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家歇了三天就又返回叶健英的家乡去了解情况

杀母“仇人”却是再生父亲——法警秦红根与死刑犯遗女的故事(2001年11月28日)


  1997年的12月1日,一名女杀人犯被押上了刑场,临刑前她大声呼唤着女儿的名字:“小燕,小燕……”执行枪决的法警听到这撕心裂胆的呼喊声,持枪的手不住地颤抖,最后他还是用枪声结束了那一串绵绵不绝的呼喊声。没有人想到,女犯人临死前呼喊的名字竟与执行枪决的这位法警的命运联在了一起。 (左图为秦红根和小燕祖孙在一起)

  刑场枪声 结束一个生命 启动一个故事

  在当今社会中的各种行业里,法警算是一个有特殊使命的工作,这项职业主要有八大任务,其中一项主要任务就是执行上级下达的死刑命令。

  秦红根就是一名法警,在他的家乡常州市江阴县,人们对他这种职业印象不太好,不为别的,只是觉得经常要拿枪打死人是一件很可怕的事,觉得这种人太冷血,太没有人情味。当地人给他们这种职业的人起了几个外号:一个叫棺材板,就是跟死人打交道;第二个叫青家皮,就是说他们的脸跟茄子的颜色一样是青的,整天铁着脸不跟人家往来,没有人情味;再有一个就是灰头蛇,觉得做他们这一行很丧气。


  小燕的家庭曾经有一个非常悲惨的故事。

  她的父亲是个好吃懒做的男人,白天打牌,晚上睡觉,家里的事一概不管。有一次,小燕的父母因为家庭琐事吵了起来,小燕的母亲叶健英一气之下拿棍子把丈夫打昏过去。农村妇女见识少,见丈夫昏过去还以为他死了,惊慌失措之下,一不做二不休,拿了把菜刀把丈夫从头到脚分成了几块,扔进了粪窖。叶健英把丈夫杀死之后,觉到自己已酿成了大祸。中国有句话叫杀人偿命,她明白自己也活不成了。可女儿怎么办?还有上了年纪孤苦伶仃的婆婆谁来管?绝望中,她找出一瓶敌敌畏农药,强迫女儿喝了半碗,然后又倒了半碗强迫婆婆喝,然后自己又喝下了半碗。就在药性即将发作时,及时发现的邻居把她们送到常州人民医院,3个人经过抢救,都脱离了危险。(右图为秦红根的妻子与小燕在一起)

  这个案件被公安机关侦破之后,定于1997年12月1日执行小燕母亲叶健英的死刑。秦红根和他的同事接到这项任务之后,提审叶健英,她一直目光呆滞,不停地说要见女儿。直到她走上刑场的那一刻,她还不停地呼唤着女儿的名字。对执行枪决的秦红根来说,一切都是按照正常的程序进行,并没有多想。

  三个月后,秦红根和同事们到叶健英死前居住的那个乡办案,当地的党委书记是秦红根的战友,中午吃饭的时候,他对秦红根说:“灰头蛇,你们把人家的妈妈枪毙了,人家的女儿孤苦伶仃的没人管,都快要饿死了,学都上不了。”秦红根听了这话,沉默了,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回到家后,秦红根总觉得不是滋味,那个女犯的家里到底是什么情况?他在家歇了三天就又返回叶健英的家乡去了解情况。秦红根打听到叶健英的女儿刘小燕所在的学校,校长告诉秦红根说,家乡的人都知道刘小燕是杀人犯的女儿,她现在非常惨,连学费都是老师给她凑的。他们交谈的时候,刘小燕被一个老师带着到了他面前。

  小女孩双膝跪地 老法警两眼湿润

  秦红根一看,刘小燕长得跟她母亲一模一样,脸色也很憔悴。刘小燕见了秦红根,忽然跪在他的面前嚎啕大哭起来。一来也许是对穿警服的叔叔感到怕,因为妈妈就是被穿警服的人枪毙的;二来她的确需要人同情和爱护,正是该在爸爸妈妈面前撒娇的年龄,突然间双亲都死了。

  外表一向刚硬的秦红根心里一阵阵发酸。他连忙扶起小燕说:“别哭别哭,快起来,有什么委屈跟叔叔讲。”小燕用凄惨的声调对秦红根诉说:“叔叔,我恨妈妈,是妈妈杀死了爸爸,弄得我现在连饭都没得吃。”听她这么一讲,秦红根马上想到自己家里比小燕小4岁的儿子,夫妻俩个像疼宝贝疙瘩一样疼着,可是小燕……想到这儿,秦红根两眼潮湿了。他从口袋里拿出500块钱给小燕说:“这些钱你先拿着,赶快去买点吃的东西,先把身体养好了,要不然怎么有力气学习,从现在开始,叔叔收养你。以后你就是我的女儿,我供你上学。”秦红根讲完,在场的老师和围观的学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校长拉着秦红根的手说:“秦大队长,这孩子马上就要升初中了,如果没人帮她,她连饭都没得吃,怎么上学呢?你拿钱给她,还收养她做女儿,这种情况平时我只在电视里面看到过,现实生活当中根本不可能发生啊。”

  事后,有的人对秦红根说:“这事你还是要好好考虑一下,不能感情用事,她可是个死刑犯的女儿啊。”秦红根说:“死刑犯的女儿怎么了?她妈妈是死刑犯,可她是无辜的。只有封建社会才株连九族。当今社会,孩子不应该为父母承担任何罪责。”

