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州六年:赵匡胤的危局与林文善的冷笑
你敢信?一代开国皇帝,打下了半壁江山,最后却在个名叫寿州的小地方被困了六年。南北头面人物五王八侯、精锐尽出,居然几乎被个“无名小卒”林文善杀得灰头土脸。更气人的是,皇帝的面子、将门的自豪,在这一仗里屡屡被踩在泥里。
说起来,赵匡胤那年御驾南征,走得特别急,恨不得踏碎南唐的半壁河山。他心里盘算着,这一趟不只是扩张地盘,更要叫世人看看“天命在我”。可天命这玩意,有时候骨头比人还硬。朱茶关的冷风还带着晨雾,皇帝案上就扔着一封刚送来的南唐国书。李煜那个多愁善感的小主,这次倒硬气——直接要求宋做小,南唐称尊。
窗口缝的一点寒光照着国书,赵匡胤的脸黑得像锅底。这哪是谈判?摆明打脸。他一拍桌子,带着五王八侯,呼啦啦杀到朱茶关。谁想到,等着他们的不是喝彩,是一场立等见效的大败仗。
南唐主将李重进,人飘起来跟老鹰一样。他可不是个空架子,和北方世家都有些说不清的瓜葛。当时他一上阵,身边跟着银枪怒马,还真带点豪侠气。宋军文武大臣刚摆好阵,张光远和罗延西上前邀战,三两个回合之间,全滑下马鞍,地上滚着的,除了雪,就是他们的盔甲和血。宋营里那帮年轻将领眼红了,不顾死活往前扑,结果一个被生擒、一个眼睁睁当场丧命。
赵匡胤眼睁睁看着自己挑出来的王牌一个个栽倒,脸都憋紫了。眼瞅着要全军崩盘,高怀德才赶到,算是拉了赵匡胤一把。可是,人救下来,脸面丢光了。不光丢给士兵,更丢给了那些等着看大宋帝王如何南征的北地诸侯。
愁就愁在这里。高怀德算是大宋武将中出挑的人物,可惜李重进玩的是游击,打一枪就跑,连铠甲都不擦干净,头也不回钻进山林。
那天深夜,赵匡胤坐在帐里,烛光亮灭不定,外面北风卷着寒意,吹得帐檐乱响。他脑子里都是白天那一幕。一个李重进,怎么就把他的军队打成了筛子?士气低到泥里,谁也不敢多说一句话。想想自己走南闯北、陈桥黄袍加身,可现在竟被一个江南小国收拾得灰头土脸,说出去都不像真的。
消息很快传来,干坏事的还不只李重进一个,朱茶关下头还窜着个叫刘孝的猛人。老爹是南唐寿州大帅,家学渊源,手底下硬,也没他家那点底蕴,能教出这样的儿子?真让赵匡胤琢磨了一夜。
可是,打又不能不打,面子不能丢,赵皇帝只得咬着精钢牙领兵进了寿州。谁能想到,这一守竟是六年,朱茶关的失败只是冷餐的头一道菜。
寿州这地方,名头不起眼,却阴魂不散地被皇帝困在城下,连夜灯都得换上几茬。说到南唐这一门猛人,林文善站在城头,大刀背身,一抬腿,俨然自成一股气场。城下全是宋军大帐,他呢,嘴角挂着一点冷笑。人送外号“无敌大帅”,可偏就用半拉人马,两兄弟,守了六年。
最夸张的一场要数当街生擒高怀德。那天高怀德仗着自己曾救过赵匡胤,完全不把林文善当回事,腰马合一跳出来叫阵。林文善迎马而出,刀剑寒光绕成一团,旁观的都屏住气。差不多打了个把时辰,高怀德渐渐力竭,林文善冷不丁变招,暗箭射马腿,高怀德直接滚下马,一个“宋朝第一大将”,栽得跟孙子似的。
林家也不光他一个好手,弟弟林文豹更是骁勇,十合之内就能撅倒北方把式郁金豹。俩兄弟,愣是让全大宋的正规军打成了笑话。宋军里有人气得开玩笑:“要不大伙认个林家干爹得了?”赵匡胤听进耳朵里,气得差点掀了帐。
更背的是,宋军那帮老将——高怀德、曹彬、史彦超、曹翰——一个个栽得比葱还快。连火山王杨衮的义子高怀亮、北汉两个猛人,在林家兄弟面前也是没拍出水花。林文善胆大心细,守城用的是车轮战、连环计,宋军进不得退不下,时间久了,军心涣散不说,连奉旨抬头说话都得压低嗓音。
可谁又想到,这局硬仗的转机来自一个女人——刘金定。这女子出场,真是当头一棒。第一次与林文善正面碰撞,二十招砍掉了人家的头盔,那一刀到底是快还是重,林文善后来也没讲清。宋军上下眼亮了,六年乌云,突然有了个裂口。
说起刘金定,多少有点江湖传奇味儿。八岁被梨山圣母捡进门,十年打磨,成了一个枪快、鞭狠、箭准的女将。她在寿州头回露脸,就是一鞭抽翻南唐大将刁祖虎,整个城头响起一阵倒吸凉气。接着五十步外一箭射翻了梅声远,江南悍将也施礼认栽。小伙子们流行语都变了:“这女子,算得军神!”
更有意思的,是她第一次见赵匡胤。一进帐门儿,赵匡胤正发火,见她大马金刀闯进来,差点端了桌子。刘金定回怼得干净利落:“再困在这小城几年试试!”赵皇帝半信半疑,要看她本事。她一套银鞭,帐中烛火乱窜,抽下一道梅花,把赵匡胤看得直愣愣的。对方不说二话,扭头就要去阵上。
接下来几个月,这姑娘步步进击,连斩猛将——林文豹、于洪、李显钧。各路精锐,碰她跟捏瓦片似的。再往下,熟人一个个投降了。六年老仇一下被女流打破,赵匡胤气也不生,居然松了口气,说:“这女中豪杰,大宋欠她一个天下。”
其实,寿州之战除了刀枪箭雨,最大张力其实在人——在家族、在恩怨、在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将门旧事。你甭看战场轰轰烈烈,夜深了酒后,有人悄悄讲家史。

