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出身高贵的你,遇到的联姻对象已经有自己的真爱时,你该怎么办?嫁还是不嫁?
契丹辽国的后族贵女萧撒葛只,就遭遇这样的窘境,嫁吧,男方已经有真爱了,不嫁呢,家族联姻哪儿有小棋子反抗的余地啊!只能抹一把辛酸泪,穿上嫁衣。

01,联姻的棋子
辽世宗怀节皇后萧撒葛只(?-951),是淳钦皇后、即应天皇太后述律平的亲侄女,父亲是述律平同父同母的幼弟阿古只。
阿古只,字撒本,非常的骁勇善射,是表哥兼姐夫太祖阿保机很信任的开国功臣之一,在契丹国建立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和异父兄萧敌鲁一样,都是契丹最显赫的外戚,天显元年(926)破回跋城后因病去世。
大同元年(947)四月,南征的太宗德光崩于栾城,在军中的前太子耶律倍的庶长子、太宗亲侄子、30岁的永康王耶律阮自立为帝,并得到太宗旧部以及皇室中投机分子们的拥戴。

大孙子耶律阮的自立,打乱了老祖母应天太后述律平的计划,按老太后的本意,是要把最疼爱的小儿子李胡推上皇位,早在天显五年(930)三月,述律平就让太宗德光册立李胡为寿昌皇太弟,兼天下兵马大元帅。
所以,在太宗朝,合法的继承人是皇太弟李胡,太宗驾崩后,就应该由李胡继位的,谁也没有想到耶律阮区区一个庶子居然敢大逆不道的拥兵自立。
得到消息的述律太后气坏了,迅速让小儿子李胡领兵去讨伐逆人耶律阮。此时的老太后忘了,即便是合法的继承人也不一定能够继位啊!你之前废弃的嫡长子耶律倍不也是你老公阿保机册立的皇太子?

残忍暴虐的李胡果然不得人心,在泰德泉之战大败而归,由于耶律屋质从中调停,述律太后母子俩只能被迫承认大孙子耶律阮的合法性,耶律阮成为契丹大辽第三位皇帝,是为辽世宗。
耶律阮本身并没有多少势力,全靠机缘巧合、风云际会才得以上位,为了坐稳皇位,他也必须做出让步,去迎娶祖母的小侄女、父亲的小表妹、自己的小表姑萧撒葛只为妃子。
萧撒葛只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穿上嫁衣的,这一年是天禄元年(947)。

02,辽世宗和他的真爱甄氏
辽世宗天授皇帝耶律阮(918-951),契丹名叫兀欲,是太祖朝皇太子、人皇王耶律倍的庶长子,母亲是奚人萧氏。
兀欲的父亲耶律倍因为被老娘述律平废弃,所以与皇位失之交臂,又备受弟弟太宗的猜忌防范,就在天显五年(930)十一月,带着心爱的妾室高氏、抛妻弃子投奔中原。
身为庶长子的兀欲当时才12岁,先是和生母以及兄弟们在嫡母东丹王妃萧氏手底下讨生活,后来跟着嫡母入京觐见叔父太宗,又被叔父留在身边。

大同元年(947)二月,30岁的兀欲才被叔父封为永康王,此时他的身边已经有一位爱人,就是大龄剩女甄氏。
关于甄氏来到兀欲身边的时间,因为史料缺乏,所以并不能确定,目前只能通过《辽史》和《契丹国志》的记载知道,甄氏是后唐宫人,兀欲在跟随太宗南征入汴京时,见到当时已经41岁的甄氏,惊为天人并娶为妻子。
世宗妃甄氏,后唐宫人,有姿色。帝从太宗南征得之,宠遇甚厚,生宁王只没。及即位,立为皇后。严明端重,风神闲雅。内治有法,莫干以私。刘知远、郭威称帝,世宗承强盛之资,奄奄岁时。后与参帷幄,密赞大谋,不果用。察割作乱,遇害。景宗立,葬二后于医巫闾山,建庙陵寝侧。(辽史甄氏传)

