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沁平,1948年4月9日出生,男,汉族,山西介休人,中国共产党党员,计算机软件与虚拟现实领域专家。1975年毕业于我校电子系,1986年获南京大学博士学位。1982年进入北京航空学院任教,先后担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副校长。1995年调教育部,先后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副部长。曾担任一届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一届中国科协副主席。现任教育部科技委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仿真学会理事长、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多年来赵沁平院士一直在计算机科学领域进行虚拟现实技术和系统研究。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国家863、国防科技等20余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在我国率先开展了机器类比推理研究,主持设计实现了芯片级类比推理器,构建了类比推理机系统。作为我国虚拟现实领域的开拓者之一,持续进行虚拟现实技术研究、系统研制和应用推广。在虚拟现实高精度快速建模和实时逼真绘制方面提出一系列新方法、新算法。主持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基于广域专用计算机网络的分布式虚拟环境DVENET。主持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实时三维图形平台BH_GRAPH、分布交互仿真应用程序运行平台BH_RTI。组织开发了“***战术指挥模拟训练系统”、“虚实融合的飞机驾驶舱布局设计系统”、“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方案三维推演和决策系统”、“医疗手术模拟器”等国内有影响的虚拟现实应用系统。
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出版专著3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9项,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0余项,国际专利4项。
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作为我校杰出校友,2017年8月23日上午,赵沁平院士在校长黄庆学等的陪同下,前往明向校区实地参观,并对相关学科建设予以指导。
上午十时许,赵沁平院士来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与该院干部教师座谈交流。座谈中,赵院士就当前计算机学科发展形势作了深入分析,指出 学院要继续加强计算机学科建设,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领域开展创新合作,并积极向学科发展比较好的兄弟院校学习。针对学院当前发展现状,赵院士提出要把握“大数据”建设机遇,与大数据、软件等学院学科密切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他鼓励学院要在人才引进和培养上下大功夫,不断充实专业人才队伍,切实提高科研综合实力。座谈会后,赵沁平院士还深入该院研究生实验室,围绕科研平台建设等与相关人员进行了交流。陪同参观时,黄庆学校长要求计算机学院按照赵院士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切实提高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水平。
赵沁平院士强调,当前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数据发展战略,太原理工大学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进一步整合校内外资源,促进虚拟现实、数据挖掘、云计算、城市治理、农业、交通、医疗等的融合发展。作为吕梁市大数据发展首席科学家,赵沁平院士还结合此次回山西出席“数谷吕梁·智赢未来”吕梁大数据产业发展推介会的情况,希望母校进一步密切与地市的合作,依托现有平台设施,发挥校地集聚优势,共同发展大数据产业。
赵沁平院士提出:当前,一些值得担忧的风气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腐蚀着大学文化,大学作为时代和社会精神灯塔的角色和地位有渐渐失去之忧。当前亟需建设大学的个性文化。大学除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功能之外.还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引领文化的重任。
来源:信息与计算机学院
排版:蒲公英新媒体 朱玉海
责编:杨阳
初审:李云云 冯斌
终审:高长春