西夏交界,南达秦岭淮河。

公元1135年,金太宗去世,年仅十六岁的完颜亶继位,他是完颜阿骨打的嫡长孙,是为金熙宗,金熙宗在位时期,辅政大臣专权,国君有名无实。当时的金朝完全由权倾一时的两位大臣所控制,金太宗时期,在燕京、云中设立枢密院,分别由完颜宗翰,完颜宗望二人掌管,金人称他们为东西朝廷,其权势几乎可以对抗朝廷。完颜宗望去世后,完颜宗翰趁机将两大枢密院合并,成为太宗朝最有权势的大臣。

金熙宗继位后,力图建立完善的政治制度,加强以皇权为核心的统治,他采用汉人先进的管理经验,积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而当时手握大权的完颜宗翰成为挡在金熙宗面前的最大障碍。完颜宗翰实力强大,金熙宗没有贸然动手,他以改革官制为由,给完颜宗翰以太保的高位,将其从中原调回朝廷,解除了他的兵权,紧接着又把完颜宗翰的心腹都调入中央,控制起来。等时机一成熟,金熙宗即在完颜宗磐等女真其他权势的支持下,重击完颜宗翰的势力,完颜宗翰忧郁而死。

为了巩固政权,还是杀了一些宗室大臣,包括他自己的近亲,完颜宗磐、完颜昌,完颜俊等一些人。此时的熙宗已为政治改革扫平了道路,他不再满足金太宗模仿辽朝汉官制度所进行的改革,而是起用降金的宋代大臣,仿照唐宋旧制,确立了宰辅制度。鉴于权臣当道的教训,这次改制废除了女真族的旧制,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参用唐宋制度,创立了以汉法为中心的中央集权体制,决定了金朝百余年间的政治走向。金朝与南宋的战争仍然持续了数年,双方各有胜败,公元1142年,金与南宋签订绍兴和议,约定两国疆界东以淮水中流、西以大散关为界,宋朝割让唐、邓二州及商、秦二州之大半给金朝,宋朝每年像金朝进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双方因此有了一段和平稳定的时期,金朝不仅获得南宋的进贡,更重要的是在国内全面发展经济,北方经济持续繁荣,金熙宗进一步实行全方位的改革,颁发了统一的法规,扩建了上京,祥定了礼仪,创制了新字,金朝的综合国力迅速提升,呈现出一片崭新气象。

然而看似顺风顺水的发展中隐藏着种种风险,金朝贵族中的权力斗争复杂多变,金熙宗最终无法控制局面,他推行的汉官制度受到重重阻力,自身也被杀害。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的金上京会宁府遗址,是金朝初期的都城,这个伟大的王朝,正是从这里走向繁荣,如今很难寻找到曾经的遗迹。之所以很难寻找,并不是因为年久失修,或者战乱破坏,而是由于金朝第四位皇帝海陵王完颜亮,不仅亲自杀掉了堂兄金熙宗后,自立为帝,又在公元1153年,烧起了一把大火,把金上京的整个城池和宫殿都夷为平地,他把都城迁到燕京,也就是今天的北京。

从统治的角度考虑呢,他统治的范围越来越大了,那么官员的队伍也越来越庞大了,机构也越来越多了,上京那个地方偏于一隅,水路运输都不方便,那么粮饷供应都显得有些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呢,当然要考虑一个交通方便,便于得到粮饷补给的地方,同时呢,他统治的地区呢,重点他也要,他有一个理想,就是要统治统一全国,那么他要统一全国呢,那上京那是太遥远了,所以他必须要迁到一个你比较中心地区,发达地区。

公元1153年,海陵王完颜亮认为,金朝疆土广袤而京师偏出一隅,不合时宜,他在大多数汉族官员的支持下,准备把都城从上京迁到燕京,但海陵王的迁都之举在当时受到女真贵族的强烈抵制。他们不愿意离开故土,矛盾冲突一触即发,海陵王快刀斩乱麻,破釜沉舟的将始祖以下十位皇帝的陵墓,迁到燕京附近的大房山地区,同时将金上京会宁府夷为平地,这样的做法使金宗室、贵族无法返回上京,只能跟随海陵王迁来燕京,从此燕京改称中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金朝的统治中心由东北内迁到汉族地区,这也是北京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王朝首都,从而将女真地区和汉族地区一同置于自己掌控之下。为了加强统治,海陵王专注于熙宗未竟的事业,加强中央集权,实现政令统一。公元1156年,海陵王下令废掉三省制中的中书、门下二省,仅留下尚书一省作为最高行政机关,以尚书省左右丞相为宰相,和枢密院执掌朝政,他还废除了金初期根据风俗不同而设定的南北选,专以词赋开科选拔官员,完善了官吏选任机制,在地方行政上,他确定了金代由五京14总管府所辖19路地方行政区的政区格局,他还废掉了金初为安抚中原百姓设立的行台尚书省,行台的取消,使海陵王将河北、河南及中原这一生产最发达的地区,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结束了金朝分散的局面,最终实现了金朝的中央集权。加强中央集权,实现政令统一是海陵王战略的强化君主专制的一个政治手段,而灭亡南宋,实现全国统一则是其战略目标,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他进行了第二次迁都,将都城迁往汴京,也就是今天的开封。

