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在战争里的女人,只有我们知道


NO WAR



战争让女人走开

不过是个幻想。



千百年来

从来没有任何一场侵略战争曾让女人走开

一个个“她”

被战争的洪流裹挟着

身不由己地飘向不可预料的未来

而后,她们被遗忘在战争里


有的“她”

可以幸运地留下一张历史照片或一秒黑白胶片

更多的幸存者,散落于茫茫人海

直到白发苍苍,才偶然地被我们发现


这些女人,只有我们知道





被俘后,

她留下一个轻蔑的微笑 



1938年4月24日,在安徽和县,发生了一场规模极小的战斗,小到和县地方志上没有丝毫的记载,小到日本防卫厅所编的《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甚至明确地写着“坂井支队,从和县以东登陆,没有遭到敌之抵抗而占领了和县”。


然而,日本朝日新闻社在1938年《支那事变画报》临时增刊第16辑和《支那事变画报》第26辑里却分明地刊载着两张和县城门战斗中被俘的中国女兵成本华的照片。其中更详细的一张照片说明写着——“和县城门上抓到的唯一敌军士兵、女俘虏成本华,她的腰带上带有‘中国女童子军’字样,这名抗日顽固分子没有吐露丝毫军事机密。”


成本华被俘照片-《支那事变画报》


这张被俘后面带轻蔑微笑的中国女兵照片就这么闯进我们的视线,她是如何被俘虏的,后来的命运又如何?


我们在日本陆军部1940年编订的《第六师团转战实话》中找到了答案——上等兵东齐明在《和县含山巢县占领》一文中提到:“……我军部队于昭和13年4月23日离开滞留了将近5个多月的警备地芜湖,于24日黄昏占领了芜湖西北的和县……进入和县我们第一次见到了女战士战死的景象。她的年纪约有二十二三岁的样子,袖章上写有‘中国女童军’的字样。据说她是拿着枪勇敢地作战到最后一刻,蒋政权煽动错误的抗日热潮,让如此柔弱的女子走上前线,这种非人道的行为是何等地令人憎恨。”


《和县含山巢县占领》中关于成本华的记录


后来,从成本华留下的这两张照片中,衍生出了许多杜撰的故事,杜撰者给她安上了各种官职,还有的编排了详细的被俘后的经历。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战后无数日本兵提到过的是抗战时期被俘的中国女兵几乎都会被视为间谍,最终为日军杀害!

成本华牺牲时,年仅24岁……





抗战后,

她再也没有回到家乡



张海秀是幸运的,在她23岁最美丽的年华里留下了一张工作时的照片,那张照片里的她,温柔、恬静,美得仿佛散发着光芒。


她又是不幸的,作为云南腾冲和顺人的她,即便在抗战结束后,也没有回到位于中国西南边境的家乡。


张海秀


16岁时,张海秀便加入了美国传教士医生西格雷夫组建的医疗队,并成为了西格雷夫医生的手术助手。当戴安澜将军带领第200师在缅甸同古英勇抵抗日军进攻时,西格雷夫医疗队就在后面几十公里的200师野战医院收治英国教友会的救护车队每天送来的80-200名中国伤员。美国军医格林德利曾经在日记中写道:“……工作如同地狱,护士们比我更艰难……路边到处是伤员……手术手术,不停地手术……”


由于战事不利,中国远征军边打边退,西格雷夫医生的医疗队也跟着不断搬家……后来张海秀得了肺结核,越来越支撑不住,不得不被送回南坎医院治疗。而西格雷夫医疗队则跟随史迪威将军徒步完成了一段史诗般的撤退。


1942年4月底,日军沿着滇缅公路即将打到云南边境,治疗中的张海秀和其他护士在雷允登上了美国军机飞往印度。到达印度后,在几百英里外的英帕尔,张海秀和她的伙伴们联系上了医疗队。病愈的她重新归队,跟着医疗队参加了中国驻印军第二次缅北作战的全过程,用她的行动履行了她重返战场的誓言。


南坎医院,现在改名叫南坎人民医院,张海秀成为了医院创始人之一,她没有结婚,退休后开始教授中文,平静地过完了一生,只是再也没有回到故乡的中国。





丈夫被活埋后,

她走上了战场




苏秀英是个苦命的女人,很小就跟随家人逃荒,14岁时走到山东临沂郯城县,因为家里穷,两个妹妹被父母先后送了人。再后来,战乱时期,女儿也不能留大,15岁多的苏秀英嫁给了郯城李庄的民兵连长庄首富。


苏秀英


如果没有八十多年前的那场战争,苏秀英应该是幸福的,丈夫对她很好,庄家又有粮田,不用为吃穿发愁。可是鬼子来了,作为民兵连长的丈夫要经常跟附近的八路军一一五师联络,配合作战,郯城就没有了安宁。婚后没过两年,日军第二次攻打李庄时把八路军的联络点端了,庄连长被残忍的敌人活埋。


丈夫牺牲后,苏秀英辗转找到当时的联络员曹庆荣,要他马上转移回部队,刚刚丧夫的她跟着曹庆荣也找到一一五师第四团,要求参军。一个女人,甚至还是未成年的女人,在部队能干什么?想报仇都拿不动枪。


那时的中国女人,从军的选择并不多,要么去政治部搞宣传,要么在医疗队做医护,苏秀英将一头秀发剪得跟战士们一样短,做起了卫生员。在枪林弹雨的阵地上,她背着小药箱抢救伤员,试着从死神手里抢回战士们的一线生机。子弹、炮火……顾不上那么多了,救得了一个是一个。


只是,更多的,当场牺牲的和没能抢救回来的战士是她一生不敢触及的痛。去年6月,面对我们的镜头,她不停地擦着眼角说:“这么多年了,都不敢回想,每每想到就会有眼泪出来,那么多年轻的战士,都牺牲了……。”





八十来年过去了,

历史的硝烟早已散尽,

我们不用再经历她们经历的种种苦难,

也不需要再面对她们曾经面对的那些生死。


她们都已经被尘封在历史里,

被遗忘在战争里。


只有看到那些被历史或现在的影像记录下来的“她们”,

我们才会想起曾经有这样一群中国女人,为我们的今天拼过命。


这些本应该闪耀着的中国女人,只有我们知道,

这些本应该闪耀着的中国女人,绝不该只有我们知道!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