世宗皇后甄氏,漢地人,後唐潞王時為宮人。世宗從太宗南入大梁,得之宮中。時后年四十一歲,世宗幸之。(契丹国志甄皇后传)
如果据《契丹国志》记载,甄姐姐是后唐潞王宫人,但潞王李从珂的都城在洛阳,并不在汴京,世宗兀欲如何在汴梁宫中得到后唐宫人甄姐姐?
那大概就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在天显十一年(936)辽太宗率兵援立石敬瑭时,后唐潞王引火自焚,宫人四散,甄姐姐流落汴京,才在会同九年(946)遇到世宗兀欲。
总之,甄姐姐的身份就是契丹人南征时俘获的女俘虏,因为超然的气度以及美貌,反正是被兀欲一见钟情了。
有朋友认为:小庶子兀欲被老爹抛弃后,要在强势的奶奶和妈宝男叔叔手底下讨生活,不可能会娶大龄汉女为原配正妻。
猴格则认为,正是因为兀欲是个庶子,他那个强势又高傲的祖母才不会把他放在眼里,更不会时刻关注他的后院、操心他啥时候娶妻。
当然,可以肯定的是,甄氏来到兀欲身边时,肯定不是被迎娶正妻的礼节对待的,猴格更倾向于没名没份、悄没声息的嫁给兀欲,即便她被兀欲视为正妻,但并不具备正妻名分。
可能还会有人疑惑,兀欲好歹是皇孙,在遇到甄氏之前他就没有娶妻么?
虽然契丹人普遍早婚,但也有很多实际例外,比如秦晋国王隆庆二十七八岁才迎娶正妻,辽景宗耶律贤也是在二十一岁迎娶皇后萧燕燕,辽道宗耶律洪基是二十二岁迎娶皇后萧观音。
但要搞清楚,虽然他们是晚婚,但并不代表他们身边没有女人没有生娃啊!所以,兀欲大概率也是如此,30岁才被叔父封王的小透明,娶妻不娶妻当权者怎么会放在心上?
总之,在贵女萧撒葛只嫁给兀欲之前,兀欲正和真爱甄氏如胶似漆、恩爱非常。

03,后族贵女屈居汉人剩女之下
大同元年(947)二月,兀欲被封为永康王,四月被军中诸将拥立,闰七月和祖母应天太后签订横渡之约,大概就在闰七月之后,迎娶萧撒葛只。
虽然被迫迎娶小表姑,但并不表示兀欲向祖母屈服,八月初一,兀欲尊亲妈萧氏为皇太后,随即就册立真爱甄氏为皇后,让汉族大龄剩女甄氏成为契丹大辽唯一一位非萧氏出身的皇后。
出身后族的贵族少女、小姑姑萧撒葛只,不但在感情上输给甄氏这个大龄女俘虏,就连地位也要屈居其下,这件事不管是对萧撒葛只来讲,还是对后族萧氏,都是一件憋屈的事。

兀欲立甄氏为后的行为,实在太打后族的脸了,这样的结果是老太后述律平无法接受的,我们后族姑娘嫁给你不就是为了后位吗?你居然把后位给一个汉女,你的太后是奚人也就罢了,你的皇后居然也不选我们后族,实在太可气了。
但没等老太后发作,就被大孙子先下手为强的幽禁到祖州,“既而闻太后、李胡复有异谋,迁于祖州。”表姑萧撒葛只也只能委委屈屈的给表侄子兼丈夫当妃子。
严明端重的甄姐姐并没有辜负小丈夫对她的爱重,不但把后宫治理的井井有条,甚至还参与朝政,为小丈夫出谋划策。话说,从甄皇后以及后周郭威柴皇后的人生轨迹看,那时候宫廷中的女官素质还挺高的。

面对表侄子丈夫和他真爱皇后的姐弟恋,萧撒葛只很识时务的在宫廷中当透明人,不争不抢,不吵不闹,大侄子你来我也不拒绝不甩脸,你不来我也没怨言,就当在宫里养老了。
萧撒葛只的进退得当、与世无争,很得兀欲和甄皇后的好感,皇帝嘛!谁又能指望他独守一人?甄姐姐当然不会那么春,所以和小表姑相处的挺和睦,新婚的萧撒葛只很快就有了身孕。
天禄二年(948)正月,为了安抚后族,兀欲就把妹妹阿不里公主嫁给表叔萧翰,萧翰是应天太后述律平异父兄萧敌鲁之子,也有说是阿古只之子,过继给了萧敌鲁,反正是述律平的亲侄子,萧撒葛只的哥哥。