海陵王有大一统的思想,一统天下,不满偏安华北地区,梦想一统天下,迁移到开封,离南方更近一点,便于管理,便于权力集中,所以才要搬,所以他很快,他就派人去修当年那个汴京的宫殿等等。最后他自己因为还要打仗,又去打南方的南宋,他为什么不识时宜,他刚刚1513年才迁都,1155年又迁陵,这1157年又是捣毁他的上京,一系列的他都没有休息,马上没有几年就往南方去,修这个汴京,然后要出兵打仗,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力量,在经济上也没有很好的充实起来,所以,他这个估计情势不足的。

不久,海陵王不顾国力疲弊和民心所向,一意孤行,全线发兵,出兵南宋,海陵王的穷兵黩武,造成了土地荒芜,人口锐减,经济萧条,种种后果都极大地丧失了民心,促使社会矛盾激化,各地起义风起云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就在海陵王进攻南宋的同时,后方发生了兵变,信誓旦旦要统一南北的海陵王在瓜州前进惨死于部将之手,落了个乱箭穿身的下场。

完颜亮死于非命后,发动夺取皇位的新皇帝将会拨乱反正,将带领金朝走向鼎盛,他就是金世宗完颜雍,他在大臣们的建议下,再次将都城迁往中都,就是现在的北京,金世宗以中都为统治中心,号令天下,继承和完善了海陵王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任用新人的同时,继续留用海陵王时期的部分上层官员,甚至不计前嫌的任用曾经敌视他的大臣,他还非常注意任用非皇族的女真官员和契丹,渤海、汉族官员,其宽宏大度的作风,赢得了各方面力量的拥戴,中央政权平稳过渡,统治阶层出现和谐局面。

鉴于海陵王伐宋带来的后果,金世宗决心营造和平的邻国关系,他主动与宋议和,虽然南宋发动了北伐战争,但金军在获胜后并未继续南侵,双方最终达成了隆兴和议,又称乾道之盟。由此,金宋双方进一步确定了西以大散关,东以淮河为界,金宋疆域从此稳定下来。此后的40年间,双方再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事,金朝的国力也在和平安定中迈向鼎盛,大定是金世宗的年号,在位期间,金世宗继续加强中央集权统治,选贤任能,赏罚分明,从而出现了朝臣守职,上下相安的全盛局面,史称不数年间,仓库充实,民物殷富,四夷宾服,以致大定30年之太平,历史上,人们把这个时期称作大定仁政,金世宗则被誉为小尧舜。

虽然已进入中原地区,并与邻邦和平相处,境内局势安定,但是金世宗始终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他继续顺应历史潮流,让大批女真人迁居汉地,汲取汉族乃至契丹族的先进思想,加强王朝的统治,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又要不忘女真族自己的优点,特别是保持尚武勇敢的民族传统。为此,他在下令设女真进士科,女真国子学,女真太学,规定女真贵族不能阅读女真文经书者,不能承袭猛安谋克的同时,还要求自己的子孙必须习武。公元1185年,已经年迈的金世宗亲自前往上京,宴请宗室、大臣和故老,席间,金世宗深情的唱起了女真歌曲,感慨伟业之艰难,当唱到慨想祖宗、宛然如睹时,成就一代伟业的金世宗生发无限的感慨,慷慨悲咽,举座无不感动,这既是金世宗对过去的怀想,更是对未来的优思,而数十年后,事实也正好证明,金世宗的优思不无道理。

公元1189年,金章宗完颜璟继位,改元明昌,章宗是世宗的孙子,从小就学习汉文经籍,他本人就崇尚儒雅,当时名士辈出,执政大臣多有文采,学问可取,金章宗时期,金朝上下已受中原文化影响极深,金章宗同时继承了他祖父的政治策略,用整治吏治上入手,任贤任能,赏罚有序,裁汰冗员,还限制官员的频繁流动,继续完善中央集权制度。金章宗在位期间,吸收了大量的中原管理理念,在位的20年间,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可观,金朝似乎达到了鼎盛,但危机也正在酝酿。

⑤荣枯骤变

因为金章宗是紧随金世宗的一个皇帝,所以,金朝当时国力已经达到顶峰,当时包括整个朝野,有些就是不思进取,整个社会追求奢靡浮华,这样一种社会风气。灾难相继降临北方大地,黄河大堤三次决口,百姓受灾严重,流离失所,而金朝权贵却只知粉饰太平,以权谋私,导致吏治日趋腐败,贪污鹤然成风,这样的政权注定会危机重重,社会矛盾加剧,民族矛盾激化。与此同时,外敌已经强大,内忧外患的加剧显示着金朝开始走向衰亡。兴起的蒙古,注定是金朝的一个强大对手,早在金熙宗、世宗时,蒙古就频繁骚扰北部边境,金章宗泰和六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随着成吉思汗领导的蒙古助力量的逐渐强大,章宗的继任者面临更大的危险。

