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8月7号立秋,立秋是晴天好还是下雨好?看看农谚是怎么说的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立秋的到来,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立秋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它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那么,立秋是晴天好还是下雨好呢?让我们来看看农谚是怎么说的。

一、立秋的特点

立秋时节,阳气渐收,阴气渐涨,天气逐渐变得凉爽。但立秋后仍处于暑热阶段,气温不会立即下降,还会有“秋老虎”的出现。此时,农作物正处于生长的关键时期,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大。

二、立秋晴天的说法

1. “立秋晴,一秋晴;立秋雨,一秋雨”:如果立秋这一天是晴天,那么整个秋季可能都会是晴天;如果立秋这一天下雨,那么整个秋季可能都会是多雨的天气。

2. “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立秋当天没有降雨的话,属于“空秋”,那么当年的农作物产量只有一半左右,也就是说,由于天气因素,没有出现风调雨顺,庄稼产量受影响。

3. “立秋无雨秋干热,立秋有雨秋落落”:立秋节气天气晴朗酷热,干旱少雨,往往预兆秋天雨水偏少,整个秋季往往太阳高照,天气自然干旱酷热,秋老虎威力不减。

三、立秋雨天的说法

1. “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

立秋下雨会导致天气变得相对凉爽,白天虽然气温依然很热,但是夜晚温度会变得比较低,秋天下雨盖棉被是很正常的事情。因此,立秋下雨会导致“昼夜温差加大”,白天温度高有利于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晚上温度低会使呼吸作用下降,从而抑制“新产代谢”对有机物的消耗,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营养的积累。

2. “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

立秋下雨,气温就会变得“凉爽宜人”,秋老虎的势头就不猛,不会出现异常炎热(气温超过35℃)的现象,秋高气爽的天气人会感到比较舒服,自然会很欢乐。此外,农民靠天吃饭,立秋下雨有利于粮食丰产,农民自然会感到很高兴。处暑时节农作物处于灌浆乳熟后期,有的农作物已经进入成熟期,处暑时节如果下雨必然导致农作物“贪青晚熟”,不利于有机物的积累,从而导致农作物减产。

3. “立秋有雨样样收,立秋无雨是空秋”:

立秋这天下雨那么农作物生长后期就不会受旱,有利于农作物灌浆乳熟,从而提高籽粒的“千粒重”,粮食会大丰收。反之,立秋如果无雨,那么粮食作物的籽粒就会不饱满,就是空秋。

四、立秋下雨对农业的影响

立秋下雨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方面,立秋下雨可以缓解伏旱带来的危害,为农作物提供充足的水分,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另一方面,立秋下雨也可能导致洪涝灾害,对农作物造成损害。因此,农民需要根据当地的天气情况和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合理安排农事活动,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农作物的丰收。

立秋是晴天好还是下雨好,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因为这取决于当地的气候和农业生产的需求。在一些地区,立秋下雨可能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丰收;而在另一些地区,立秋晴天可能更有利于农作物的成熟和收获。因此,农民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灵活应对立秋的天气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农作物的丰收。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抗灾能力,保障粮食安全。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