但是,身为兀欲上位功臣之一的表叔萧翰前脚迎娶公主,后脚就参与太宗之子天德、以及太祖侄子刘哥、盆都的谋反大业。
当然,谋反事件很快就被兀欲镇压下去,天德被杀,刘哥兄弟流放,萧翰被施以杖刑后释放,毕竟亲妹妹才新婚,兀欲对表叔兼大舅哥兼妹夫并没下狠手修理。
随即在七月,萧撒葛只生下儿子明扆,这个小娃娃就是后来的辽景宗耶律贤,电视剧《燕云台》里的渣男男二。
被宽大处理的萧翰并没有消停,反而把新婚妻子阿不里公主蛊惑的和他一条心,天禄三年(949)正月,两口子联络太祖皇帝的母弟明王安端谋反,但很不幸事情又泄漏,这次兀欲不再姑息,处死萧翰,妹妹阿不里也下狱死,安端被贬斥。
04,祥古山之变
平定叛乱的兀欲觉得自己终于把皇位坐稳了,就准备效法叔父南征,在当年十月就调兵遣将攻打贝州去劫掠一番。
天禄四年(950),准备南下亲征的兀欲,为了稳定大后方,必须得安抚后族,天授皇帝兀欲同志只能稍稍退却,册立安分守己的小表姑萧撒葛只为皇后,与甄姐姐二后并立,开创契丹辽国唯一的特例。
已经再次怀孕的萧撒葛只,并没有因为当上皇后就崩人设,兴风作浪去给真爱二人组添堵,看来这位贵女的确不像姑姑那样热衷权力,只是在后宫过她的悠闲生活。

但这种轻松并没有多久,天禄五年(951)九月初一,兀欲再次南征,带着老娘、真爱甄姐姐、表姑萧皇后以及子女们南下。
此时的萧撒葛只已经快到预产期了,很可能正是因为她要生产,兀欲才驻扎在祥古山行宫,九月初三,萧撒葛只在行宫生下女儿萌古公主。
九月初四,兀欲在行宫祭祀父亲让国皇帝耶律倍,并宴请大臣,泰宁王察割就趁着群臣醉酒之际,发动叛乱,兀欲和甄姐姐以及老娘萧太后当场遇害。
萧撒葛只因为坐月子不在现场而躲过一劫,她的儿子明扆大王则被御厨尚食刘解里藏在柴垛里才躲过叛军的搜捕。

有的人平时看上去很软弱、很无能,比如萧撒葛只,她以后族贵女的身份竞争后位,居然没有争过大龄汉女,看上去实在是太窝囊了、太不给后族长脸了。
但是,在丈夫遇刺后,这个看上去无能又软弱的小女人显得特别有担当,她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趁乱躲起来,而是把刚出生的女儿安顿好后,从容不迫的乘坐皇后步辇去见叛军头子察割,请求为死去的丈夫和丈夫的真爱以及婆母收尸。
面对叛军人人避之不及,谁还有心情管遇刺的皇帝尸身如何,兀欲也是做了五年天子,到头来居然要靠一个弱女子来收尸,也是悲哀啊!不过,萧撒葛只这份胆气和临危不惧也真值得敬佩。

为丈夫和他真爱收敛尸身后的萧撒葛只,随后就被狗急跳墙的察割杀死。太宗嫡子寿安王耶律璟平定察割之乱登上皇位稳定政局后,就追尊堂兄兀欲为世宗孝和皇帝,同时追尊那个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堂嫂萧撒葛只为孝烈皇后,呃,兀欲同志的汉女真爱甄姐姐并没有得到追尊。
重熙二十一年(1052)十一月初一,萧撒葛只又被曾孙子辽兴宗宗真改谥为“怀节皇后”。

