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智能的车,是一辆具备敏锐感知能力的车!
作者:张麟
编辑|栗子
“您好,斑马,帮我点一杯咖啡。”在2025年WAIC现场,一位用户在搭载了斑马智行系统的智己L6实车内,通过自然语言交互成功下单了一杯咖啡。
用户现场使用斑马智行元神AI点咖啡,图片来源:斑马智行
2025年7月26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上海隆重开幕。期间,斑马智行联合通义和高通,发布了基于高通8397平台的端侧多模态大模型解决方案,这是行业内首个此类解决方案。
斑马智行的产品迭代速度非常迅速。在2024年9月的云栖大会上,斑马智行发布了“元神AI”技术体系,实现了自然语言交流和环境场景感知等方面的深度学习与理解。
此后,斑马智行相继发布了“一箭十星”交互智能体,并在WAIC上推出了全新的大模型解决方案。
在斑马智行看来,基于该方案的原生智能体能够实现多模态意图的感知、理解和交互,这种能力将推动智能座舱进入主动智能的新时代。
1. 端侧多模态大模型解决方案: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感知”的智能座舱
斑马智行的前身是阿里OS事业部。2015年,阿里巴巴与上汽集团各自出资5亿元,共同成立了斑马智行。
十年前,斑马智行的使命是“让汽车更智能,让生活更智慧”。作为先驱,斑马智行率先提出了“互联网汽车”的概念,并通过自主研发的车载操作系统,实现了底层技术的突破,从而推动了上层应用与服务的创新。
十年后,斑马智行的使命和愿景依然如初,但在产品形态上,发布了交互智能体,利用先进的芯片平台打造大模型解决方案,并推动智能座舱的革命性进化,成为斑马智行新的目标。
在用户需求、产业发展和政策支持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全球智能座舱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相关研究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全球智能座舱市场规模从331.6亿美元增长至706.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8.66%;中国智能座舱市场规模则从76.3亿美元增长至173.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1.58%,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然而,从当前的实际效果来看,智能座舱带给用户的体验仍不尽如人意。
ChatGPT发布已近三年,各类大型模型层出不穷。去年,许多传统汽车制造商和新兴势力已成功将大模型应用于汽车。然而,车端智能化服务的大部分功能仍处于被动执行阶段,例如根据用户指令完成车窗和空调的控制。尽管如此,得益于大模型的支持,这些指令通常以自然语言形式发出,而不再依赖特定关键词。
这种局面导致用户无法享受更加智能、贴心的座舱服务,同时也使得各汽车厂商的产品性能趋于同质化,难以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在今年4月15日的极氪四周年发布会上,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极氪CEO安聪慧明确表示,智能座舱技术已经高度同质化。
在与斑马智行CTO司罗的交流中,「甲子光年」了解到,这种体验确实存在,原因在于在车上处理人机交互比在手机或其他产品和场景平台上更为复杂。
因此,单纯地将大模型应用于车载系统,仅能满足“问答”环节的需求,无法提供真正的智能化体验。车企与智能座舱系统供应商共同面临的挑战在于,如何实现AI代理的车载部署,并通过有效的策略实现主动、智能、多场景的服务。
佐思汽研于2024年6月发布的《2024年座舱AIAgent研究报告》指出,Agent应作为AI应用程序,利用AI大模型的推理和生成能力,创建更多智能座舱场景。
在此次WAIC大会上,斑马智行发布了端侧多模态大模型解决方案。斑马智行首席技术官司罗在发布会上表示:“这是行业内首个基于高通8397平台的端侧多模态大模型解决方案。基于该方案的端原生智能体,能够通过纯车端方式实现智能座舱90%的‘感知-决策-执行’服务闭环。”
斑马智行解决方案发布会现场,图片来源:斑马智行
今年4月,斑马智行发布了“一箭十星”交互智能体,即1个System Agent(系统级主智能体)和10个平台级应用Agent(场景智能体)。通过星状协同架构,用户只需发出一句自然语言指令,即可调用控车、外卖、娱乐等十类场景化服务。从这一刻起,用户可以通过自然语言交流在车内实现点外卖的功能。
基于高通8395芯片的最新解决方案在车端部署后,斑马智行开始使原有的智能化服务更加主动。
公开资料显示,高通8397芯片专为高端智能座舱场景设计,具备最高360TOPS的算力,能够运行140亿参数的端侧大模型。斑马智行选择高通8397芯片,能够有效实现大模型解决方案的车端部署,显著提升执行速度和用户体验。
2024年4月,高合与理想汽车相继陷入隐私安全风波,两家车企均出现车内摄像头拍摄的乘客照片泄露事件。尽管事后高合与理想方面均否认了网传内容,并声明车企不具备远程调取和查看车内摄像头图像的能力,但这一事件无疑加剧了用户对智能座舱系统安全性的担忧。
司罗对「甲子光年」表示:“我们将大模型部署在车端,对车内外的信号进行处理,并在车内完成服务闭环,从而有效保护用户的隐私。”
这意味着,斑马智行此次发布的解决方案,真正将智能座舱从“被动执行”模式转变为“主动服务”模式。汽车不再仅仅是工具,而是成为具备情感温度的智能体。
2. 打通产业链,实现芯片、车企及生活平台的全面适配
从AI大模型的应用到AI Agent的集成,对用户而言,最显著的变化在于智能座舱系统不仅能够回答问题,还能主动执行更多任务。
要实现这种能力在市场和产业层面的广泛推广,供应商不仅需要在AI技术研发上投入,还需构建良好的生态系统以确保适配性。
这里的适配涉及两个方面。首先是服务平台的适配,例如,斑马智行的外卖功能已全面对接饿了么平台,集成了商家及商品选择、支付系统和订单管理等功能。从某种意义上说,通过与饿了么平台的对接,斑马智行的元神AI已连接了数万乃至数十万的商家。
另一方面,据透露,部分知名品牌也在与斑马智行进行沟通,计划以独立Agent的形式实现与斑马智行的对接。
司罗对「甲子光年」表示:“我们正在与一些重要品牌进行直接合作的洽谈,旨在帮助他们的服务以更加独立的方式融入车载系统,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和优质的体验。”
除了服务平台的适配,车型和芯片等硬件层面的适配同样至关重要。
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底,斑马智行已与40多个汽车品牌建立合作关系,其中包括大众、宝马、上汽、一汽等,智能汽车的落地数量已超过1000万辆。2024年,其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已超过15%。
此外,斑马智行已与国内外10多家主流芯片企业、30多个芯片平台建立了合作关系。以Banma Hypervisor为例,斑马智行与黑芝麻智能共同开发了业内首个单芯片舱驾一体方案;与紫光展锐合作打造了多系统智能座舱方案,实现了芯片算力效能提升20%以上,软硬件综合成本降低约30%。
斑马智行多芯片适配展示,来源:斑马智行
7月15日,全球知名调研机构IDC发布了《智能座舱大模型能力评估,2025》报告。该报告针对车控、车书、娱乐、出行、商务、生活、社交等七大高频场景,对9家主流新势力车企及AI公司的智能座舱大模型进行了评估。斑马智行元神AI大模型在六项评估中获得第一(其中三项为满分),全面领先。
当前,车载应用生态系统正经历一场转型。在司罗看来,车载智能座舱系统正迎来类似于iPhone的变革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