  从学校里出来,秦红根又去刘小燕的家里面。村民看见秦红根穿着警服,知道是去刘小燕家的,赶快把大门关上。当地很多老百姓,经过她家都绕着走。小燕80多岁的奶奶每天孤零零地坐在门口。屋子里什么也没有,又脏又乱,弥漫着令人窒息的气味。小燕的奶奶充满敌意地看着他,一句话也不说。秦红根站在这个已经坍塌得无法再撑起来的家,感到肩上有不容推卸的责任。他决定马上把认小燕为女儿的想法与妻子商量。

  秦红根的妻子很开通,很快接受了小燕。

  可作为小燕来讲,她受到过严重的心灵的创伤,亲眼看见父亲被杀,又被母亲用毒药灌,还清楚地知道母亲被枪毙的事实。社会的舆论又给她留下心灵阴影。她不可能一下子投入秦红根的怀抱叫他爸爸,把他看作自己的亲生父亲,搂着他撒娇。

  秦红根和妻子知道这一点。每当小燕来家里和全家人一起吃饭的时候,秦红根就亲自下厨烧一些好菜,吃饭的时候,他和妻子不停的往小燕的碗里夹菜。晚上睡觉,秦红根叫儿子跟自己睡,让妻子搂着小燕睡。儿子比小燕小4岁,有时候在他们夫妇俩上班的时候欺负小燕,秦红根知道了,决不偏袒儿子。他不允许任何人歧视小燕。夫妇俩尽一切力量要把小燕恢复成一个正常的孩子,缩小她和普通人的差距,把她的自卑感一点一点去掉。

  秦红根认小燕做女儿的一个多月后,小燕放暑假,一开学就要升初中了。中学离她家有8公里的路,小燕不会骑自行车,秦红根就买给小燕一辆漂亮的自行车教她骑。小燕开学之前,秦红根又领小燕到城里买了很多新衣服,让她打扮得漂漂亮亮进入新环境。

  从法警到父亲的漫漫长路

  新学期开学第一天,秦红根亲自送小燕上学。到了学校,他把小燕的情况跟学校老师和校长说了,校方很同情小燕,在那天的开学典礼上,秦红根作为学生家长代表发言,他说:“同学们,你们都有父母关爱你们,而小燕她没有父母,虽然他现在有我这个父亲,但是我给他的爱还远远不够,希望你们袒露出兄弟姊妹的爱心多关怀她,体贴她。不论她的妈妈怎么了,小燕本人是无辜的,她应该享受你们所能享受的一切,希望每个同学都不要歧视她,不要在她失去父爱母爱的伤口上再撒盐。对于小燕这么大的孩子,没有比失去父爱母爱更大的不幸了。大家都关爱关爱这可怜的同学吧,秦叔叔今天在这里拜托大家了!”,秦红根含着泪向全体老师和学生敬了一个礼,在场的师生都流泪了。

  小燕和新同学关系很融洽,同学们今天送她一个本子,明天送她一支钢笔,很多孩子家里有什么好吃的都带到学校给小燕吃。秦红根看到这一切心里既感慨又高兴。他用自己的行动影响了周围的人。

  刚开始收养小燕的时候,秦红根也曾经绝望过。他到小燕家里去接小燕,小燕的奶奶总是回避他,从来不与他讲话。小燕也从不主动跟他说话,跟他说话时脸上也毫无表情。秦红根心里很不好受,但他理解小燕的心情。因为有人告诉了小燕,秦红根就是亲手枪毙她妈妈的人。小燕见到秦红根,肯定会想起妈妈,即使小燕不把秦红根视为杀母仇人,也很难与他亲近。秦红根面临着付出满腔爱心却得不到回报的可能。秦红根并没有考虑这些,他的当务之急是要帮助小燕走出心灵的阴影和生活的困境。有时,秦红根也为自己法警的身份感叹:脱掉警服,自己也是个普通公民,也是个有血有肉的人。人们为什么只看到自己手中的枪弹,不相信自己胸中也有感情呢?!秦红根决定用行动来感化小燕。

  一天半夜,小燕村里打来电话告诉秦红根小燕生了重病。秦红根连夜开车把小燕接到江阴的城里看病,秦红根在医院里陪着她整整一夜没合眼,小燕早晨退烧醒来,旁边病床的一位老奶奶对她说:“你爸爸一晚守着你没睡觉,你长大了一定要好好待你爸爸啊!”听了老奶奶的话,小燕一头倒在秦红根的怀里哭了。秦红根轻轻抚摸着小燕的头发,这一刻,他感到有一种父女的亲情弥漫开来。

  小燕病好以后,秦红根又把她领到家里帮她洗脏衣服,他的爱人帮小燕洗澡擦背。从这以后,小燕开始接受他们的爱,尽管她还有些腼腆,尽管还没有开口叫声爸或妈,但她的眼神、她的表情都已经变了。

  四五年的时间慢慢的过去了,爱心一点一滴中凝聚成罪犯孤女和人民警察间的不寻常的父女之情。小燕的精神状态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前她脸上很少出现的笑容现在时时能看见,还经常可以听到她喊“爸爸”“妈妈”的清脆的声音。小燕的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初中升高中,小燕考上了市里有名的重点高中,并被选入重点班。这一切都让秦红根欣慰。

  秦红根的家也是靠工资吃饭,这几年除了要养育小燕,每月还要拿出二三百元钱赡养小燕的奶奶。秦红根的爱心感动了社会。现在很多人都开始关注小燕。秦红根所在的法警大队,很多警察都把每年的年终奖金抽出一部分送给小燕。小燕家里的麦子没人收,大队很多警察自发去帮忙。秦红根的善举已经不是个人行为,而发展成一个社会群体的行为。

  从秦红根和刘小燕这特殊的父女关系中,我们既看到我们国家和民族法律的庄严,又看到了我们社会中和人与人之间爱心的博大。


– 返回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