05,萧表姑与甄姐姐谁为原配之我辩
关于辽世宗皇后谁是原配的问题,在史学界一直没有定论,有认为萧撒葛只是原配的,有认为甄氏是原配的,只怪《辽史》太简陋了,让人没办法得窥真相。
认为萧撒葛只是原配的依据多为以下两种:
其一,辽史皇子表记载世宗有三个儿子,其中长子吼阿不,曾被景宗追封为庄圣太子,契丹嫡庶分明,吼阿不能被追封太子,必然是嫡子,即景宗母兄。其二,辽史公主表记载世宗有三个公主,也应该都是景宗同母亲姐妹,是萧撒葛只所生。总之,如果景宗有母兄,还有同母三姐妹的话,那他的母亲萧撒葛只在天禄元年(947)嫁给他爹世宗兀欲就不能成立,因为从嫁人到被杀首尾不足五年,怎么可能生那么多娃?
所以,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萧撒葛只很早就嫁给世宗,才有时间生那么多娃,所以,她就是世宗的原配妻子,世宗立甄氏为后就是宠妾灭妻。
认为甄姐姐是原配的依据也有两种:
其一,辽史后妃传记载萧撒葛只是在世宗封永康王后所纳,但世宗被封永康王是在大同元年(947)二月,四月就被拥立为帝,九月正式登基。也就是说,他身为永康王只有大同元年(947)的二月到九月之间,萧撒葛只就是在这之间嫁给他的,怎么可能会是原配呢?
其二,天福十二年(947)五月初一,世宗兀欲召赵延寿等人饮酒,并带赵延寿去见他的妻子、即赵延寿的义妹。兀欲妻素以兄事延寿,兀欲从容谓延寿曰:“妹自上国来,宁欲见之乎?”延寿欣然与之俱入。(资治通鉴卷287)

从通鉴的记载可知,最少在947年之前,兀欲的妻子就和赵延寿有关系,并把赵延寿视为兄长,此次兀欲妻子跟随兀欲南下,所以兀欲才对赵延寿说:你妹妹从上国来,你要不要见见。赵延寿欣然随兀欲去见他义妹。
赵延寿曾迎娶唐明宗的女儿为妻,后在938年投降辽国盘踞幽州,在辽国混得也是风生水起。出身后唐宫廷的甄氏,与出身后族的萧撒葛只,谁更容易和赵延寿建立关系、以兄事之,是不是一目了然?
因此,此处兀欲的妻子当然是指甄姐姐了,所以,通鉴能证明甄姐姐比萧撒葛只更早嫁给世宗,原配自然是甄姐姐。

但双方的依据都不算太实锤,又据出土的天禄三年(949)《仙露寺葬舍利佛牙石匣记》所列的施主有大辽皇帝、皇后、东明王夫人等等,可以知道在天禄三年的时候,辽世宗就有皇后了。
甄姐姐和萧表姑两人,前者是世宗继位的天禄元年就册立的皇后,后者是天禄四年才册立的皇后,所以,出土石刻所记载的天禄三年的皇后自然是甄姐姐,而不是萧表姑。
这样看来,甄姐姐嫁给世宗的时间比萧表姑更早,自然是原配无疑,但从世宗的子女归属看,又让人倾向萧表姑多点。那么,世宗的三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到底是谁生的呢?

06,世宗诸子女生母之我辩
世宗兀欲有三个儿子,吼阿不、明扆、只没,目前只有景宗明扆明确是萧撒葛只所生,剩下的哥俩就不确定了。
之前在宁王只没篇我已经简单分析过(参见拙作:正说宁王只没:身世扑朔迷离,遭受宫刑又受老婆连累的悲催皇子),只没的生母不确定到底是不是甄皇后所生,同样,吼阿不的生母也没有明确记载,辽史皇子表也没有吼阿不的生母记载。
吼阿不能够被追封太子,就必须是嫡子的身份,他爹世宗有两个皇后,也就是说,甄姐姐和萧表姑都有可能是吼阿不的生母,如果吼阿不是甄姐姐的儿子,那反而证明了宁王只没不是甄姐姐的儿子,更说明宁王只没是庶子、是长子。

