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团抵达东京汴梁后,宋徽宗命权臣蔡京和枢密使童贯负责接待。在富丽堂皇的延福宫内,双方就共同伐辽达成初步共识,但在关键的幽云十六州归属问题上却各执己见。童贯坚持要求金国事先承诺归还幽云之地,而阿骨打则主张各凭本事的务实原则,这为日后的争端埋下了伏笔。
在后续的礼仪之争中,宋朝官员对金国的定位产生严重分歧。熟悉边事的赵良嗣主张以平等国礼相待,而保守的赵有开则坚持认为女真不过是辽国旧臣。可惜徽宗最终采纳了后者轻视的建议,仅以诏书形式回复,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深深刺痛了正在崛起的女真人的自尊心。
当使团行至登州时,突发变故接踵而至。先是正使赵有开染病身亡,接着边关急报传来辽金可能议和的消息。徽宗仓促调整计划,仅派呼延庆携带诏书继续北上。这份用词傲慢的诏书经契丹谋士解读后,引发阿骨打震怒,他不仅扣押了呼延庆,还严惩了接受宋官职的本国使者。
然而政治现实很快冲淡了愤怒。经过数月冷静,阿骨打意识到联宋的战略价值,遂释放呼延庆带回三点严正声明:强调金国的军事实力、重申伐辽承诺,以及坚决要求平等外交地位。宣和二年(1120年)二月,随着赵良嗣再次出使,双方终于抛开形式之争,开始就军事合作展开实质性谈判。这段波折重重的外交互动,既展现了新兴王朝的自信,也暴露了北宋在战略判断上的重大失误。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