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3日,一段声称“银河基金公司董事长微信聊天记录”截图在网络中悄然传播,截图内容露骨。当天晚间,银河基金公司官网发布公告,网上传播的关于诽谤我司董事长及员工的微信聊天记录系恶意伪造。我司及当事人已向公安机关报案。

银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公告显示:今日,网上传播的关于诽谤我司董事长及员工的微信聊天记录系恶意伪造。我司及当事人已向公安机关报案。该诽谤已严重损害银河基金及相关员工的声誉。对于恶意散播谣言、损害我司及员工声誉和正常市场秩序的传谣者,我司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根据网络传播的聊天截图,本来是公司领导与女下属的正常聊天,不过该女员工在聊天中暗示要升职,同时也开始明示暗示要对领导“潜规则”不
谢谢关心!感谢信任!

这个不明来源的聊天截图满天飞,据称截图中的对话双方都是银河基金的高管。
有“机智网友”发现,截图中男主角是银河基金董事长,女方为张某,聊天内容还涉及到副总经理徐某。
据银河基金内部人士透露,董事长在公司微信群中已表态,聊天记录都是假的,态度很坚定。
消息出来不到一个小时,银河基金PR直接发朋友圈辟谣:造谣死全家!!

甚至连头像都改成了:

网友们纷纷报以看戏的心态,坐等更大的瓜。不过事与愿违,随着银河基金的一纸公告,这一个没头没尾的桃色聊天记录也就烟消云散。
据公开资料,银河基金董事长刘立达是英国威尔士大学的 MBA。于 1988 年至 2008 年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工作。2008 年 6 月进入中国银河金融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曾任股权管理运营部总经理、银河保险经纪公司董事、战略发展部总经理、综合管理部总经理等职务。2016 年 2 月加入银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总经理,2017 年 12 月担任银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聊天中被误伤的公司副总徐某,曾先后在南方证券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从事营销、管理等工作。2016 年 12 月加入银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总经理助理,2017 年 1 月起兼任市场部总监。2020年11月28日,任公司副总经理。
银河基金成立于2002年6月,是一家券商系基金公司。截至目前,公司资产规模(全部)1079.80亿元,排名45/163;资产规模(非货币)742.36亿元,排名46/163;旗下基金数75只,排名36/163;旗下基金经理17人,排名53/163。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一季度末,公司资产规模(全部)相比去年四季度末下滑了11.75%。
虽然这次的桃色事件已辟谣,但会不会对银河基金带来负面影响,现在不得而知。不过银河基金团队的团结一致、第一时间就站出来正面回应,的确是体现了超专业的素养。
金融圈可以说是桃色新闻高发的“瓜田”。时不时就会爆出一些“实锤”的桃色新闻。
2021年新年伊始,中金公司合规总监陈某出轨其下属马某,被马某配偶电话“问候”,上演了一出男人之间的“史诗级”对话,电话录音还被发在一个公司大群。
事件发生后,中金随即作出回应,召开了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同意合规总监陈刚因身体原因(划重点:身体原因)不再履行合规总监职责。
2月,深圳海归女研究生实名举报深圳市证券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证监局监管干部李某。该女研究生称,自己在任职深圳证券业协会期间,被副会长李鹏以强迫离职作要挟,与其发生了性关系,并在此后长期保持了不正当男女关系。
深圳证券业协会给予了相关回复,称尚在核查中,该李姓工作人员去年10月已被免职。目前尚未有调查结果。
此前,还有券商总经理妻子视频“捉奸”,研究所总经理“潜规则”女实习生。为什么金融圈的桃色新闻这么多呢?
金融从业人员因其职业的特殊性,工作强度大,经常需要出差,需要与企业、资金、政府等各方面做好关系维护。金融机构作为中介服务机构,是各种资源的桥梁。金融从业人员游走于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管理着动辄数十亿的资产,长时间异性的接触,很容易让人浮想联翩。《华尔街之狼》等电影中刻画的金融从业者——日进斗金、声色犬马、吸毒犯罪的形象也深入人心。所以,提起金融圈,人们脑海中蹦出来“光鲜亮丽”但却“男女关系混乱”。
不过,真实的金融从业者,可能往往都是“金融民工”。投行每天要在企业、矿山、工厂蹲点做材料;分析师穿着牛仔裤背着双肩包到处跑;基金经理天天复盘根本没有时间关心自己日渐稀疏的发量;监管部门的人更惨,一个人要盯着一二十家上市公司的公告,半夜还要发问询函、监管函。

不过,这与人们想象中的金融圈相去甚远,那个“男女关系”混乱的金融圈更加符合人们的想象。所以一张截图横空出世,不管是真是假,脏水都泼在了整个金融圈的头上。
为改善行业整体形象,很多公司都出台过相关规定。例如此前,工商银行曾发布《恪守异性相处尺度 拒绝职场“零”距离》的倡议书,详细提示了什么行为不能做:如男同事给女同事送吊带睡衣;男同事给女同事发“有空一起睡觉”表情包;女同事试穿胸罩问男同事“好看吗”;女同事让男同事给拉背后拉链等等。也有网友评价,工商银行的这种要求,未免“矫枉过正”。

无论是哪个群体,总会有几个害群之马。对于金融圈这样一个风险与机会高发的群体,人们会对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旦害群之马出现,人们首先担心的是:这个人道德水平如此恶劣,我的钱交给他投资怎么能放心?
话说回来,职场性骚扰可能是普遍存在的一种情况,金融圈不一定是高发地带,但一定是关注度最高的。尽管“圈内人”已经不断地努力,但可预见的是,“贵圈真乱”短期内,仍然难以有质的改善。希望行业能够不断提高自身要求,致力于解决和改善行业形象,还金融圈一片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