呼延家和刘家的死磕最是热闹。北汉的呼延风,江湖名头拽,但儿子呼延赞就在刘孝刀下吃瘪。从那天起,呼延家碰到刘家后人都夹着尾巴,骨头又软又细。
高家跟杨家,也是一肚子故事。火山王杨衮义子高怀亮,英雄好汉,媳妇李秀英也不赖,在寿州城下被暗器伤了。高怀亮发誓报仇,却屡屡败北,保命靠的是冯茂帮忙,那冯茂可是吏部尚书冯家的宝贝,金錾打仙棒一出手,南唐都绕着走。

战场风起云涌,末了却是喜结良缘——曹家小郎和肖家女儿在战场交手,打着打着打出了一桩美事;郑印和郁生香的聚合,也是明里刀枪、暗里儿女情长。更别说杨四郎和花解玉,旗鼓相当,从棋逢对手角力,斗进了红帐。
寿州城上,一遍又一遍升起林家的旗,城下赵匡胤的银须多了。一场仗,打成了面子仗、气血仗,有时候想想,说是帝王的尊严,其实还是人的执念。但真要问,到底是兵多利器赢天下,还是将门的亲缘能救命?恐怕问到今天也没人敢拍胸承认。

宋史里只留下一句话:“寿州之困,最难。”帝王煎熬、世家厮杀、儿女乱情,都埋在这一句话里。有人说,胜败一念之间,命运也就在这内外六年里慢慢转弯。
寿州寒风又起,一个身披战甲的女子,策马银鞭归去,身后却是一地英魂。赵匡胤那一夜终于睡了个囫囵觉。我们常常讲“帝王尊严”重千钧,可如今回望,那些琐碎人生、情仇亲爱,哎,说到底,又何尝不是所有人都躲不过的一团麻?寿州的月光还亮着,谁又记得当年城下多少兵马轮转,多少将门子弟在烽烟中分分合合?
你要是赵匡胤,会不会也在深夜里问自己,这尊严到底值不值这六年苦撑?还是说,有些仗,人赢了,心却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