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由贫穷走向富有,离不开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带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腾飞,数不清的城镇、村庄、个人都借着这个机会成功地走向了富足。
天津市大邱庄就是这样一个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华丽转身的村庄。大邱庄还曾和天下第一村华西村并称为“一村一庄”,由此也可见大邱庄的繁华程度。
大邱庄曾经是一个十分贫穷的村庄,它最终能够和华西村比肩离不开禹作敏的领导。
禹作敏
禹作敏在1974年担任了大邱庄的党支部书记,他凭借着自己多年在外打拼的经验,带领着大邱庄一路高歌猛进。1990年的时候,大邱庄的村民就已经有了人均3000美元的收入,禹作敏也成为了大邱庄当之无愧的“庄主”。
然而富起来了的禹作敏却并没有继续为百姓谋福利,反而被金钱和权利迷惑了双眼。这个曾经朴实的农民最终发展成了当地的土皇帝,还带领着大邱庄不少人一起参与了犯罪。
大邱庄
禹作敏为大邱庄带来了怎样的发展呢?他是怎样走上的犯罪道路呢?他最终的结局是什么样的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禹作敏的故事。
带领大邱庄走向富足
禹作敏于1930年出生在大邱庄,他的前半生过得其实十分普通。经历过战争的苦难,也经历过新中国成立的喜悦,禹作敏就像每一个普通人一样,在平淡的生活里挣扎着,也享受着。
如果非要说他的前半生有什么不一样的,那可能就是他外出打工见识到了在各行各业中拼搏奋斗的普通人,这让他对于各行各业的商机有了一些较为敏锐的判断。
禹作敏
1974年,已经44岁的禹作敏回到了大邱庄。他敏锐地感觉到或许这个社会将要发生一些不一样的变化了。
回到大邱庄之后,禹作敏参与了选举。他十分顺利地当选了大邱庄的党支部书记一职。
大邱庄曾经是一个十分穷困的村庄,不适合播种的盐碱地、破败的土坯房和对未来不抱有希望的村民构成了大邱庄的全部。
禹作敏看着自己的家乡在穷困中苦苦挣扎,自然想要做些什么来改变大邱庄的贫困境地。
禹作敏并没有一开始就带着大邱庄的村民们开庄建厂,他知道想要建好一个工厂是需要全庄的人一起努力的,因此他先用了几年的时间让村民们对他有了足够的信任。
1982年,禹作敏觉得时机成熟了。他凭借着自己敏锐的商业嗅觉和来自于村民们的信任,在大邱庄开办了一个印刷厂和一个电器厂。
印刷厂和电器厂果然没有辜负禹作敏的期待,很快就为大邱庄的村民们带来了第一桶金。
禹作敏大受鼓舞,没过多久他就不满足于只有印刷厂和电器厂这两个经济来源了。禹作敏在大邱庄成立了一个总公司,把印刷厂和电器厂都归在了这个总公司名下。
从印刷厂和电器厂获得了足够的资金之后,禹作敏又开设了钢厂和制管厂。
从新中国成立开始,重工业就一直是经济领域的一个重点发展对象,因此禹作敏的钢厂和制管厂很快就成为了全国的龙头企业。
禹作敏开设工厂、成立总公司,并且把一些很重要的领导职位都交给了大邱庄的村民们,因此在大邱庄村民们的心目中,禹作敏就是带领他们走向希望的引路人。
有了禹作敏的带头,大邱庄的村民也越来越有干劲了。除了禹作敏本人的公司之外,大邱庄还有不少村民开办了自己的公司,禹作敏对此也十分支持。
禹作敏
大量的财富让大邱庄摆脱了曾经的贫困形象,他们盖起了新房,开上了新车,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大邱庄富起来了,禹作敏的名头也打出去了。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这个把盐碱地变为聚宝盆的农民企业家。
1987年,禹作敏走出了天津市,成为了全国当代最佳农民企业家。禹作敏带领着大邱庄打了一场十分漂亮的翻身仗。
大邱庄的事迹还曾被《纽约时报》报道过,《纽约时报》在那篇报道中大肆宣扬了大邱庄的富裕。据报道所说,那时的大邱庄就已经有了16辆奔驰轿车和100多辆进口小轿车。也是在这个时段,大邱庄的人均收入达到了3400美元。
大邱庄的富足程度远远超过了当时的绝大部分地区,因为它蓬勃的发展势头和让人望尘莫及的人均收入,大邱庄被称为了“天下第一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