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由工业自动化系统开启的,始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美国,当时,许多工业生产的计算机应用项目需要将多厂家设备综合在一个系统中。许多大企业需要实现全厂设备的综合监控和互联。但是,当时的设备系统基本上都是专利系统,通信协议多为专利协议,于是出现了一些规模不大的公司,它们是由熟悉多厂家设备的硬件和软件开发人员组成,这些公司承接综合性大项目,或受命于大企业实现全厂设备的综合监控。这些公司取名为某某公司,雇员一般几十人到一、二百人。
商所做的工作,综合了设备厂商的代理、产品的分销商、工程的咨询工程师以及工程承包商等所有职能。而且,它也不同于设备制造商,它对应用系统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和用户实际需求较为熟悉,可为用户提供较好的全面解决方案,提供对设备厂商的增值服务。
商要负责中的关键问题,主要是接口问题的解决。商将指导系统的安装和调试,商还负责系统的实测试运行期的技术保证,以及系统运行时的用户培训,项目的文档建立和移交,最后,商承诺优良的质保期服务。
就是将系统的各层次的信息集成起来为智能制造服务,实现四个智能化。概而言之,实现智能制造第一是信息化集成大系统,第二是构建此系统的技术,缺一不可。
技术包含了四大要素,它们是:
(1)需求分析
(2)开放系统
(3)接口技术
(4)工业网络
应用需求分析:无论是构建信息化集成系统本身还是开发出开放的软件平台,必须将应用需求分析清楚。这是建设系统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开放系统:开放系统是信息化集成系统的基本属性,它必须具有“宽广的胸怀”以容纳工业企业方方面面的业务需求。必须建设一个开放的软件平台,能对各种应用需求进行适应性开发,使得系统可支持智能制造的各种要求。
接口技术:按照应用需求构建的大系统及其软件平台必须能够接入多厂家设备,能够无缝接入各类子系统使得信息化集成系统有能力完成智能制造的任务。此中接口技术成为最为关键的保证。
网络:信息化集成系统的结构本质上是其网络结构。信息化集成系统各层级是靠最先进网络的全连接成为有机整体的。
目前,正向全企业信息集成的全面解决方案发展,它已从控制领域向信息领域扩展,要求商对企业控制、制造过程集成,也要对企业的管理系统和信息。与此相适应,所应用的开放系统必须可以将底层设备层(现场仪表和传感器)工厂控制层和企业管理层的各类设备联网,实现企业主业务的智能制造,实现全企业的监控管理和信息综合服务。
# 系统集成
热门影视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