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景山公园中,有一处著名的人文景观——明思宗殉国处。这处景观除了后人设立的纪念碑之外,还有一棵歪脖槐树,今天笔者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棵歪脖槐树。

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包围了北京城,北京城被攻破只是时间问题,明朝的灭顶之灾已经降临。三月十七日,李自成开始围攻北京城,明思宗朱由检登上煤山,望着城外连天的烽火,深知大势已去,匆忙安排太子和几位皇子出逃,而后回到宫中命后宫皇后、嫔妃、公主等人自缢殉国。十九日凌晨,起义军攻破北京城,崇祯率领数十名太监企图冲出京城,无果后在景山的一棵歪脖树下自缢身亡,这棵歪脖树就这样成了“名树”。
清朝成立后,统治者为了笼络人心,把这棵槐树用铁链锁了起来,起了个名字叫“罪槐”。并且规定从此以后清朝皇室成员路过此地,都要下马步行以示重视。

接下来就是这棵树在近代的经历,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树上的锁链被八国联军掳走。1930年,故宫博物院在老槐树旁设立“明思宗殉国处碑”,此碑于1955年被拆除,2004年修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棵老槐树先后遭到了剥树皮,树枝等待遇,最后在1971年5月被砍伐。
1981年,由于不断有游客反映老槐树的问题,景山公园管理处将景山南坡的一棵小槐树移植到此处(当然是歪脖的)。由于新槐树只有碗口粗细,没有当年老槐树的“气势”,1996年又从北京东城区的一处居民院内移植了一棵直径50厘米的百年老槐树。我们现在如果去景山公园,看到的就是这一棵槐树。
可以说自从这棵树“出名”以来,经历过数次大起大落,我们固然可以从这棵老槐树在崇祯皇帝死后的遭遇看见历史的变迁,但这棵老槐树真正的意义是其见证了明朝最后一位勤政的皇帝朱由检的结局。

历代对朱由检的评价都离不开“勤政”二字,即使康熙评价朱由检“不知人情物理故”,郭沫若说他只做表面功夫,但都没有否定朱由检曾经为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做出的努力。虽然朱由检并没有成功挽救自己的王朝,最后死在了我们今天介绍的歪脖树下,但正如乾隆所说,明朝亡国的原因不在朱由检,而是因为万历、天启两位皇帝不理朝政,明朝交到朱由检手中的时候已经“无药可救”了。最后朱由检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壮举。
三百多年过去了,虽然当年的老槐树已经不在了,后人也在原处重新移植了其他槐树,但这棵树警示后人的作用仍在。看着这棵老槐树,明末的风云变幻,崇祯临终的无奈与悲凉仿佛就在眼前,历史需要后人去铭记,其中的意义更是需要我们共同去感悟。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