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秋风轻拂,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这一时刻,不仅标志着自然界由盛夏向深秋的过渡,也承载着无数先人对自然规律深刻洞察与朴素情感的凝结。
在公历的8月7日,就是今年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立秋,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同走进老祖宗留下的五句立秋谚语,感受其中蕴含的智慧与风情,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1)“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
这句谚语简洁而深刻,道出了立秋时节雨水对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它的字面意思通俗一点,说的是立秋节气前后,如果能下几场雨,那么即便是原本秕瘦的稻穗变得饱满圆润,从而迎来丰收。
这是因为在传统农耕社会,稻谷的丰收与否直接关系到百姓的温饱。立秋之后,若能有几次适时的降雨,便能有效缓解前期干旱对粮食作物的影响,促进稻谷灌浆饱满,使原本秕瘦的稻穗变得饱满圆润,最终化为金黄的稻米,滋养着千家万户。

这种说法也并不是无稽之谈,它虽然是古人经验的总结,但是也是有科学依据的,在立秋后本来容易出现秋旱,如果降雨多的话,农作物避免秋旱了,就能在成熟收获前,迎来一波生长的旺季,从而大大提升产量。
(2)“立秋不下雨,二十四个秋老虎”。
很多人都期盼着立秋节气能下雨,不光是立秋下雨预示着丰收,而且还能带来降温。而这句谚语则以一种夸张的手法,描述了立秋后若无降雨可能带来的炎热天气。
“秋老虎”本指立秋后短期回热的现象,而“二十四个”则是对这种炎热持续时间长度的形象描述。它提醒人们,即便到了立秋,也不可掉以轻心,仍需注意防暑降温,因为自然界的变化往往超乎人们的预料。

但如果下雨了的话,预示着后面降温比较快,秋老虎持续的时间不长。相反,立秋节气没有下雨,则预示着当年的秋老虎比较的凶猛。小编的家乡这里,今年立秋就没有下雨,看来后面还会持续热一阵子,你家乡呢?
(3) “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
在农村好些老人都说,今年的立秋很好,就是因为今年是农历的七月份立秋。而这句谚语反映了农历月份与农作物收成之间的密切关系。
古代的劳动人民认为,农历七月立秋被视为丰收的预兆,因为此时大部分农作物已进入成熟阶段,即将迎来收获的季节;
而若立秋提前至农历六月,则可能因高温多雨等不利条件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而今年就是在七月初四日立秋,立秋来得晚,根据古人的观念就预示着今年是丰收年。
(4)立秋下雨人欢喜,处暑下雨万人愁。
此谚语强调了立秋节气这一时期降雨对人们情感的影响。立秋时节的雨,如同甘霖般滋润着大地,给农作物带来生机,也让人们心中充满了丰收的喜悦;

而到了处暑时节,若再有大雨,则可能引发水灾,影响秋收,导致百姓忧虑重重。这句谚语,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绘,也是对人心随自然变化而波动的真实写照。
(5)立秋摘花椒,白露打核桃。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
这句谚语展现了立秋后至立冬前一系列采摘时令果实的场景。它告诉我们,随着季节的更迭,大自然也在不断地馈赠着丰富的果实。
从立秋时的花椒,到白露时节的核桃,再到霜降时的柿子,直至立冬时的软枣,每一种果实都承载着自然的恩赐与农人的辛勤。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餐桌,也加深了人们对自然节律的感知与敬畏。

它们教会我们如何顺应自然、尊重自然、利用自然,同时也让我们在品味农耕文化的同时,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你还知道哪些立秋节气的俗语呢?也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