公元1209年,金章宗临终前立下遗诏,以完颜永济为新皇帝,完颜永济既是卫绍王,史书称他柔弱,鲜智能,没有多大本事。当蒙古大军围攻西夏都城时,西夏向金求援,卫绍王拒不出兵,遂使附金抗蒙,改为附蒙抗金。西夏本开一作为金朝牵制蒙古的重要力量,现在却因为卫绍王的短视,成为蒙古攻打金朝的盟军,金朝局面更加不堪。而卫绍王在位五年,即被部将胁迫出宫,随后被杀死,此时的金朝已是四面楚歌,蒙古大军几乎踏遍了黄河以北的金朝领土,这令刚刚继位的金宣宗完颜珣坐卧不安,他准备再一次迁都。

公元1214年,金宣宗把都城迁至汴京,今开封,所谓迁都,其实就是南逃,金宣宗一走,人心瓦解,中都迅速陷落,山东、河北地区爆发了金朝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起义,金宣宗试图向南发展,这样又与南宋交战,他本以为南宋不堪一击,没料到金军已今非昔比,安逸已久、失去尚武精神的将士,明显力不从心,虽有小胜,但在城池的争夺战中,双方始终处于拉锯战的状态,金宣宗试图迫使南宋议和,而南宋对金朝却更加敌视,金朝周边处处为敌。此时北方各地出现了许多结寨自保的势力,金朝妄图借助他们的力量攻击蒙古大军,恢复故土,分封了九人为公,史称九人封建。但这种承认地方割据的办法并未起到多大作用,很快金宣宗恢复故土的理想便如肥皂泡一般破灭了,金宣宗病死在汴京,金朝的命运也即将走到尽头。

金朝是在上京是38年,到北京的62年,到这个汴京应该是20年左右了,那时候因为,为什么在宣宗的时候已经完全不行了呢,一个南宋给他的银两不给了,原来纳贡,绍兴议和不是要给他纳贡吗,现在不给了,到这时候也南宋也起来了,我不给你了,另外蒙古就进来了,所以它简直经济上各方面都做了弱了。

公元1123年,金哀宗继位,他刚继位时,力图扭转这种局面,当时,成吉思汗正忙于西域的战事,金朝有了一个短暂的喘息机会。金哀宗首先停止了侵略南宋的战争,同时与西夏议和,并起用了一些抗蒙有利的将领,这些都称得上是有为之举,但当局面稍有转机,金哀宗又苟且偷安,很快沉湎于追求安逸享乐的生活之中,后宫干政,皇族营私,贿赂腐败的风气仍在朝野蔓延。蒙古的军队则仍在壮大,就像当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时期的军队一样,现在的蒙古骑兵已在锐不可挡的驰骋于战场。蒙古首领窝阔台,即位大汗后,发动了对金朝的最后进攻,在河南禹州境内的三峰山,金军的主力被托雷率领的蒙古军打败,金朝大势已去。

公元1232年春季,蒙古大军攻克洛阳,进围汴京,金哀宗毫无斗志,只知整日与后妃厮混在一起,以泪洗面,几次想要自杀。当城中瘟疫发生时,金哀宗将防务交给大臣,自己戴着护从逃了出去,汴京很快失陷。

公元1234年,金朝最后的阵地蔡州被蒙古与南宋联军合围三个月后,城破国亡,金哀宗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此时的金哀宗已无路可逃,他临终前却保住了女真人原有的气节,身边的大臣劝阻他自杀,但金哀宗愤然说道,亡国之君总是受尽耻辱,我不愿如此,朕意已决,随后在一片哭声中自缢于幽兰轩,年仅37岁。

金以兵得国,亦以兵失国,完颜阿骨打以几万兵力迅猛崛起,与金军节节胜利,固然与辽宋统治者的腐朽无能有关,而女真人艰苦卓绝,英勇善战的性格也至关重要,但将女真的猛安谋克迁移到农耕地区从事屯田后,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与追求安逸享乐的社会风气蔓延,让他们逐渐失去了尚武精神与勇猛作风。如此,在声势浩大的蒙古铁骑的冲击下,战斗力江河日下金朝很快就败亡了。金朝是一个乾坤急转,荣枯骤变的朝代,辉煌的迅猛,灭亡的也急速,和辽、西夏相比,金朝是最为强盛的一个王朝,却又是寿命最短的一个王朝,他严厉风行的灭掉了武功赫赫的辽朝、文治卓越的北宋,自己却仅仅延续了120年,它已经很成功的融入了先进的文明,却没能汲取其最积极的精神,用以强心国体,长治久安,更重要的是,当它完全失去自我,将自己本身的优点强势丢失的一干二净的时候,最终的失败也必然快速降临,这就是历史给金朝安排的命运。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