来个大胆的推测吧!宁王只没是世宗的庶长子,早死的吼阿不是甄皇后的儿子,世宗嫡长子,景宗是萧表姑的儿子,世宗的嫡次子。
按照契丹的嫡庶制度,在兄弟排行上,自然是吼阿不第一,景宗第二,宁王只没第三;但按实际年龄,则是只没第一,吼阿不第二,景宗第三。
可能有人觉得猴格是乱推测,景宗本纪明明说他是老二,在你这儿怎么变成老三了?这真不是乱推测,前面说了,契丹嫡庶制度很严格,庶出的都要排在嫡出的后面,所以景宗即便是排行老三,在序齿上却是老二,有太多实例可以证明了。

比如辽兴宗明明是辽圣宗第八子,但兴宗本纪还说兴宗是圣宗长子;圣宗女平原公主明明可能是老二,在公主表却排在老六;秦晋国王隆庆的庶子驴粪明明是长子,在兄弟排行上却屈居三个嫡子之下排列第四。
所以,宁王只没虽然是庶长子,但按照契丹的嫡庶制度,他就只能屈居第三。
再来分析一下世宗的三个女儿,世宗三女分别是秦国长公主和古典、晋国长公主观音、撒剌,她们的生母又都是谁呢?萧表姑吗?

按辽史后妃传记载,萧撒葛只除了生育景宗,还生了萌古公主,一直以来,很多人都把萌古公主和公主表排行老三的撒剌划等号,是这样吗?
当然不是了,经过资料的查阅,猴格以为,公主表所列排行第一的秦国长公主和古典,更有可能是萌古公主。
为什么?当然是因为契丹的嫡庶制度了,生母是皇后的萌古公主和古典,即便年龄在姐妹中是最小的,也会因为嫡出而排列第一,其他两位公主因为是庶出,就只能排在第二、第三。
辽史公主表中对公主生母的记载,多是这种,“睿智皇后生三女”、“贵妃生一女”、“钦哀皇后生二女”、“萧氏生二女”、“白氏生四女”、“仁懿皇后生二女”、“宣懿皇后生三女”等等,母不详的则空白不记。

唯独世宗三女在排列第一的和古典前面,是“怀节皇后生”,并没有注明生几女,现在有很多人都含含糊糊把世宗三女都归在萧表姑名下,猴格以为很不严谨呢。
由于世宗三女资料太少,猴格又去查阅了三位驸马的资料,和古典驸马侍中萧啜里,观音驸马萧夏剌,撒剌驸马萧斡里。
很明显,这三位驸马的名字都是契丹名,能够检索的都检索了,萧夏剌和萧斡里除了辽史公主表的记载,再找不到其他的,倒是和古典的驸马萧啜里及其相关信息找到四条。
①寻迁南院枢密使。以毒药馈驸马都尉萧啜里,事觉,流铜州。寻又谋害尚书令萧思温,诏狱诛之,没其产,皆赐思温家。(辽史高勋传)
②应历间,族人恒特及萧啜里有罪欲亡,必摄【太宗庶子】密以闻,上以为忠,常以侍从。(辽史皇子表必摄条)
③统和三年985冬十一月戊寅,赐公主胡骨典葬夫金帛、工匠。(辽史圣宗本纪)
④统和四年986夏四月己亥朔,乙卯,蔚州左右都押衙李存璋、许彦钦等杀节度使萧啜里,执监城使、铜州节度使耿绍忠,以城叛,附于宋。(辽史圣宗本纪)
上面的四条资料结合分析,很明显可以看出,第二条穆宗应历年间,被太宗庶子必摄举报的萧啜里,和第四条统和四年四月被杀的节度使萧啜里,都不是世宗的女婿驸马萧啜里。
第一条资料,高勋传记载的赠送驸马都尉萧啜里毒药被流放,是在景宗保宁八年(976)七月初一,随后高勋在保宁十年(978)五月被赐死。此处的萧啜里很明显就是和古典的丈夫。
第三条资料,统和三年(985)十一月,赏赐公主胡骨典,即和古典葬夫金帛工匠,说明此时和古典的丈夫萧啜里已经去世,再结合第一条资料可以知道,萧啜里是在976-985之间去世的。

