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一生颇多波折,多才多艺,又是个多情的人物。作为一个多情才子,元稹在诗歌中保留下了自己许多情感经历。
元稹一生有四位女子对他十分重要,即昔日恋人、原配夫人韦丛、妾室安氏、继室裴淑。
其中咏崔氏诗最多,陈寅恪说“韦縠才调集第五卷所录微之艳诗五十七首,虽非为一人而咏,但所谓艳诗者,大抵在其中也。……其艳诗则多为其少日之情人所谓崔莺莺者而作”。

元稹一生娶了两妻一妾,她们是原配夫人韦丛,继室裴淑和小妾安仙嫔。
元稹的婚姻既有可喜的一面也有不幸的一面。幸福的是他婚娶的三个女人都十分的温柔贤淑,对元稹照顾周全,不幸的是元稹在婚姻上接连遭受丧偶的打击,可以说他的婚姻是一场悲欢离合的婚姻。
一. 元稹与原配韦丛:始于政治的联姻
贞元十七年元稹初试吏部落第,在友人李绅的引荐之下认识了权倾一时的韦夏卿。之后元稹常出入韦府,结识了许多朋友。
贞元十九年春天元稹考中礼部判拔萃科,授官秘书省校书郎,出于自己仕途的考虑,元稹决定利用婚姻来攀结豪门,而当时的豪门也希望接纳才子为自己的乘龙快婿。
年少才高、英俊潇洒又有“元才子”之美称的元稹恰逢中第授官之际,春风得意、踌躇满志,自然深受豪门欢迎,韦夏卿时任京兆尹,在京城可谓权势显赫、呼风唤雨。
因此在他们共同朋友的撮合之下,元稹与韦夏卿这样的豪门因各取所需而一拍即合。大约在贞 元十九年夏秋之间,元稹就与韦丛喜结连理了。他们的结合,起初自然谈不上感情,可以说是典型的政治联姻。

元稹通过婚姻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韦夏卿以招才子为婿来夸耀于同僚之前。事实证明,他们都在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元稹借助韦氏的势力参加了许多上层的社交活动,极大地开阔了眼界和改变了自己当初的自卑心理,为他后期在官场上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因为政治,元稹与韦丛走在一起,开始虽谈不上感情,但出身豪门的韦丛,婚后却与元稹过着艰辛的生活,确实难能可贵。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如此贤妻与元稹仅仅相伴了六年,就永远地离他而去,这不能不说是元稹人生的一大憾事。
韦丛的离去,使元稹悲伤至极,这在他的一些诗作中表现得十分的明显。对元稹而言,最为悲伤的是妻子死后,自己却因公务繁忙不能亲自送葬,元稹当时尚在洛阳为职务所羁绊,未能亲自送葬,仅遣家人营葬。

二. 元稹与小妾安仙嫔:抚慰丧妻之痛的良药
韦丛去世后,给元稹留下一个尚不足五岁的女儿保子,父女俩相依为命, 生活凄苦孤单,在好友李景俭的帮助之下,元稹在当地娶了安仙嫔做妾,安氏性情温顺又勤俭持家,给了元稹精神上许多安慰,填补了他丧妻之后的空白,抚慰了他孤独寂寞的心灵。

尤其令元稹高兴的是,安氏在元稹三十一岁时为他生了个儿子。紧接着又生了两个女儿,自此元稹的家庭生活安逸美满,心情也日渐好转, 慢慢过上了一种正常人的生活。
但平静的生活还没过多久,不幸再次降临到元稹的头上,元稹因随严绶、崔潭峻去镇压叛军而无暇照顾患病的安氏,结果安氏病重而撒手人寰,元稹再次丧偶,过着鳏夫生活,工作之余还要照顾三个不足三岁的小孩,其处境可以想象是多么的艰辛。

幸运的是元和十年,元稹在宰相韦贯之的关照下奉召回京,四个儿女终于可以安置在长安靖安坊的元氏老宅。回京后的元稹有些得意忘形,经常与好友酬唱宴饮,引起旧官僚的忌恨,随后又外放为通州司马。
三. 元稹与继室裴淑:被贬路上的家庭温暖
通州地偏路远、交通闭塞,元稹在那过得十分寂寞凄苦,为了摆脱那种孑身一人的孤苦生活,元稹与裴淑组建了新的家庭,元稹再次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
通州地偏路远,缺乏文化气氛,这对知识分子来说无疑是一种莫大的惩罚,所幸妻子裴淑颇有文化修养,给元稹精神上带来不少欢喜与欣慰。

元和十三年,宪宗大赦天下, 元稹奉召移官虢州长史,随后仕途一帆风顺,官至位极人臣的宰相,但安氏为他生的儿女降真、元樊、元荆的先后去世,给元稹带来了无尽的悲伤,为此他先后写下了《哭小女降真》、《哭女樊》、《哭子十首》。
接着仕途上的大起大落,朝廷党争的卷入,裴氏迟迟未能给他生个男孩,人生遭际的变迁,使元稹倍感悲伤。
太和三年,元稹五十一岁时,裴淑终于为他生了个儿子,老年得子元稹一定十分高兴,可惜的是两年之后的元稹突然死于鄂州任所,在贤妻裴淑的陪伴之下且儿女双全的情况下走完了自己的整个人生历程。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