继续找资料,又找到一条乾亨二年(980)三月和宋军作战被杀的节度使、驸马、侍中萧咄李。
太平兴国五年【乾亨二年980】三月,并、代州潘美言:「契丹十万众寇雁门塞,聚兵分水岭。臣令杨业、董思愿、侯美、郑昭达等率在外军士救应,大败之,杀伪节度使、驸马、侍中萧咄李,生擒【西京道应州】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诲,获其铠甲、军众、银牌、印记、戎器甚众。」(宋会要辑稿蕃夷一)
很明显,此处被杀的驸马侍中萧咄李就是和古典的驸马萧啜里,在980年被杀,直到985后才正式安葬,还被圣宗赐予葬夫金帛和工匠。

也就是说,保宁八年(976)七月,驸马萧啜里不慎卷入高勋案,虽然大舅哥没修理他,但还是被冷遇,随后在乾亨二年(980)又遭遇兵败,人都死了自然没法找他算账,但也别想让景宗有好脸色,可以去翻翻景宗本纪看看景宗怎么对待败军之将的。
一直到五年后的统和三年(985),身为侄子和嫂子的圣宗、萧燕燕母子,为了安慰和古典公主的丧夫之痛,当然也有昭显皇恩浩荡的意思,毕竟驸马是为国捐躯,所以才赏赐金帛和工匠。
不管是景宗对涉案驸马没有下狠手,还是圣宗母子赏赐葬夫金帛工匠,都说明和古典公主与景宗一家的亲密性,和古典公主就是景宗的同母妹妹萌古公主,这一切才能成立。

如果和古典就是萌古公主,她生于天禄五年(951)九月初三,成年后嫁给驸马都尉萧啜里,保宁元年(969)二月景宗继位,公主年方19岁,被哥哥封为秦国长公主。
保宁八年(976)七月,萧啜里涉高勋案被冷遇,公主25岁,乾亨二年(980)三月,萧啜里战死,公主29岁,统和三年(985)十一月,萧啜里正式下葬,公主也才34岁,卒年不详。
公主表排行第二第三的观音和撒剌,一个被封晋国长公主,一个因为早死而未封,早死的不说,没早死的晋国长公主观音在景宗本纪、圣宗本纪毫无存在感,她们的驸马也不见踪迹,自然有很大概率是庶出的缘故。

07,猴格说
话说,写萧表姑这一篇快让猴格把脑袋都薅秃了,《辽史》太简陋了,《契丹国志》的错讹也太多了,关于辽国的资料太少了,不管萧撒葛只到底是不是原配,还是世宗子女生母的归属问题,都只是猴格的推测,立论都不太给力,只能等新史料发现来验证了。
就要完结本文时,突然想到萧撒葛只年龄的问题,她爹阿古只是死于天显元年(926),那就是说,萧表姑最晚也在926年出生,她如果是天禄元年(947)年嫁给世宗,当时也有21岁了,对早婚的契丹小闺女来说,也算剩女了,堂堂后族贵女,会到二十多才初婚吗?

二婚也不能够啊!目前猴格没有看到契丹皇室的皇子皇孙、迎娶正妻时(萧撒葛只当时就是应天太后为世宗选的准正妻,只不过世宗不认)选个二婚的,所以,猴格你论证七千多字,到最后自己又把自己推翻了?你是来搞笑的吗?
哎!挠头,好尴尬啊!也许萧撒葛只是因为某种原因,所以才晚婚的呢?这一条暂且先不放开不管她,等新的出土石刻吧!
昨天晚上做梦都在挖墓,挖到了一大片辽国墓葬,大家吵吵着是世宗朝的驸马石刻,我拼命的扒着石刻去看,却就是看不清,最后在懊恼中被悲催的闹钟惊醒。

最后再啰嗦一点,可能会有人说,甄氏算什么原配,又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当然是尊祖母之命迎娶的萧撒葛只才是原配。
怎么说呢?世宗是一个被父亲抛弃的庶子,平时并不被强势又重嫡庶的祖母放在眼中,他的嫡母早亡,生母软弱,世宗就是他们太祖系长支的代言人,他认定的妻子当然不需要别人承认,即便甄氏不是迎娶正妻的礼仪进门的,但已经被丈夫视为正妻,自然不影响她是原配妻子的地位。
就是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透过表象寻找历史真相,以史为论,诉说个人见解,谢绝脱离人文环境的过度解读和阴谋论。有喜欢辽夏金元以及宗庙迁祧、后宫八卦的朋友可以关注猴格。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